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34)
<正>童趣,即儿童的情趣。如果说童心像一泓清澄碧水,那么童趣就是一首不老儿歌。犹如春天不见绿草、夜空缺少星辰,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的人生是残缺的。为师之道,不单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须善待童心,呵护童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心智和谐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童趣谈一点看法。一、放宽标尺,呵护兴趣,让童趣萌芽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9)
<正>人生最宝贵的就是保持童心。童心,如春日一样明媚,如夏日一样火热,如秋日一样清澈,如冬日一样纯洁。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尊重童心,充满童趣、童真,而不应该是机械死板、沉闷无趣的。为此,小学语文老师要风趣幽默,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童趣,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也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感受文本的情韵;还可以尝试趣味表演,让学生的童心得到释放。一、风趣幽默,营造开放课堂"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天真、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8)
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童心、童真和童趣,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促进小学作文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发挥童心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其次,教师应该发挥童真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作文表达;最后,教师还应该发挥童趣的作用,帮助学生增添文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35)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小学时期的课程体系也愈发完善,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小学科学属于其中的重要课程,对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均有积极作用。而从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状况来看,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密切联系。"童趣化"教学方式的出现,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善,也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加有趣、活泼的学习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简要分析"童趣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作文教学都能提供广阔、优质的空间。因此,如何辅导学生的作文呢?一、引向原生态原生态作文就是指在作文教学中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托,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为平台,通过多渠道、科学地唤醒、激励学生自主表达为手段,体现的是作文教学"原汁原味"地反映客观世界。它贴近生活,有童心,有童趣;它突出作文素材的真实、真情、真意,反映孩子的真想象、真创造;它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9)
语文学科是小学学段非常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也是触发学生童真童趣,愉悦学生情感的重要学科,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优势,让学生的童心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2)
从"四点一线"角度,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实例阐述"童趣课堂从哪儿来"问题,即找准儿童生活切入点、用好儿童兴趣链接点、激发儿童参与动机点、重视儿童体验维度点,遵循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曲线,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回答"童趣从哪儿来"问题的基础上,聚焦"童趣课堂到哪儿去"问题,即"培养怎样的人",强调保持"童言、童心、童趣、童规"四个维度的价值追求,才能实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2)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课程中,教师开设了以"珍视童心、放飞想象"为专题的写作训练课程,并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方面能力的训练,旨在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期望通过普及这种创新的课程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0)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后,写作的地位更加突出。习作要坚持"用童心写童心"不能盲目地拔高。小学生是否能轻松、自然、愉快地完成写作任务,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再现和语言表达的外部表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自主对话式课题研究,自主对话式教学迎合学生天性好奇的需求,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才会快乐地写作文。快乐的对话过程,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性,从而写出富有童真、童趣、童心的个性化语言,在快乐中收获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