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1)
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是提升高校德育效果的必然要求,高校现有德育课程的局限性以及课程德育的优势使得这种融合能够发挥德育的最优效果。推动高校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对高校德育课程的建设、充分挖掘德育素材、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立足学生现实需要,构建融合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全面提升新时期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
风险社会的到来冲击了高校德育。作为试图走出德育困境思路之一的生态学方法倍受青睐。按照德育生态的观点,高校德育需要对德育过程的构成因子进行优化,需要结合德育生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其中呈现的德育资源输入与输出比例的失衡、德育资源的损耗现象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优化德育结构,强化整体德育观念,协同其他德育形式,构建良好德育氛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6)
德育生活化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德育理念,在初中德育中,实现德育生活化是目前初中德育比较重要的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因此重点从德育环境、德育内容以及德育评价三个方面讨论了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
德育价值是德育实践活动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它具有客观性与多维性、主体性与为我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突出特征。高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不仅有赖于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德育内容的现实性,而且有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德育方法的适切性、德育途径的整合性以及德育环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教学的内在价值追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和幸福教育内涵的深度解读,结合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创新案例,抓住儿童发展的特点,以幸福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德育活动课程开发为主线,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从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文化资源利用德育熏陶和社会实践活动德育体验三个方面来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体系,使学习者感悟德育价值,体验德育行为,内化德育品质,为小学德育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德育价值是德育实践活动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它具有客观性与多维性、主体性与为我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突出特征。高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不仅有赖于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德育内容的现实性,而且有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德育方法的适切性、德育途径的整合性以及德育环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
中学德育,单纯的说教式德育已经不能满足这个年代的需要,无法走进并打动学生的心灵。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开展素材型德育;创新活动体验型德育,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型德育活动;借助校领导、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等外力来进行中学德育,从而提升中学德育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2)
文章分析了旅游职业院校生活化德育内涵,剖析了生活化德育特点,提出了对生活化德育模式构建的思考,即探究生活化德育规律,营造生活化德育氛围,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以期提升旅游职业院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9)
德育理念是教师经过长期德育实践和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看法与观点,它具有前瞻性与预见性、社会性与个体性、概括性与普遍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等本质特征。德育理念可以划分为理论层面德育理念、实践层面德育理念和操作层面德育理念这三种不同的类型。德育理念的建构必须重视德育经验的总结反思,加强德育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倡导扎根鲜活实践的德育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8)
思想品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传统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相对单一化的瓶颈,通过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和互补,创新德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机制,应建立德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德育与技能教育有机融合、德育与信息教育有机融合、德育与实训教育有机融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保障机制,应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多主体参与模式,加强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高层次师资建设,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管理层监控体系,建立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保障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