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6)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正在影响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具体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为学生推送了众多生动、趣味、饱满的"微课"教学视频,从而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效确保了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文章以微课《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设计为例,从作者本校市公开课开放周外校教师听课问路情境出发,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以微课的形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将数学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数学学科教学关键点,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8)
<正>微写作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作文教学形式,将微写作引入高中作文课堂,可以让写作训练更加开放多元,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作文课堂的活力,促进写作教学训练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多尝试这种方法,设定合理的作文教学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创设微写作主题,丰富课堂写作训练活动。让学生对作文训练更加积极,写作训练的多元目标可以很好地达成,学生也能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35)
小学数学是锻炼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理论理解能力的重要学习科目,应当从青少年学习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深化其内在的教育意义,促使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成为当下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发挥数学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与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4)
在微媒体平台作用下,"三学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逐步成为可能,学好初中数学成为更大可能。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处在去探究、探索、观察、思考、推理、验证,去寻知、寻求问题答案的学习状态,非常符合数学钻研性、领悟性、思维性的学科学习特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44)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在理科教学中,物理、化学等学科都离不开计算,同时,也需要数学思维进行解题,因而,学习好数学非常重要,是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尤其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加大对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保证数学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利用多种方法开展数学教学,能够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我校校情,构建以"微课"和"导学任务单"为教学载体的课堂模式,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实现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新范式,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34)
<正>微课是脱胎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展示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7)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其掌握程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基础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数学的逻辑思维,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剖析英语语言中的句型变化,有助于学生巩固和领会其他学科的知识真谛。所以,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利用微课形式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3)
<正>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学科,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偏弱、对数学知识缺乏学习兴趣等情况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现阶段,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将微课融入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