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中式面点的造型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点的造型艺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种类,它是通过面点原料,制作手段的专业手工技巧实现的艺术,是食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也是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统一。它体现了原料美、技艺美和组合装饰美,是面点形、色的配合、色、形、器的统一。它也是艺术造型与食品原料相结合,充分发挥食品原料性能和工艺制作的特点,使艺术创造与面点工艺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绘画史上,镜像最初以逼真摹仿为核心观念,这是对传统再现观念的确证。文艺复兴时期,镜像一方面在视觉相似的基础上再现摹仿对象;另一方面开始偏离现实。在现代艺术中,镜像偏离指涉性,完全颠覆和抛弃了再现。镜像从确证再现到偏离再现,再到颠覆再现的艺术实践中,实际上是绘画在不断地重构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而以此回应图像再现内涵的观念变迁。在镜像对再现观念的挑战和冲击中,古典绘画的理论范式和诸多原则遭遇危机,同时也引发了艺术实践中再现观念的重构,为解读艺术与现实之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图片(见图1右上角)中有明显的缺陷:曝光严重不足,并有明显的色偏,可能是原稿先天不足或者是因为扫描过程不当造成的。为得到一幅满意的图片,必须对它大幅度调整黑白极点,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和局部各方面对厚图中的关键色(例如麦子的金黄色、蓝天、绿地、红房子)进行逐步校色。  相似文献   

4.
莫兰迪色的饱和度比较低,不属于亮眼夺目的颜色,但是能够给人带来淡然雅致的感觉.随着人们审美的发展,莫兰迪色以自带的高级感,成为时尚界的潮流.莫兰迪色系整体颜色低调优雅,色调统一,给人一种视觉享受.服装设计是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是款式、色彩及面料,其中色彩的选择决定了服装的灵魂,能够直观地展现服装本身的魅力.将莫兰迪色系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能够丰富服装设计的时尚元素.基于此,文章就现代服装设计中莫兰迪色系的运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顾桓 《今日印刷》2001,(1):96-97
在图片(见图1右上角)中有明显的缺陷:曝光严重不足,并有明显的色偏,可能是原稿先天不足或者是因为扫描过程不当造成的.为得到一幅满意的图片,必须对它大幅度调整黑白极点,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和局部各方面对厚图中的关键色(例如麦子的金黄色、蓝天、绿地、红房子)进行逐步校色.……  相似文献   

6.
技术问答     
《丝绸》1983,(5)
问:怎样统一丝色和减少夹花丝? 答:统一丝色和减少夹花丝,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从原料茧到成品必须环环抓紧,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及人居环境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和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十分明确的整体意象,浑然一体、和谐协调。其间所表露出来的语义是多层次的:一方面反映了历代能工巧匠,古代先民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期律、建筑工程营造和技术与艺术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凸显着中华传统文化、人居环境文化艺术独特的精神和观念,讲求系统圆通的思维特征,注重变化与统一的具体表征。涵容了民族、地域、宗教、伦理、民俗、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和价值,包含着丰厚宽广的人文观念、精神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整体意匠,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原稿是复制品的基础和依据,原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复制品质量的高低。在实际中许多原稿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色。所谓偏色,是指原稿上应呈现中性灰处(D_R=D_G=D_B)的红、绿、蓝三色密度值不等(即D_R≠D_G≠D_B)。有的原稿整体色偏,即从高调到暗调均偏某一种颜色;有的是局部色偏.即一部分层次偏某一种颜色;也有个别原稿为交叉偏色,即高调和暗调分别偏向不同的颜色。原稿的偏色状态不同.在实际调整时纠色方法和纠色量也不同。原稿的偏色状态相同.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纠色。本文仅对偏色原稿的纠色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颜色校正方法纠正色偏  相似文献   

9.
色彩是人类观察、审视事物的重要标准,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五色理论是中国古代主要的色彩体系,其中青色作为五色之一,与其他四色(赤、黄、白、黑)一同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古代汉语中,"青色"的概念较为模糊,它通过漫长的历史变化,已经从直观上的色彩上升到了抽象的观念。在文章中,笔者简要叙述了以五色理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并引出中国的尚"青"传统;同时,通过对汉语中"青"词语的分析以及传统文化中的青色观念来窥探古代的青文化;最后,将青文化引入到现代的室内设计中,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得以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21,(12)
正纤维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到今天与其他艺术语言的交叉融合,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纺织设计文化。在与现代艺术观念和纺织科技相结合中,从平面壁挂到立体装置,从单调到丰富,纤维艺术家们积极地运用多元且开拓性的艺术语言进行着艺术设计探索,从色彩审美着手,同时结合不同纤维材质的探索去提高创作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不同色彩组合服装配色,首先要注意色调的统一。整体色调的统一主要是通过配色对各种颜色的色相、明度,纯度以及所用色面积适当搭配产生的,尤其对面积的考虑是占第位的。用不同色彩组合服装配色,各种颜色都应根据其在整体效果中占有相对的面积来组合,这样才能使服装达到美的境地,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服装发生兴趣。服装的整体色  相似文献   

