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全面认识长江下游各类窝崩的形成原因和力学机制,以和畅洲头窝崩为例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借鉴土力学方面成果,提出相应的失稳模式和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和畅洲头窝崩属于侧滑型窝崩,其成因主要是岸滩土体中存在易液化的粉砂层,当外界出现一定的振动扰动因素,粉砂层液化条件成熟时则成为滑动层,液化层和上覆土层分多次发生大幅度侧向滑移,土体滑出窝塘口门进入河道深槽,随后被河道主流迅速分散搬运至下游。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土体滑移距离与液化层厚度和滑移层倾角之间幂函数形式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下游此类窝崩的预警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岸窝崩灾害与治理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河道大尺度的窝崩,常常危及两岸江堤的防洪安全,给人们生活财产造成较大的危害。为研究河岸窝崩的治理措施,分析了河岸窝崩的特点、危害及成因、提出以沉梢坝锁口促淤方案来治理河岸大尺度窝崩是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流滑型窝崩是长江中下游一种典型的岸滩崩塌形式,土体崩塌破坏发展速度快、体量大,危害很大.根据典型实例,分析了此类崩岸的特征和发生规律,并通过初步的概化模拟试验,探讨了其形成过程和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流滑型窝崩是水流冲刷过程中引起的土体滑动破坏,岸坡土质抗冲差、近岸水流急是窝崩形成的基础条件,而伴随窝塘扩大出现高强度的回流是土体连续崩塌破坏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4.
河岸窝崩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窝崩发生的特点,本文给出了窝崩发生的边界条件、水流条件和触发因素的具体内涵。边界条件包括岸滩结构的不连续性、岸滩抗冲能力差等,是发生窝崩的必要条件和内因;水流条件是指局部强烈的紊动结构(环流、斜流、横流)、深泓靠岸、洪水涨落等,是窝崩发生的重要条件;水压力的突变、突加荷载、地震等是窝崩发生的激发条件。窝崩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岸滩剧烈淘刷或岸滩土体的承载能力减小或消失;按窝崩成因,可分为淘刷窝崩和液化窝崩。  相似文献   

5.
窝崩涉及水与土的交互作用,因其发展速度快,且位于水下难以观测,故其发展过程和运移规律很难掌握,对窝崩的成因机理也存在不同观点。选择长江下游和畅洲左汊洲头进口侧2012年发生的窝崩(子窝崩)作为研究对象,此窝崩是在原已发生窝崩(父窝崩)的窝塘湾腰上的继发性窝崩,比较了父窝塘及口门附近长江深槽窝崩前4年的地形变化,发现窝崩口门外长江地形呈淤积状态,这与已往认为窝崩是由深槽冲蚀引起的概念不相符。父窝塘上湾腰地形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淤积,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窝崩前无地形资料比较,根据水文资料分析,推测为冲刷,说明在较浅槽一个水文年内的河床冲刷可引发窝崩。子窝崩发生前后,父窝塘下部区域地形变化不大,说明窝崩产生的泥沙在近底层向较低处输移,对周边相对较高河床地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江中下游的流滑型窝崩进行了典型窝崩水槽概化模拟试验,分析研究了窝崩形成与发展及窝塘水流运动和地形变化。结果表明,流滑型窝崩主要是由水流冲刷和岸坡上部土体持续崩塌所形成,且发展迅速,发展过程主要有始发期、发展初期、发展中期、发展成熟期和发展稳定期等阶段。随着窝崩的发展,岸坡崩塌、窝塘扩展,窝塘内回流和口门外涡流逐渐下移,窝塘内回流由椭圆形趋向圆形,强度由强变弱,岸坡先整体冲刷后退,之后窝塘由上下扩展逐渐演变为以下半部分拓展为主。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河道大尺度的窝崩 ,常常危及两岸江堤的防洪安全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危害。为研究河岸窝崩的治理措施 ,分析了河岸窝崩的特点、危害及成因 ,提出以沉梢坝锁口促淤方案来治理河岸大尺度窝崩是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河道"口袋型"崩窝形成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文畴 《人民长江》2007,38(6):40-42
指出长江中下游河床演变中"口袋型"崩窝具有尺度很大、发展很快、危害极大的特点,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历史上发生的多次"口袋型"事件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其演变过程的3个阶段,即近岸河床变化阶段、急剧冲刷阶段和相对平衡阶段;初步探讨了"口袋型"崩窝形成机理以及在水流和边界条件方面的特定因素.沿河人员应对这种崩岸予以重视,避免造成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9.
沉梢坝是用于长江堤防隐蔽工程崩窝治理的新形式,它由若干树枝梢体在崩窝口叠加成为透水坝,能在岸线崩塌形成崩窝以后锁口促淤。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安徽马鞍山小黄洲左缘护岸工程和芜裕整治工程均采用了沉梢坝结构形式,工程施工完成后,经过多个汛期的检验,坝体内侧崩窝部位淤积明显.起到了显著的促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蚁是世界性的大害虫之一,有人称它是无牙老虎。不仅对房屋和家俱等有危害,它还可以攻穿巨大的堤坝,导致水库大坝和江河大堤发生管涌渗漏、塌窝和滑坡等险情,严重者还能酿成崩堤垮坝,所以人们称堤坝白蚁是水利工程的凶恶敌人。堤坝白蚁属土栖白蚁,主要来自:(1)兴建堤坝  相似文献   

