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0)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9)
<正>对中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英语,语感的培养尤为重要。英语语感就是我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含对英语的语音的感受、语意的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语感是我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也是对英语语言规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更是我们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源于语言实践,又运用于语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1)
语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和生成的综合语言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语言讲解只会使课文中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变得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充分感受和分析课文中的语感,因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结合课堂实际教学,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4)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语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而语感往往是在有效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本文总结了对培养语感能力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语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词汇,也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感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与其他语文能力一样,是靠长期反复实践得来的。学生在自然状态下,通过长期的语言实践,语感也会提高;而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加强语感训练,能促使语感的进一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8)
<正>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准确判断力和感知力,培养学生语感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及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考试时轻松抵达高分目的。1.语感阅读法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觉,是各种综合能力与感官觉力综合起来的一种系统性感知能力。简言之,是直接的语言领悟力,并具有一定的敏锐性。在新课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4)
<正>所谓语感,指的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敏感度,是对阅读心理的一种描述。语感较强的学生可以很快地理解语言,体会文字,并吸收文字。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教学的重点。语感是就人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英语听说活动中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言的抑扬顿挫、以及由听说内容带来得情感体验等都属于语感,它反映了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在英语教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低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应以良好的开端起步。文章探讨了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的意义和语感培养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
<正>对于高中生英语语感的培养来说,其是指针对高中生对英语语言的内在感悟能力进行培养。语感并非是先天形成,与生俱来,而是通过长时间的英语知识的学习、学习经验的积累和信息资源的储备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敏锐性特点的语言直觉。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并非是通过某一课时的教学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将对高中生语感的培养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以此加强对高中生语感的培养。笔者针对高中英语教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语感是对语言的内在感悟能力,是熟能生巧的表现。良好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英语并灵活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还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主要从五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希望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