12.
王瑾  祖倚丹 《丝绸》2012,(12):55-58
丝绸和书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探讨了丝绸服装与书法这两种具有典型中国特征艺术的共性和内在联系,认为自古以来丝绸与中国书画艺术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并用实例从装饰手法、结构设计、色彩意境、主题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将传统书法形式灵活变化、恰到好处地装饰到丝绸服装的整体或局部中,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将丝绸面料与书法表达相结合并运用到现代服装服饰设计中,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更加深入地挖掘并丰富丝绸服装服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观念和中国围棋、国画书法等形式及内涵思想而引发了对黑白奇妙变化的联想,从而产生了将黑白风格运用到寝居饰品中的灵感。在色彩缤纷的世界中,简洁凝练的黑与白两色以自身的鲜明特点和独有的视觉冲击力,带给寝居饰品一股新风,大胆的黑白用色是寝居饰品色彩的一次突破,也是寝居饰品整体风格的新尝试,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赤橙黄绿青蓝紫。从江河湖海到田原山川,从晨午暮夜到春夏秋冬,从风云雨雪到冰雾露霜,从花草树木到瓜果庄稼,从飞禽走兽到鱼贝昆虫,从宏观宇宙到微观原子…浩瀚的大自然五光十色,幻变无穷,向人们展现着她迷人的景色,引起人们对她的美好感情。历来有许多色彩艺术家长期致力于大自然色彩的研究,探索着自然色彩美的规律。现代装饰艺术家正在进一步面向大自然、深入大自然,继续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色彩宝库中吸取艺术营养。他们欲求从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捕捉色彩灵感,开拓新的色彩思路。近几年来,大自然色调已经成为国际流行色的主要倾向。1981年《国际色彩权威》曾经发布热带丛林色、冰洪淋果子汁的混合色、沙漠草原色、海洋湖泊色、贝壳色、大理石色,泉水色、古铜色、漂流木头色、雷电闪光等流行色调。  相似文献   

15.
化妆色彩设计的美感存在于色彩与人及其服饰的关系之中,是人与装饰和谐统一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妆色、发色以及整体服饰用色的多元统一当中。研究针对个人体色的化妆色彩规律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棉织面料的艺术色彩可直接影响到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因此在面料配色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加强色彩的调和性和统一性。本文立足于棉织面料的艺术色彩搭配体系,从面料质感、色调变化与统一、配色重点等多方面探讨了面料艺术色彩搭配的关键性策略,旨在通过艺术色彩的搭配研究全面提升面料的艺术表现力,为棉织面料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到现如今,女性群体就被男权社会区别对待,女性自身也在漫长的时间中对这种状态的认识产生了观念上的改变,作为女性当中更为精英的女性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对性别观念的变化,自然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女性艺术处在一个变动和持续发展的阶段,而女性艺术家不光停留在表面,而是从内心出发,开始更多的走向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8.
一、2000~2001年秋、冬季 1.色彩:秋季以中性色为主,灰色是冬季的主色调。 其它色彩:除黑色和深棕色外,灰色(从浅灰到深灰)和棕色(从浅棕到玫红到巧克力色)也将走俏;葡萄酒红色、绿色(从中性绿、苔藓绿到橄榄绿)、暗银色、青铜色(消光材料)在女鞋方面也比较受关注;绒面革、爬行动物压花革可选用米色、灰褐色。 2.面料:小牛皮、羊皮、袋鼠皮、鹿皮、蛇皮。 成革的手感柔软、有蜡感;面革的光泽整体趋向于消光和半光,但高光仍然存;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古社会经过漫长艰难的发展历程,审美意识逐渐萌芽和不断发展,"审美艺术"也就慢慢产生。在史前社会的早期,原始先民们的思维是具象性思维,那时的艺术如彩陶绘画、岩画和原始歌谣等,都是真实地再现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充满着写实性精神。但在史前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时期,巫术宗教与祭祀活动逐渐成为"国之大事",巫术与祭祀依靠象征性仪式和动作来进行某种暗示或表达某种观念,原始巫术性思维和象征性思维成为先民们的主要思维方式,受此深刻影响,"三代"时期的乐舞艺术、青铜艺术、诗歌艺术充满着象征性精神,是典型的象征性艺术。从史前社会到"三代"时期,先民们的思维从具象性到象征性,艺术也从写实到象征,发生了流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吕品昌作品中“陶艺缺陷肌理”理论与写意特征、民间趣味相融合,陶艺介入公共环境艺术,以材料特质作为观念的表征,以及以现成品概念直达观念本身这些角度的创作实践,讨论其陶艺创作的现代性突围。一窥一位艺术家如何结合时代命题、历史文脉、传统文化、西方思潮融会贯通成就个体在创作中的探索与突破,并与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整体脉络和观念转向相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