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5)
文章通过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强化河北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树立河北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文化与自强意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136-138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09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其中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从特定的意义上讲,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属性交点。系统梳理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既是构建当代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诉求,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这对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理清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208-2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支撑。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更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同时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要挖掘儒家思想的优质内涵,更好地完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1)
面对当前社会新形势,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所在。大部分高校已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细化至课堂教学和各项文化活动中,希望能真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这种互动还是以班级为基础的,但在高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宿舍、社团等平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具影响力。要客观分析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及其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提供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8)
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大学生群体的能力培养绝非仅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求充分重视向大学生群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教育内容。因此,高等教育院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六进"校园研究的过程中,要通过开展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等活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调查研究,促进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2)
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又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势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用优秀传统文化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坚定信仰追求、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新风气,传递正能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教书育人的一项前瞻性、基础性工程,必须抓紧抓好,抓细抓实。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0)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近几十年来才在国内兴起的学科,其理论体系似乎全盘来自西方。然而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也能寻找到契合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兼爱非攻、济世救人、仁者爱人等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道家思想,以其"明天地来源,揭万物之奥妙,展人间治理之大道,示个人成长之正路"的"无为"精神,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形势的改革,素质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宗旨之一,在该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高中生的德育应当充分体现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与民族信念,以更加明确的方向诠释出不一样的德育,以更加深厚的情怀诠释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素质。培育高素质人才,德在才先,只有有道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更好地复兴民族的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
八一精神是我党、我军和我们伟大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共和国"军魂",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源头活水,成功哺育和影响了几代青年,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得以延续和发展。作为大学生的典型优秀代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中坚力量。传承和弘扬八一精神,就是要激活其红色基因和正能量,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