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改良VDLP方案治疗难治复发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3例难治复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方案均选用改良VDLP方案:长春新碱1.4 mg·m-2·d-1,第1天;左旋门冬酰胺酶6000 U·m-2·d-1,第1天至第7天;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30 mg·m-2·d-1,第1天至第3天,泼尼松40mg·m-2·d-1,第1天至第7天.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2~6个周期,中位3.5个周期,病灶局限的患者,化疗后加用侵犯野放疗.结果 13例患者中,总有效率61.5%(8例),完全缓解46.1%(6例),部分缓解7.6%(1例),病情稳定7.6%(1例),进展38.5%(5例).中位随访27(13~51)个月,全组预期3年生存率为63.4%;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占30.4%,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VDL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且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中FGR和TP73的基因改变,验证前期基于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研究结果,为PTCL-NOS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4例PTCL-NOS(其中19例经过a-CGH检测)中FGR和TP73的基因改变,所用探针为缺口平移法自制的FGR和TP73特异位点探针以及商品化1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CEP1).结果 34例中出现基因改变者7例(20.6%),其中FGR扩增1例,TP73扩增2例;FGR和TP73同时出现基因改变4例(11.8%),其中同时杂合性缺失(LOH)1例,同时扩增3例.CEP1扩增4例(11.8%),与TP73/FGR基因扩增同时存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基因改变组较基因无改变组以及TP73改变组较TP73无改变组均有预后不良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ISH结果部分验证了前期a-CGH的研究发现;淋巴瘤相关基因FGR和TP73改变以及1号染色体多倍体可能在PTCL-NO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结内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结内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以及预后因素.结果 19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4岁,男女比例2.17∶1,其中94.7%(18/19)为Ⅲ~Ⅳ期,84.2%(16/19)有B症状,84.2%(16/19)有结外器官受累,57.9%(11/19)有骨髓浸润.化疗完全缓解(CR)率36.8%(7/19),2年总生存(OS)率47.4%,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25%.预后分析显示,结外侵犯数量(EN)≥2个、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以及β2-微球蛋白(βrMG)升高为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原发结内PTCL是一类高度侵袭的异质性T细胞淋巴瘤,化疗效果差,多项因素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GDP方案)节拍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8例复发或难治性NHL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吉西他滨200 mg,静脉滴注,隔天1次×14 d;顺铂10 mg,静脉滴注,隔天1次×14 d;地塞米松2.5 mg,静脉注射,2次/d×14d,每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53.6%.疾病进展时间 4.6个月,1年生存率39.3%.不良反应主要为中度骨髓抑制及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 GDP方案节拍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NHL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3岁,主因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年,复发6个月于2010年6月第23次入院.4年前,患者因心悸、乏力半个月,上肢痛3 d,加重伴发热1 d于2006年3月18日入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结外鼻型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提高对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EB病毒(EBV)感染24例(77.42%).近期疗效结果显示,放疗、化疗、放疗+化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P>0.05).随访截至2010年10月,3l例患者中死亡24例,7例生存,其中4例无瘤生存.19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进展.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患者5年生存情况与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受累、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局部肿瘤浸润、EBV感染、早期治疗有 关(x2值分别为8.88、7.25、16.95、6.00、7.23、7.44、7.80,均P<0.05).结论 放疗、化疗、放疗+化疗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疗效差异不大;患者的生存情况与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受累、B症状、LDH水平、局部肿瘤浸润、EBV感染、早期治疗等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yper CVAD B方案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2例难治性复发性ALL患者,应用Hyper CVAD B方案,具体根据患者年龄、体表面积、合并症进行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间期,若1个疗程未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则进行第2个疗程,方案同前,2个疗程未达CR则换用其他方案.结果 12例患者中获得CR8例,PR 2例,NR 2例,总有效率83.3%.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改变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Hyper CVAD B方案可作为难治性和复发性ALL的挽救治疗方案,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复发及难治性AL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FLAG方案治疗总有效(OR)率为76.92%(10/13)。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FLAG方案对于复发及难治性ALL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大多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NK/T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原发于肠道的NK/T淋巴瘤的诊断、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患者经3次肠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56、CD+45RO、CD+3,CD-20、CD-5、CD-79a,经EPOCH及Hyper-CVAD化疗无缓解,诊断3个月后死亡.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误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改良的德国多中心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组(GMALL)方案治疗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7例新诊断的ALL患者,接受改良的GMALL方案单纯化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接受该院常规方案治疗的44例成年ALL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GMALL方案的累积完全缓解(CR)率为89.2%(33/37),1、2、3及4年累积总生存(0S)率分别为77.5%、48.0%、40.0%和40.0%.主要不良反应为3~4级血液学毒性和感染,不良反应易于控制,治疗相关死亡率低.改良GMALL方案组的OS优于该院常规方案组.