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改良的德国多中心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组(GMALL)方案治疗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7例新诊断的ALL患者,接受改良的GMALL方案单纯化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接受该院常规方案治疗的44例成年ALL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GMALL方案的累积完全缓解(CR)率为89.2%(33/37),1、2、3及4年累积总生存(0S)率分别为77.5%、48.0%、40.0%和40.0%.主要不良反应为3~4级血液学毒性和感染,不良反应易于控制,治疗相关死亡率低.改良GMALL方案组的OS优于该院常规方案组.结论 改良的GMALL方案治疗成年人ALL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商品名:巨和粒)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确诊的常规化疗的恶性血液病30例,化疗后加用rhIL-11作为治疗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减少程度、血小板≤100×109/L的持续天数、血小板输注次数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化疗结束时血小板计数为(41.22±23.67)×109/L,化疗后1周及2 周时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2.22±46.72)×109/L及(119.67±34.12)×109/L;治疗组化疗期间输注血小板例数7例;治疗组在化疗结束后第7天及第14天时,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00×109/L)分别为12例(40.00%)和26例(8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 rhIL-11治疗细胞毒药物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值得在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米托蒽醌联合替尼泊苷(MT)方案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诱导缓解中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并观察疗效与白血病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 将33例M5患者按治疗史分两组:初治组23例(A组)、D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或HDA(三尖杉酯碱、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1个疗程无效组10例(B组).按核型预后分两组:预后中等组29例(C组),预后不良组4例(D组),均采用MT方案2个疗程诱导缓解,分别统计4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MT方案对A、B组的M5诱导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3%(19/23)及60%(6/10),有效率达91%(21/23)及70%(7/10).C、D组CR率分别为83%(24/29)及25%(1/4),有效率为88%(26/29)及50%(2/4),其中复杂核型CR率为0(0/3),非复杂核型的11q23染色体异常患者一次化疗达CR率100%(4/4).MT方案对M5化疗后白细胞最低点在第(7±3)天出现,为(0.4±0.2)×109/L,白细胞<1×109/L时间达(8±5)d,未见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MT方案简单有效、较安全,是治疗M5的较佳化疗方案,对1个疗程DA、HDA方案无效者亦可试用.MT方案化疗疗效与核型预后分组有关,对11q23染色体异常的M5患者疗效较好,对复杂核型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不良反应及可行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50例ALL患儿应用L-ASP治疗的171个疗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71个疗程中有77个疗程中出现1种或1种以上不良反应:过敏反应6例次(12%)(维持期)、凝血功能障碍13例次(26%)(诱导缓解期20%,维持期6%)、胰腺炎4例次(8%)(诱导缓解期)、药物性肝炎23例次(46%)(诱导缓解期16%,维持期30%)、胃肠反应40例次(80%)(诱导缓解期60%,维持期20%),高血糖症9例次(18%)(诱导缓解期6%,维持期12%),经及时正确防治无一例死亡.结论 积极预防可减少L-ASP的不良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ALL患儿的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Hyper CVAD B方案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2例难治性复发性ALL患者,应用Hyper CVAD B方案,具体根据患者年龄、体表面积、合并症进行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间期,若1个疗程未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则进行第2个疗程,方案同前,2个疗程未达CR则换用其他方案.结果 12例患者中获得CR8例,PR 2例,NR 2例,总有效率83.3%.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改变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Hyper CVAD B方案可作为难治性和复发性ALL的挽救治疗方案,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SV)联合阿糖胞苷(Ara-C)对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SV和Ara-C单用或者联合处理K562细胞,对照组为K562细胞.药物作用24、48、72 h后收集细胞,分别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MTT法检测不同组别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细胞坏死比例.结果 SV联合Ara-C组与单药组相比细胞形态明显有核固缩现象,且可见凋亡小体形成,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抑制率也增大.其中15 μmol/L SV联合20 μmol/LAra-C的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显著,72 h细胞抑制率为(72±1)%,明显高于15 μmol/L SV组的(45±2)%和20μmol/LAra-C组的(44±0)%(P<0.01),表现为协同抑制作用(24、48 h金氏Q值为1.24和1.19).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0、15和10μmol/LSV组K562细胞早期凋亡率AnnexinV明显高于对照K562细胞(P<0.01),而且随着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大早期凋亡率也增加(P<0.05).20和15 μmol/LSV组早期凋亡率均高于10 μmol/LSV组,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凋亡细胞率(PI)各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体外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SV与Ara-C具有协同作用,增加了K56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15 μmol/L可能为SV体外最佳作用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化疗增敏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MTT法评估塞来昔布、多柔比星及二者联合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的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多柔比星联合塞来昔布5和10μmol/L对HL-60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25及0.16μg/ml,明显低于多柔比星单用的IC50(0.48μg/ml);多柔比星0.10μg/ml联合10 μmol/L塞来昔布下调Survivin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联合塞来昔布5和10 μmol/L的凋亡率[分别为(13.07±1.66)%及(22.36±1.84)%]较多柔比星0.10μg/ml单用[(5.72±1.25)%]明显增加(P<0.01).