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组织技巧,锻炼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要将阅读教学作为基本内容,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和剖析文本,为学生提供独立自由的阅读空间,从而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阅读训练,立足学生实际创新阅读教学策略,全面增强学生阅读技能,奠定语文素质发展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学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其中,阅读和写作都是重要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就可以起到更为显著的培养和训练作用,且对于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教学中探索更加高效的途径和办法,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抓好阅读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8)
新课改将听、说、读、写教学看成是有机的统一体,号召小学语文教师全面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其中,阅读是实现语言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更为关注阅读教学,切实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与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自主进步做准备。基于此将从设计问题串,关注学生的阅读思维变化;完善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突出主旨,优化学生的阅读感悟;整合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经验四个方面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全面优化阅读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地位,阅读要从小培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科学组织学生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是学生提升语言理解水平、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当前新课标改革,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不光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语言运用,即通过语言进行信息获取和信息传递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信息获取来掌握知识,解释教育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在未来发展和提高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光是小学生表达自己思想,传递信息的基本方式,也是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加强和强化小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信息获取效率的基本方式。主要探讨如何强化小学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立足实际,拓宽阅读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7)
语文开放性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是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本文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三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在新课标改革下,小学开始开展群文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更敏捷的语言思维方式以及对语言灵活的运用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融合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这种阅读的开展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提高。基于此对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的融合方式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4)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以及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