结论 改良的GMALL方案治疗成年人ALL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沙利度胺联合美法仑+泼尼松方案(MPT)与美法仑+泼尼松方案(M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与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MPT组26例,美法仑每天9 mg/m2口服,第1天至第4天,泼尼松60 mg/m2,第1天至第4天,或者美法仑每天4 mg/m2口服,第1天至第7天;泼尼松每天40 mg/m2口服,第1天至第7天,28 d为1个疗程,沙利度胺白化疗开始持续给药,100~200 mg/d,每4周为1个疗程,MP组21例,美法仑及泼尼松用法用量同MPT组,6个疗程后评价总疗效结果 MPT组的总有效率(ORR)为65.4%,明显高于MP组的42.9%(P>0.05);MPT组中位反应时间为2个月,MP组为3个月;MPT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及清货白升高明显高于MP组(P<0.05);MPT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MP组(P<0.05),但两组3度以上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T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1个月,2年PFS为66.18%.结论 与MP方案相比,MPT方案可以提高MM患者的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HAG预激化疗作为诱导缓解方案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MDS-RAEB)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HAG预激方案治疗的21例AML和9例MDS-RAEB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疾病完全缓解(CR)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1例老年AML患者中,HAG诱导缓解的有效率为66.7%(14/21),其中CR率为47.6%(10/21);9例老年MDS-RAEB患者中,CR率为55.6%(5/9):HAG预激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因骨髓抑制继发的感染,调整化疗方案后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HAG预激化疗作为诱导缓解方案适用于老年AML和MDS-RAEB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异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沙利度胺(V-CMP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V-CMPT方案进行治疗的24例初治和复发难治MM患者资料,3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应用骨髓细胞学检查、M蛋白鉴定以及其他血液学指标评价病情及疗效.结果 初治的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5例、轻微缓解(MR)1例;复发难治的15例患者中,CR2例、接近完全缓解(nCR)2例、PR 3例、MR 6例、无变化(NC)2例;两组间总缓解率(ORR)(P=0.511)及CR/nCR率(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CR/nCR率29.2%(7/24),ORR达到91.7%(22/24).2个周期V-CMPT化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及血清β2微球蛋白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经对症处理或间歇期停药多好转,不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结论 V-CMPT方案对初治和复发难治性MM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明显改善血液学指标,药物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剂量HA(LD-HA)方案及标准方案序贯诱导法治疗高危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疗效.方法 对50例不适合常规诱导的高危ANLL患者(LD-HA组)进行了序贯诱导.第1个周期诱导方案为LD-HA,首次诱导仍未缓解者,更换为标准方案(DA或HA)诱导.选择同期以DA或HA方案诱导治疗的23例ANLL患者(DA/HA组)作为对照,最多诱导2个周期.结果 LD-HA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0.0%(40/50),诱导过程死亡2例;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0%、24.1%、18.8%.DA/HA组共17例完全缓解,缓解率为73.9%;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8%、27.1%、27.1%,两组相比,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9、0.237、1.807,P值均>0.05).结论 以LD-HA及标准方案序贯诱导高危ANLL患者,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e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Methods:The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8(IL-8),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and T-cell subgroup contents were measured using a double-antibody sandwich assay of ELISA in 43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and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health adults.Results: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the serum levels of CD4,CD4/CD8of T-cell subgroup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which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Dukes stage;but the levels of CD8,IL-8 and TNF-a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hich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Dukes stage.Conclusion:The immunocompromice exists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T-cell subgroup,IL-8 and TNF-a in serum and the Dukes stage of rectal cancer.Therefore immunotherapy can be used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低增生性AML患者采用CAG方案,阿柔比星(Acla)14 mg/m2,第1天至第4天,静脉注射;阿糖胞苷(Ara-C)10 mg/m2,第1天至第14天,每12 h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第1天至第14天,皮下注射,并于第1次注射Ara-C之前12 h开始使用,最后一次注射Ara-C前12 h停用;当中性粒细胞>10×109/L时,暂时减少或停用G-CSF.结果 2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48.3%),部分缓解(PR)7例(24.1%),总有效率72.4%,治疗失败(NR)7例,早期死亡1例.结论 C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AML安全有效,可有效缩短外周血粒细胞减少的时间,降低化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剂量依托泊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VP16 1.2 g/m2分3 d静脉滴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CSF每天5μg/kg,分2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 VP16应用后12 d(10~15 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MNC)7.8×108/kg[(5.2~11.3)×108/kg],CD+34细胞7.2×106/kg[(5.3~13.1)×106/kg] 18例患者采集1次,13例采集2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恢复造血,外周血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18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d(10~21 d).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剂量VP16和G-CSF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效、安全,可获得满意的动员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