结论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具有明显的化疗增敏作用,其初步机制涉及下调Survivin的表达,增加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发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大鼠不同糖尿病病程阶段肾周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肥胖和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OLETF大鼠30只为实验组,同种系非糖尿病LETO(Long-Evans Tokushima Otsuka)大鼠18只为正常对照.8周(基线)时两组大鼠各处死6只.随后OLETF大鼠分为末治疗组(OLETF组)12只及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OLETF/M组)12只.观察各组大鼠8、18、28周时的体重、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丙三醇、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血糖与胰岛素水平以及肾周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mRNA和AQP7蛋白含量的变化.用Real-time PCR测定AQP7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定AQP7蛋白含量.结果:(1)OLETF组18周均发展为糖尿病[60分钟血糖(25.67±6.78)mmol/L,120分钟血糖(16.19±2.98)mmoL/L].OLETF组大鼠随周龄增加,其体重、血糖、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均明显增加.血清丙三醇水平先增高后下降,8、18和28周的水平分别为(52.61±11.80)、(156.03±39.56)和(130.84±25.46)μmol/L.(2)OLETF/M组18周时达糖尿病标准[60分钟血糖(18.64±6.67)mmol/L,120分钟血糖(14.13±5.21)mmoL/L],但血糖水平低于OLETF组;28周时血糖下降均恢复为糖耐量异常[60分钟血糖(11.72 ±3.06)mmol/L,120分钟血糖(12.42±2.30)mmol/L].OLETF/M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丙三醇浓度较OLETF组降低.OLETF/M组与OLEFT组比较具体值为:甘油三酯18周(0.88±0.14)vs.(1.09 ±0.44)mmol/L,28周(1.06±0.51)vs.(2.20±1.51)mmol/L;胆同醇18周(2.18±0.14)vs.(2.30±0.21)mmol/L,28周(1.90±0.19)vs.(2.36±0.35)mmol/L,P<0.05;丙三醇18周(77.28±9.06)vs.(156.03±39.56)μmol/L,P<0.05,28周(58.44±14.03)vs.(130.84±25.46)μmol/L,P<0.01.(3)增加肾周脂肪组织AQP7 mRNA及蛋白表达:随周龄及肥胖增加,18及28周OLETF组AQP7 mRNA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67.5%和41.7%,AQP7蛋白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21.9%和8.9%;18及28周OLETF/M组AQP7 mRNA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25%及8.3%,AQP7蛋白表达较同组8周龄大鼠分别上调了14.6%及1.6%.OLETF及OLETF/M组均呈先增高而后下降的趋势,于18周时增高,28周下降,与血清丙三醇变化趋势一致.OLETF/M组AQ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同周龄OLETF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ETF/M组的体重、胰岛素与OLET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ETF/M组AQ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同周龄OLETF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脏脂肪AQP7参与了糖脂代谢,与2型糖尿病和肥胖发病相关.二甲双胍可改善OLETF大鼠的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但对AQP7 mRNA及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低电压激活钙电流[low-voltage-activated calcium currents,ICa(LVA)]的影响.方法:培养Wistar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ICa(LVA).加用不同浓度(3、10、30、100、300μmol/L)异丙酚后,计算ICa(LVA)抑制率,建立异丙酚的浓度-效应曲线,选择20μmol/L异丙酚作ICa(LVA)的激活及失活曲线.结果:3 μmol/L的异丙酚对ICa(LVA)的电流幅度无影响;10、30、100、300 μmol/L的异丙酚对ICa(LVA)的电流幅度抑制率分别为(12.6±4.1)%、(29.2±5.7)%、(36.6±5.3)%、(31.6±2.6)%.拟合后的浓度-效应曲线的IC50为16.8 μmol/L,Hill系数为0.15.激活曲线的半数最大激活膜电位(V1/2)由(-10±1)mV移动到(-11±2)mV;K分别为12±1和8±1;失活曲线的V1/2分别为(-25±1)mV和(-25±5)mV,K分别为15±1和16±3.20 μmol/L异丙酚均未使ICa(LVA)的激活曲线及稳态失活曲线发生明显移动.结论:异丙酚对ICa(LVA)通道有抑制作用,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可能与ICa(LVA)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蒽环类药物(ATC)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4例初发APL患者均符合FAB分型诊断标准,其中25例行荧光原位免疫杂交(FISH)检查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阳性.均以ATRA+As2O3双诱导,白细胞>15×109/L时,加用ATC,达完全缓解(CR)后,每月以ATC联合阿糖胞苷(Ara-C)化疗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继以ATC联合化疗、ATRA、As2O3序贯.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44例APL患者,早期死亡1例(诱导治疗1周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颅内出血),43例达CR,CR率97.73%,获得CR的时间(27.3±5.2)d,43例目前均持续CR,25例初诊时PML-RAR α融合基因阳性者,巩固化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TRA与As2O3联合ATC治疗APL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复发及难治性AL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FLAG方案治疗总有效(OR)率为76.92%(10/13)。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FLAG方案对于复发及难治性ALL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大多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以下肢静脉血栓为主要表现的成年ALL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予VCDLP方案化疗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达完伞缓解,患肢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以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的成年人ALL非常罕见,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在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支持下,可不必停用左旋门冬酰胺酶等化疗药物,临床医生处理血栓形成应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HAG预激化疗作为诱导缓解方案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MDS-RAEB)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HAG预激方案治疗的21例AML和9例MDS-RAEB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疾病完全缓解(CR)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1例老年AML患者中,HAG诱导缓解的有效率为66.7%(14/21),其中CR率为47.6%(10/21);9例老年MDS-RAEB患者中,CR率为55.6%(5/9):HAG预激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因骨髓抑制继发的感染,调整化疗方案后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HAG预激化疗作为诱导缓解方案适用于老年AML和MDS-RAEB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C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低增生性AML患者采用CAG方案,阿柔比星(Acla)14 mg/m2,第1天至第4天,静脉注射;阿糖胞苷(Ara-C)10 mg/m2,第1天至第14天,每12 h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第1天至第14天,皮下注射,并于第1次注射Ara-C之前12 h开始使用,最后一次注射Ara-C前12 h停用;当中性粒细胞>10×109/L时,暂时减少或停用G-CSF.