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06年10月16日至25日,我与川菜烹饪大师李琦和郑存平一道,作为四川省烹饪协会和四川联恒外派厨师服务有限公司选派的“川菜技艺表演大使”,前往北欧国家瑞典表演川菜。在我们前往瑞典以前,就听说当地人对中国菜的印象还有一些是负面的;等我们去了以后才了解到,原来瑞典几个城市的中餐馆都是由一些不懂行的人在开,而那些做菜的人也多数是一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五马六道”厨师。这样的人开餐馆,烹制出来的菜肴多少都有些“想当然”,难怪当地中餐馆卖的菜被瑞典人视为“不合西方人口胃、不讲卫生、不可能受到好评的便宜货”。所以我们三个…  相似文献   

2.
1999年冬,小陈结束了三年的军营生活复员回到老家,与战友商量后,做起了酒的营生。2002年,小陈从北京出差回家,在火车上结识了那位“一心看好东北市场”的酒厂老板李××。李老板敦厚的外表给小陈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而小陈那口浓浓的“那疙瘩”的乡音也同样吸引了这位李老板,初次相识,两人都觉得十分投缘。李老板介绍说自己厂里新出了一款酒正准备开拓东北市场,目前正在筹备招商工作。李老板说话挺实在:“企业靠什么存活?靠消费者!消费者靠什么认可你?靠质量!现在的酒好不好得你的消费者说了算,光靠牌子是不行的。”几句话说得小陈频频点头。“我们是小酒厂,可照样在市场中站得住脚,我们不靠广告  相似文献   

3.
王仁兴 《中国食品》2001,(19):34-37
9月18日至21日,记者一行来到韩国首都汉城和仁川等地,对韩国的外食产业进行了集中考察。近年来,特别是汉城成功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对韩国外食产业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的影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韩餐馆业是韩国外食产业中的重要行业,素有“外食窗口行业”之称。在4天的时间里,记者一行深入考察了6家韩餐馆、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了13家韩餐馆。卫生、特色、高效,是汉城韩餐馆给我们的突出感受。卫生水平高无论是我们深入考察过的韩餐馆,还是我们浏览的韩餐厅,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韩餐馆卫生,家家都是卫生红旗单位。高档的梨木株式会…  相似文献   

4.
郭京花 《中国食品》2001,(19):38-39
法国的中餐馆实在多法国人喜欢吃中国饭,其程度超过了中国人对法国饭的喜欢。有人说,巴黎有上万条街,几乎条条街上都有中餐馆。此话有些夸张,但用“比比皆是”来形容却不过分。繁华的香榭丽舍大道有中餐馆,名不见经传的小街上也有中餐馆,当然最多的还是华人聚集的十三区,中餐馆一家挨一家,可谓鳞次栉比。据记载,巴黎最早的中餐馆可追溯至1910年,位于学生和文人出入的拉丁区。随着华人的增多,中餐馆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到1970年,巴黎的中餐馆已发展到180多家,80年代末,整个巴黎大区中餐馆达1400余家,餐饮业占华人整体活动的51%…  相似文献   

5.
胡金 《现代家电》2014,(19):49-49
9月16日,“预见下一代大吸力“发布会在杭州老板电器总部厨源隆重举行。老板电器发布了全球第一台搭载ROKI智能系统的大吸力油烟机,旨在建立智能烹饪生态圈,让智能化与科技感成为智能厨电未来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冯宪 《上海纺织》2005,(8):22-23
2004年9月21日至24日,应韩国SGwicus公司邀请,笔者随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服装专家组赴韩国参观交流。在短短的四天行程里,我们一行六人到位于汉城衿川区的SGwicus公司总部实地参观,与该公司的服装同行进行交流,还到了仁川、汉城和济州岛等地考察服装市场,并参观游览。此次韩国之旅,除了在专业上有所收获外,还有不少人文感受。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餐馆一直是许多海外华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同时也是这些中餐馆把五彩斑斓、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推向了世界各地,致使中餐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其实,许多外国人对古老的中华民族的认识,对悠久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往往是从中国菜开始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餐馆和中餐业一直而且始终是连结中华文化和其他族裔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8.
白酒四悬念     
何俊 《新食品》2005,(1):31-31
悬念一:传统经理人看不到春天,传统职业经理人的悲剧在于:由于白酒老板的增加,职业经理人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惯坏了这些经理人,甚至让许多片区经理水平的人也敢在不懂行的老板们面前狮子大开口,年薪动不动就是“30万元”。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中餐馆,以精良的中国烹饪技艺,浓郁的中华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异国友人。其中不少中餐馆是由温州人经营的,无不名声响亮,生意红火。这些繁荣而热闹的中餐馆,不仅记录着他们艰苦创业的历史,而且都有  相似文献   

