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5)
课程资源是学生与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包括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9)
小学品德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其更好地融入生活、参与社会的前提。目前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课程与生活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从小学品德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实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生活的融合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品德教学的有效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8)
体验式教学法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客观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尊重,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知行统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学生接受德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着重分析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8)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联系小学生生活的相关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所以,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和生活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一、精选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原有的停留在教学课本内容的方式,通过自主地精选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把学生生活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将教材、学生生活与教学三者有机结合,最终通过教学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德育课程,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从"实施对话教学,建立新型关系""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这三方面入手,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通过这项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品德,让他们能够主动观察生活,明确意识,拥有自行批判、明辨是非和感知善恶的能力。从明确教学目标、精选资源、提升效率、情景营造等方面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0)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需要做出相关的思考,需要对课程和学生进行研究,以实现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1)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课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1)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基本属性,生活化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遵循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品德回归生活,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基本理念,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个层面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实施"生活化"策略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生活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6)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我们的教师认识不够,常常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情况落实得不好,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那么,如何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走出目前的这种尴尬境地呢?下面我就谈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追求理想化做法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