11.
四面六边框架用于窝崩体内防冲 促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三江口窝崩后实测地形资料为基础,建立了窝崩的概化模型。在模型中的崩窝体内布 置了不同间距的四面六边框架、窝内沿岸带(相当于原体地形一巧m等高线以上)也布置了不同间距 的四面六边框架,以及四面六边框架与口门潜锁坝组合等方案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研究,认为窝内 四面六边框架布置间距与工程量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关系,并对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最佳间距;进 行了单独工程(窝内工程)和上述联合工程的效果比较试验。研究表明,联合工程的效果虽比单独工 程的效果要好但有限。  相似文献   

12.
彭良泉  李令长 《人民长江》2015,46(16):23-26
为使土工织物袋装砂围堤的稳定计算简单易行且更加符合实际,针对长江口袋装砂围堤工程,分析了袋装砂围堤土工织物的加筋机理,指出了常规袋装砂围堤稳定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从理论上导出了袋装砂围堤拟凝聚力公式。算例表明,利用拟凝聚力进行围堤稳定分析,既充分考虑了土工织物加筋对围堤稳定的有利影响,又修正了极限平衡法不能直接考虑土工织物变形对稳定分析影响的缺陷。对软基袋装砂围堤工程的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长江口的水文泥沙特性和丁坝的特征 .探讨了适合于长江口典型丁坝坝头最大冲深计算的模式 ,为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计算和判断冲刷坑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并给出了适合于长江口典型丁坝坝头床沙起冲流速的估算式 .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因梯形透空丁坝局部水动力特性对底栖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此类结构的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问题,依托长江深水航道建设的示范应用工程,构建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选择中华绒螯蟹为指示物种,研究了不同径流条件下梯形透空丁坝局部水动力特性及其对指示物种栖息地的影响;结合梯形透空丁坝不同时期沉积物和底栖动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梯形透空丁坝对底栖动物生境演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梯形透空丁坝迎流面产生的上升流将主流引导至丁坝后上方,在汛期为中华绒螯蟹提供了避洪场所;坝内及坝后较小的流速和丰富的流场结构为中华绒螯蟹提供了索饵场和越冬场。  相似文献   

15.
长江镇扬河段和畅洲左汊潜坝工程是首次在长江主汊中采用全断面潜坝形式实施的汊道控制工程,工程建成后使和畅洲左汊分流比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实现了工程预期目标。为研究潜坝工程对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的影响,比较了潜坝工程建成前后汊道平面、断面、分流比、槽蓄量等要素的变化;分析了来水来沙条件、上游河势变化、河床边界条件等因素对汊道的影响;从两汊道阻力变化对比、相对引水深变化及上游流速分布的改变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潜坝工程对汊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潜坝工程建成后和畅洲汊道发生了有利变化,而潜坝工程是和畅洲汊道近期演变朝着有利方向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英德市防洪工程体系,提高整体防洪抗灾能力,英德市开展北江干堤防洪工程规划,将英德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由于英德市城区及北江干堤防洪保护区均位于飞来峡水库库区300年一遇洪水淹没范围之内,需要配合飞来峡水利枢纽的防洪调度,共同调蓄北江洪水,以确保北江大堤及其下游广州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安全。为论证英德市北江干堤防洪工程对飞来峡水利枢纽防洪调度的影响,通过英德城区局部调整与优化后的飞来峡水库动库容调洪二维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就英德市北江干堤防洪工程对飞来峡水库防洪调度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英德市北江干堤防洪工程建设后,英德区间的最大淹没库容明显减小,各防护区的淹没面积大幅度减小;同时,北江干流沿程水位和流量的提升速度加快,峰现时间提前。最后提出采取预留爆破口门和设置溢流堰口门等技术措施,将英德市北江干堤防洪工程的影响消减到工程实施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null     
 摘要: 在对一些堤防进行现场勘查和险情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针对堤身和堤基的基本条件,对典型堤段现场取样开展了堤身及基础土体的渗流特性室内试验,并着重开展了一些针对不同土层组合的渗流特性试验,进行了堤身与基础土层的渗透稳定实验分析和汛期险情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堤防地质勘察与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进行的黄河地质勘察和研究工作,总结和分析了有关黄河地质问题的多家观点,对多年来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指出了在这些工人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河的历次决口与地质险段,险点有关,黄河下游堤防地质的勘察和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堤防的系统勘察,重要堤段的专题研究,堤基稳定性的理论探讨,地质险段的治理等都是今后堤防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黄河大堤的现状,问题及加固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河大堤堤线较长,堤基地质情况复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渗透变形,液化,沉降与不均匀沉降以及老口门等,堤身存在着土料复杂,碾压不密实,隐患多,防洪标准低等问题,因此堤防加固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固措施有抽水洇堤,压力灌浆,放淤及吹填固堤,减压及导渗,地下截渗等,并已取得显著效果。今后还应大力开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加强隐患探测技术的研究试验,积极推进吹填固堤与引黄泥沙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