10.
记者曾赴西欧八国考察。所到之处,中国餐馆那满堂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中国老板那勤奋敬业的身影,外国人全家老小大嚼中国餐的喜悦,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中国餐馆里,虽然身在数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却有回家后的温馨感觉。 中国餐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 1999年11月9日我们抵达柏林。第二天,我们参观国会大厦、柏林寺、勃兰登堡门、皇宫等名胜古迹。这天的中午和晚上都在同一家中餐馆就餐。一进中餐馆,只见墙上挂着大幅的中国山水画,屋顶悬挂着垂着流苏的宫灯,屋里摆着一些精致的中国工艺品,一派古色古香。饭菜很精细…  相似文献   

11.
单守庆 《中国食品》2002,(5):2fzgsp
改革开放,加入WTO,国门大开,将有更多的厨师不再围着国内灶台转,而是到异国他乡演奏中餐锅碗瓢盆交响乐。在海外如何开好中餐馆?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曾在亚洲、非洲7个国家和地区主理厨政的冯志伟先生。冯先生目前是中国药膳研究会烹饪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他谈中餐馆,当然不是“外行看热闹”,而是“内行看门道”——  相似文献   

12.
吕春 《烹调知识》2010,(10):60-61
长期以来,中餐馆一直是许多海外华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柱,同时也是这些中餐馆把五彩斑斓、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推向了世界各地,致使中餐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其实,许多外国人对古老的中华民族的认识。对悠久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往往是从中国菜开始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餐馆和中餐业一直而且始终是连结中华文化和其他族裔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3.
遍布全球的中国餐馆是世界上的绝对冠军。据统计,遍地开花的中餐馆在全世界有近20万家。 美国的中餐馆约有近2万家,占全世界中餐馆的10%左右。在号称“美食国”的法国,中餐馆也是见缝插针,仅巴黎一地,就有大大小小的中餐馆3000多家,分布于市区的大街小巷,招牌花匾,琳琅满目,十分显眼。  相似文献   

14.
《五金科技》2013,(5):62-63
9月28日,第八届“亚洲品牌500强”颁奖典礼在香港隆重举行,作为行业内唯一入选的高端厨电品牌.老板电器以高端领先的行业地位和油烟机大吸力技术的创新,实现连续8年荣登“亚洲品牌500强”,再次彰显了高端厨电领导者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特约记者陈海 去年11月25日,作为四川餐饮界同仁向巴金老人百岁华诞的贺礼,来自四川烹饪界的百名厨师,齐聚位于成都二环路营门口黄鹤楼的老味道中餐馆,用不原老成都“地道美味,传世菜品”的方式,举行了一场由全球最大家用日化集团企业美国联合利华所属的家乐食品有限公司主办,成都老味道中餐馆协办的“传统与创新——中餐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0日,老板电器"烹饪的意义——美好厨房生活之旅"千人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会上,老板电器发布全新升级的第4代大吸力油烟机等20多款新品,同时,推出"颠覆自我"的中央吸油烟机,引领行业创新变革。老板电器将健康、便捷、乐趣的理念融合进产品,首次提出了"创造人类对厨房生活的一切美好向往"这一企业使命。本次发布的中央吸油烟机新品,以智能、环保、共享之名重  相似文献   

17.
日前,全国企业家.椰树集团董事长王光兴在一次会议上痛陈了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五大体制性弊端,表示“椰树”要全力推进新一轮改革,突破影响企业生产力发展的种种体制性障碍,谋求更大发展。 王光兴指出这些体制性障碍突出表现任五个方面:一是增强企业工作效率的障碍。外资、民营企业是员工求老板结活干,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国有企业是老板求员工干活,几个人干一个人的活。二是增强企业经营者危机感和压力的障碍。外资、民营企业老板干不好破产要跳楼,因此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争夺市场;国有企业老板干不好与自己无关,得过且过,当…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皮革》2004,(10):1-1
“管理差点”四因素 一般我们总认为民营企业管理不够理想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企业小.迫于生存压力.老板要赚钱.一时顾不了那么多.所以管理可能差点。二是民营企业老板往往文化水平低,没有学过管理,做事往往只靠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等待企业大了.自己不会管理.所以管理也差点。但事实上是企业家没有自我超越,人生修炼没有跟上!  相似文献   

19.
《西部皮革》2001,23(4):38
7月17日晨7时许,重庆朝天门某品牌鞋城。一支由近20人组成的操成都口音的庞大人群引起了鞋城老板及进货者的注意。10分钟后,鞋城一位专销成都鞋的摊主向鞋城经理“告密”:这10多人当中,至少有10位是成都鞋厂的老板,他们来之前未同我们联系,据说此行的目的是进行市场调查——成都女鞋可能要大举入渝了。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头几个月通常是餐馆开张的淡季,这一时期通常平淡无奇,没有多少让人感兴趣的事情发生。最近在伊科斯毛斯市场(ExmouthMarket)开张的“大使”(我们在上周做了评论)似乎标志着年度的转折点。本周“BarShu(水月巴山)”的登场则引起了轰动,它完全改变了伦敦中餐馆的总体面貌。我喜欢那个地方,并总是想再度前去光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