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S-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以联合化疗为主,配合局部病灶野放疗8例.化疗方案主要为CHOP、EPOCH、Hyper-CVAD,以CHOP方案为主.结果 30例S-ALCL患者中位年龄36岁,男女比例为1.5∶1,有B症状、Ⅲ~Ⅳ期和结外侵犯者分别占60.0%(18/30)、73.3%(22/30)和60.O%(18/30);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占46.7%(14/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18例(60.0%),其发病年龄小于ALK-者(u=3.92,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LKˉ及LDH升高是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S-ALCL患者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好.但ALK-、LDH升高者预后不良.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大剂量治疗可能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2例ALCL患者,均进行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Ki-67、Caspase-3、CD30、EMA、Granzyme B等,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形态学资料、免疫表型及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22例均为原发系统性ALCL,ALK+ 15例(68.2%),ALK-7例(31.8%);AILK+患者发病年龄、Ki-67增殖指数较ALK-患者低,Caspase-3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18,P= 0.032);15例ALK+ALCL均表达CD30和EMA。ALCL中ALK的表达与Ki-67、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 -0.581,P= 0.006;r=0.458,P=0.032)。ALK+病例较ALK-病例GranzymeB(x2=0.11,P=0.74)、TIA-1( x2= 0.01,P=0.92)的表达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为54.5%(12/22),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8.2%(4/22);全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1年生存率为59.1%( 13/22),2年生存率为50.0%(11/22)。Ann Arbor分期、LDH及IPI与疾病预后相关。结论ALK+较ALK-ALCL患者核增殖低,恶性程度低,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ALK、Ki-67、Caspase-3、分期、血清LDH及IPI对预测ALCL患者的生存和指导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NK/T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原发于肠道的NK/T淋巴瘤的诊断、治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患者经3次肠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肿瘤细胞免疫表型为CD+56、CD+45RO、CD+3,CD-20、CD-5、CD-79a,经EPOCH及Hyper-CVAD化疗无缓解,诊断3个月后死亡.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误诊,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骨髓累及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学表型及临床生物学行为.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S-ALCL病例资料,进行骨髓活检(19例)或涂片(15例).其中ALK(+)24例,ALK(-)10例.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 6例(17.6%)S-ALCL存在骨髓累及,均经骨髓活检标本确定,15例患者骨髓涂片中均未见肿瘤累及.ALK(+)ALCL和ALK(-)ALCL骨髓累及的发生率分别为16.7%(4/24)和20.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55).与无骨髓累及病例比较,骨髓累及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089和0.3085).骨髓累及者肿瘤细胞以间质性分布为主[83.3%(5/6)].生存分析统计提示伴有骨髓累及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无骨髓累及者(P=0.0407).结论 S-ALCL骨髓累及发生率低,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ALK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伴有骨髓累及的S-ALCL患者临床预后差,骨髓活检在判断S-ALCL预后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在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例应用硼替佐米治疗的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应用R-CHOP方案化疗后5月余疾病进展,改用硼替佐米化疗后达完全缓解,随访14个月,疾病仍处于缓解状态.结论 硼替佐米在治疗复发/难治的MCL中有积极作用,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不伴有外周血及骨髓累及的皮肤原发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罕见的无骨髓血液累及的皮肤原发B-LBL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患者经手术切除行病理组织学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瘤细胞TdT+、CDd+79a、PAX5+,确诊B-LBL;遂榆杳外周血及骨髓,提示均无异常改变.诊断为皮肤原发的B-LBL.结论 皮肤原发B-LBL可不伴有外周血和骨髓病变,易造成临床误诊,需引起病理医生和外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1例少见的、以左面颊部肿物为首发症状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多发性骨髓瘤(MM)病例.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该病例仅以左下颌部麻木、左面颊部肿大而就诊,临床较少见,病理诊断忽略了CD20,误诊为NHL.结论 首诊医师不应只根据简单的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而诊断疾病,建议结合临床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对髓细胞肉瘤(MS)的起病方式、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支气管M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肺MS是一种罕见肿瘤,本例为非白血病性MS,病变同时累及皮肤及支气管,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咳嗽及呼吸困难,CT示右肺门高密度阴影,肺不张,伴胸膜尾征。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及皮肤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MS,免疫组织化学MPO、CD43、LCA及CD99为阳性,而CD3、CD20及CD15为阴性。予以DA等方案化疗。结论MS发病率低,起病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常规形态学观察误诊率高,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是确诊的主要依据。治疗主要按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方案予以系统化疗,为达到长期无病生存,在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可尽早行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耐药.