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MMT调合汽油应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MT是甲基环茂二烯羰基锰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提高辛烷值的汽油添加剂。用于调和汽油,增加汽油辛烷值,从而生产90号、93号及高标号无铅汽油。MMT不仅能帮助炼油厂汽油产品提高等级,而且能提高高标号汽油的产量。MMT是炼油厂极有价值的辛烷值改进剂。  相似文献   

2.
直馏汽油芳构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3万t.a-1芳构化装置应用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开发的直馏汽油芳构化专利技术,生产出了液化气和高辛烷值改质汽油。几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装置安全可靠,改质汽油和液化气总收率达94%以上,所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适合作为炼油厂90#、93#无铅汽油的调合组分。本文总结了芳构化装置适宜的操作条件,分析了影响轻烃芳构化的因素和原料、产品性质,指出了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吉化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生产的 93# 无铅汽油已通过吉林省经贸委组织的新产品投产鉴定。炼油厂为了适应国内市场需要和国家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 ,开发了 93# 车用无铅汽油新产品。该产品以二次加工的催化汽油、联合芳烃混苯 (混合二甲苯 )为组分油、加入MTBE(甲基叔丁基醚 )调制而成 ,它不含四乙基铅添加剂 ,辛烷值高 ,可减少环境污染 ,抗爆性能好。专家鉴定认为 :采用MTBE、混苯或甲苯调合方法建立的生产工艺 ,经百万吨级装置试生产证明 ,技术成熟可靠 ,装置运行平稳 ,产品质量稳定达标 ,生产中的“三废”处理、安全生产、工业…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汽油调合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汽油调合是炼油生产的重要环节,由于汽油是炼油厂的主要产品,调合结果对炼油厂的经济效益影响甚大,因此,炼油企业均希望通过对调合汽油的生产优化获取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5.
无铅高辛烷值车用汽油的调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贵勤  陈巨星 《上海化工》1999,24(21):18-21
简述了国内外无铅辛烷值用汽油的发展概况,对4种高辛烷值车用汽油调合组分的调合效应进行了实验考察,根据考察结果提出了^#97车用汽油生产的调合方案,并根据此方案进行了^#97车用汽油的调合,调合油的检验结果表明,所生产的车用汽油完全符合^#97车用汽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到环境保护的限制,炼油工业必须实现汽油的无铅化,同时随着汽车行业对汽油辛烷值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生产高辛烷值的无铅汽油是炼油工业的当务之急。异丁烷与 C3、 C4烯烃烷基化所制得的 C8烷基化油是高辛烷值无铅汽油最洁净的汽油调合组分,其 RON值一般为 90~ 94,蒸汽压低,芳烃与烯烃含量低。由于烷基化油具有的这些优良性能,加之烷基化工艺具有充分利用炼厂气体资源的特点,是炼油厂中应用最广、最受重视的一种气体加工过程 [1]。因此烷基化工艺已成为目前世界炼油工业竞相开发的重要工艺之一。 传统的烷基化工艺始于 40…  相似文献   

7.
《广州化工》2021,49(19)
采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92~#汽油基础模型和加入重整~([1])抽余油~([2])作为调合组分的模型,利用调合组分模型计算出加入重整抽余油的最佳调合比例,通过加入重整抽余油的方式可以丰富炼油装置汽油产品的组分,同时增加了汽油产品的产量;并对某石化公司重整抽余油分离工况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将抽余油先分离再调合汽油,可生产辛烷值95以上的高附加值车用汽油。  相似文献   

8.
今年六月二日,广州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历时两年多的扩建工程氢氟酸烷基化装置建成投产,生产出合格的烷基化油,实现了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烷基化油辛烷值(MON)达94,此产品为无铅高级汽油调和组分,在石油和化工  相似文献   

9.
杨红  王相福 《当代化工》2003,32(2):121-123
MTBE作为调合生产高标号无铅汽油的重要的高辛烷值组分油,准确测试其辛烷值在汽油调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步探讨了MTBE研究法辛烷值的测试方法,尝试了用甲苯标准燃料做参比燃料直接测定其净辛烷值,同时也测定了MTBE的混配辛烷值,通过MTBE辛烷值的测试,了解了MTBE的调和效应,确认了在石油二厂无铅汽油调和生产中对催化汽油的MTBE的真实辛烷值约为108/RON,指导了车用无铅汽油的调和生产。  相似文献   

10.
《化工进展》2012,(3):488
据美国《烃加工》杂志报道,炼油厂的成品柴油是多种馏分油级油品的调合油。优化调合是炼油厂用调便模拟软件按各调合组分在调合装置中的比例和市场要求的规格以得到最大量柴油为目的进行调合。典型炼油厂生产调合组分的装置有以下4种:一是原油常压蒸馏装置,这是调合装置  相似文献   

