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9)
主要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为主要依据,从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实施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情感付诸行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7)
在人成长的一生之中,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特别注重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文章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为探究主旨,通过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描述,具体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道德情感培养现状及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7)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明事理,同时懂得怎样做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肩负重要使命,必须要把这门课上好。可是,一些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却没被重视起来,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帮助。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就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活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6)
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思想品德新课改的重要课程,它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低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教学应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囿于传统的说教式,而应通过建立实践与教学的联系,开展实践活动来内化知识,形成情感,从而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品德少年。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实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8)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阶段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教育、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知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掌握,并确立道德认识的标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如何根据课程性质搞好《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1)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0)
思想道德品质作为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标准,具有前提性,即个人在获得各种成就的同时,如果不具备好的品德和遵守社会秩序,那么这样的成就对于社会来说是无用的,不值得传播和赞扬。社会有序地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经济等硬件要素,同时也无法离开社会秩序、道德品质和法律法治等精神层面的内在因素,"无规矩不成方圆",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育。现代教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共鸣。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因此,文章就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分析、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要应用要素分析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感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要点分析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中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提供有效的参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向素质教育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9)
小学品德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其更好地融入生活、参与社会的前提。目前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课程与生活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从小学品德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实际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生活的融合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品德教学的有效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品德与生活》从2016年秋季开始,已陆续改名为《道德与法治》。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树立民主法制意识,逐渐让小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基础知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