结果 2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48.3%),部分缓解(PR)7例(24.1%),总有效率72.4%,治疗失败(NR)7例,早期死亡1例.结论 CAG方案治疗低增生性AML安全有效,可有效缩短外周血粒细胞减少的时间,降低化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EPOCH方案治疗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 PTC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为PTCL老年患者28例,采用EPOCH方案治疗:依托泊苷50 mg/m2、表柔比星12mg/m2、长春新碱0.4mg/m2溶解于0.9%NaCl溶液持续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4天;环磷酰胺750 mg/m2静脉滴注,第5天;泼尼松60 mg/m2口服,第1天至第5天,每21 d为1个疗程.依据WHO标准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和评估.结果 28例患者共完成85个疗程EPOCH方案化疗,中位化疗2个疗程,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5例,总有效(OR)率71.4%(20/28),总体平均生存时间20个月.初治患者CR率64.7%(11/17),PR率23.5%(4/17),OR率88.2%(15/17),明显高于诱导化疗失败的难治性患者[分别为36.4%(4/11)、9.1%(1/11)和45.5%(5/11)].两组O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5.99,P<0.05),且初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长于难治性患者(24个月与13个月).EPOCH方案化疗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53.6%(15/28)和50.0%(14/28),非血液毒性发生率较低,初治与难治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CH方案是治疗老年PTCL患者有效而且耐受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化疗联合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40例采用ATRA、As2O3、化疗三联疗法治疗的AP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总体CR率92.5%(37/40),完全缓解所需中位时间27(22~61)d;白细胞≥10×109/L组CR率72.7%(8/11),白细胞<10×109/L组CR率100%(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0,P=0.004);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仅1例发生维甲酸综合征.结论 ATRA、As2O3、化疗联合应用可作为AP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在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应用硼替佐米治疗的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应用R-CHOP方案化疗后5月余疾病进展,改用硼替佐米化疗后达完全缓解,随访14个月,疾病仍处于缓解状态.结论 硼替佐米在治疗复发/难治的MCL中有积极作用,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GDP方案)节拍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8例复发或难治性NHL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地塞米松方案化疗:吉西他滨200 mg,静脉滴注,隔天1次×14 d;顺铂10 mg,静脉滴注,隔天1次×14 d;地塞米松2.5 mg,静脉注射,2次/d×14d,每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53.6%.疾病进展时间 4.6个月,1年生存率39.3%.不良反应主要为中度骨髓抑制及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 GDP方案节拍化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NHL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试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含量.以15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和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389.78±249.94)和(318.54±125.78)pg/ml,高于健康组的(132.91±26.66)pg/ml(t=3.141、3.024,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211.74±36.72)和(288.02±31.77)pg/ml,高于健康组(t=2.413、2.324,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4,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R水平分别为(2490.75±1695.9)和(2322.78±1105.87)pg/ml,高于健康组的(1134.98±378.45)pg/ml(t=2.914、2.783,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1359.71±390.24)和(1753.89±337.04)p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2.447,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bFGF水平分别为(2.43±0.27)和(2.4l±0.33)ng/ml,高于健康组的(1.83±0.44)ng/ml(t=4.982、4.171,均P<0.05);治疗后分别为(2.09±0.17)和(2.11±0.31)n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l、2.773,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3、1.282,均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有可能成为一种通过抗血管新生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及浸润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提高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血栓的认识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名健康对照及7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浆D-二聚体(D-DI)的含量.结果 7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APTT(30.44±1.43)s、FIB(3.28±0.20)g/L、D-DI(297.05±56.59)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3.72±0.76)s、(2.57±0.22)g/L、(94.50±26.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淋巴瘤患者各项凝血纤溶指标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淋巴瘤患者APTT延长,FIB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及Ⅰ、Ⅱ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静脉血栓患者7例,该组与Ⅰ、Ⅱ期患者相比FIB及D-DI均高,与Ⅲ、Ⅳ期患者相比D-DI明显升高.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存在凝血纤溶指标的异常,需定期动态检测,化疗后易发生静脉血栓,需及早预防,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