11.
张英  倪喜明  孟文斌 《当代化工》2014,(5):745-747,751
针对FCC汽油降烯烃后辛烷值低影响企业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的问题,室内评价了不同FCC汽油馏分对WK-602型辛烷值改进剂的感受性及与其它调和组分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WK-602可有效提高汽油辛烷值,基础汽油的辛烷值愈低作用效果愈明显,添加量每增加0.5%,RON值可提高0.7~1个单位,与其它高辛烷值组分/添加剂的互溶性好,无消极作用;工业放大应用显示WK-602与高辛烷值组分/添加剂混合分散均匀,调和生产的97#车用汽油指标满足质量标准要求。应用WK-602辛烷值改进剂调和生产93#、97#汽油产品的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2.
佟拉嘎  荣华 《化工进展》2012,(Z1):490-495
甲醇与汽油的相溶性与基础油的组成、环境温度、甲醇添加量有很大关系。对比了甲醇与汽油的理化特性,以市售90#和93#汽油为基础油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甲醇对混合燃料稳定性的影响,甲醇的添加对燃料油馏程特性影响显著,添加量增大(10%~50%),低沸点馏分增多。以异辛烷、环己烷、环己烯、苯模拟汽油中的烷烃、烯烃、芳烃组分,分别绘制了与甲醇的双液系相图,测定了异辛烷、环己烷、环己烯、苯混合模拟汽油与不同掺比甲醇体系的初馏点,从理论上阐明了甲醇汽油混合燃料低沸点组分增加的原因。通过4种醇类添加剂对甲醇汽油混合体系性能进行改进,获得了低温稳定性好、基本符合商用汽油馏程特性的新型车用燃料。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车用乙醇汽油中影响挥发性的组分,介绍了变性燃料乙醇对汽油挥发性及车用乙醇汽油挥发性对汽车运行和环境的影响。通过对车用乙醇汽油族组成、蒸汽压和蒸馏特性的解析,明确了催化裂化汽油、催化重整汽油、烷基化汽油、异构化汽油、直馏汽油及含氧化合物等的调合作用。车用乙醇汽油挥发性的增大使汽车的启动性能增强、驱动性能变差、发生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变大。针对环保方面提出了车用乙醇汽油调合组分偏重一些,少加或不加其他含氧化合物,增加高辛烷值调合组分调合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汽油自动调合工艺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龙 《广州化工》2006,34(2):15-17
在概述了采用汽油自动调合工艺技术必要性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汽油自动调合工艺系统的组成,重点介绍了在线近红外分析仪、调合软件、自动控制的内容,指出汽油自动调合工艺技术的难点在于模型的建立和维护以及调合规则的制定,为汽油自动调合工艺技术比选及设备选型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要求,以炼化企业汽油调合在线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Ⅵ汽油新标准下被控属性更多、更严、调合效率要求更高等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调合组分油调整导致调合成品汽油携带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考虑到传统的汽油调合在线优化一般只考虑调合成本、质量卡边等目标,首先建立了非线性的汽油调合辛烷值、蒸气压和馏程等软测量模型,然后构建了基于调合效应的汽油调合优化模型,优化目标中引入调合成品油二氧化碳排放最低化目标,开发了一种融合携带碳排放特征的汽油调合优化模型。为满足在线调合优化需求,优化模型中考虑了实际累积调合过程,将调合工艺过程中储罐汽油属性合格转化成调合头属性区间合格,利用调合头处优化的属性补偿已调合体积和罐底油的属性偏差。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考虑碳排放因素汽油累积调合优化技术能很好地满足汽油调合在线优化需求,为国Ⅵ标准和碳交易背景下汽油调合工艺设计及在线优化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MTBE的生产工艺及下游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影响MTBE产品生产使用的各方面因素,从能源方针、车用燃料政策及环保要求等角度对我国MTBE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以后我国汽油调和用MTBE的生产使用量将逐步降低,但此过程可能会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GC-NCD)方法测定了汽油调合组分和成品车用汽油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对比分析了汽油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正规车用汽油中的含氮物质均来自催化汽油组分,由原料性质、生产工艺等因素自然形成的,而且总氮含量较低,氮形态分布主要以苯胺、甲基苯胺等为主。与苯胺类物质作为汽油添加剂的加入量比较,提出了其判别检测限值的建议,为控制检测汽油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在汽油优化调合工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技术挖潜增效,根据近红外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对近红外分析仪进行了软件升级、通讯升级和实施了探头安装等全面改造,同时根据生产需要对影响车用汽油质量的关键性指标烯烃含量、苯含量、芳烃含量等近红外分析项目建立了数学模型,扩展完善了异丙苯、非芳烃、生成油、异辛烷、MTBE、催化汽油、直馏汽油等七个组份及90#、93#、97#车用汽油的烃含量、苯含量、芳烃含量等测定模型。  相似文献   

19.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gasoline permeation resistance of the as‐blow‐molded and annealed polyethylene, polyethylene (PE)/polyamide (PA), and polyethylene/modified polyamide (MPA) bottles is reported. The gasoline permeation resistance improves dramatically after blending PA and MPA barrier resins in PE matrices during blow‐molding, and the order of barrier improvement corresponds to the order of barrier improvement of the barrier resins added in PE. Somewhat unexpectedly, the gasoline permeation rates of the annealed PE and/or PE/PA bottles annealed at 90°C or higher temperature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contrary, the gasoline permeation resistance of the annealed PE/MPA bottle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s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or time increase. For instance, the gasoline permeation rate of the PE/MPA bottle annealed at 120°C for 32 h is about 190 times slower than that of the as‐blow‐molded PE bottl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found that, after blending the MPA and PA barrier resins in PE matrices, the relatively nonpolar hydrocarbon components present in the gasoline fuels were significantly blocked, without permeation during the permeation tests, in which the as‐blow‐molded PE/MPA bottle inhibited the permeation of hydrocarbon components more successfully than did the as‐blow‐molded PE/PA bottle. In contrast, the amounts of polar components that permeated through the as‐blow‐molded PE/PA and PE/MPA bottles were very small and about the same as the amount that permeated through the as‐blow‐molded PE bottle. Possible mechanisms accounting for these interesting behaviors are proposed in this study.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81: 2827–2837,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