研究表明DLBCL细胞耐药与耐药基因及其耐药相关蛋白、细胞因子、黏附分子有关,并在造血微环境中通过信号转导介导细胞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21010年1月至9月收治的6例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6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2例接受地寨米松(DXM)+依托泊苷(VP16)治疗,早期疗效明显;1例疟原虫感染患者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HLH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积极免疫-化疗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成年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国际最新HPS-04治疗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特征、骨髓穿刺结果证实的4例成年HPS患者的治疗经过和临床效果结果 4例成年HPS患者虽经积极规范治疗,但皆病情恶化.结论 HPS患者病情凶险,进展快,应提高警觉,争取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hoi和Hans分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有详细随访资料的DLBCL 9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bel-6、CD10、FOXP1、GCET1、MUM-1的表达情况.根据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分别将所有病例分型.其中3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6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按Hans分类法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21例,非GCB(nonGCB)型78例;按Choi分类法GCB型23例,nonGCB型76例.GCB型生存率明显优于nonGC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OXP1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1),GCET1阳性表达则与预后呈正相关(P=0.027).在35例DLBCL患者中.bcl-6基因重排阳性高发于nonGCB型患者,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hoi和Hans两种分类法免疫分型GCB型预后都优于nonGCB型.bcl-6、FOXP1、GCET1的表达与预后有相关性.Choi及Hans分类法对DLBCL的免疫分型、临床预后估计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病因特殊或临床特点典型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例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 2例分别为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和异常T淋巴细胞克隆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二者疾病性质不同,治疗方法及转归亦不相同.结论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类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多样性的疾病,其诊断需通过详细的骨髓检查、核型分析及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鉴别继发性、克降性或特发性,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脾边缘区淋巴瘸(SMZL)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2例年龄>70岁伴有巨脾的SMZL,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SMZL多见于老年患者,常表现为脾大,具有与脾功能亢进相似的症状和体征.骨髓流式细胞术结合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行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疗效较好.结论 流式细胞术对SMZL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例胃MALT淋巴瘤继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予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后胃MALT淋巴瘤缓解,血小板计数也随之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抗Hp治疗对胃MALT淋巴瘤继发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血液系统疾病的了解及认识. 方法对父女3人所患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父女3人几乎同时患血液系统疾病,其中2人出现细胞遗传学异常.结论 家族性白血病目前鲜见报道,但父女3人患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例亦鲜见报道.血液系统疾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53突变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预测作用,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 随机选择初治DLBCL患者6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突变蛋白和CD10、bcl_6、MUM1的表达,分析p53突变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分子分型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48.4%(30/62)的患者表达p53突变蛋白.p53突变蛋白表达与初始治疗反应有关(x2=20.365,P=0.040),阳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33.3%(10/30),阴性组为59.4%(19/21);与分子分型有关(x2=31.023,P=0.021),阳性组非生发中心型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83.3%和56.2%;与其他临床特征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突变蛋白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阳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均短于阴性组(x2=36.784,P=0.005和x2=35.276,P=0.006).结论 p53突变蛋白表达是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能够用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0例DLBCL及1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DLBCL组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表达水平较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4和0.047);三者表达均与Ann Arbor临床分期相关(P值分别为0.004、0.001和0.027);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外病变累及、ECOG体力评分、骨髓累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其中MTAP与CDKN2A基因表达情况还与B症状(P值分别为0.003和0.028)和国际预后指数(IPI)相关(P值分别为0.001和0.011).此外,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相关(P值分别为0.022、0.019和0.042).结论 MTAP、CDKN2A和CDKN2B基因在DLBCL中呈低水平表达,与疾病进展和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反映其生物学行为和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T细胞去除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L)的疗效.方法 3例确诊的T-LL患者获得缓解后接受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非T细胞去除的单倍体亲缘供体的骨髓干细胞输注.其中2例患者预处理采用包含环磷酰胺(CTX)、全身照射(TBI)和阿糖胞苷(Ara-C)的清髓性方案,另1例患者采用包含CTX和白消安(BU)、Ara-C的清髓性方案;3例患者都采用了包含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加强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快速完全的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2 d和13 d.3例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9~75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非T细胞去除haplo-HSCT治疗T-LL的相关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