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该单元是某型航空装备远程测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实施远程测控的现场环境.单元采用PXI标准模块构造了通用信号源和通用测控通道,采用RS422和 GPIB总线与辅助设备和专用测控通道交连.通过远程测控平台,实现组件的远程测控、远程参数调整和航空装备全系统远程联调等测控功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混合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性试验系统及其测控单元,详细阐述了测控单元各分功能模块的硬件设计及基于PLC和触摸屏的测控与显示软件设计方法;集成该测控单元的软、硬件模块,并与混合式脉冲爆震发动机试验器联调;试验结果表明,该测控单元能够及时和准确地实现对混合式脉冲爆震发动机原理性试验流程的控制和工作参数的测量,具有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气体的物化特征对采集方式和测控技术的选择有极大影响。为研制用于环境监测的放射性气体收集装置,率先进行了具有温度、压力监测的环形结构测控系统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测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流程与软件设计、远程测控子站设计与抗干扰设计。其中的总体设计为具有主控单元、环网通讯单元和远程测控单元的三层结构。设计结果表明,通信环网冗余、控制器冗余、输入输出模块冗余等技术的采纳将大大提高测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μC/OS-Ⅱ和CAN总线的网络化测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情况复杂、远程和范围较大的测控任务,介绍了一种网络化测控系统;该系统各测控单元以TMS320LF2407为控制核心,将CAN网络技术应用于测控单元的互联实现各单元的通信、数据共享和远程控制,并采用了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Ⅱ为软件平台进行软件开发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该系统在先进飞机电气负载管理中心实验样机上可靠运行,而且具有灵活、易于功能扩展和缩短软件开发周期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μLC/OS-Ⅱ和CAN总线的网络化测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情况复杂、远程和范围较大的测控任务,介绍了一种网络化测控系统,该系统各测控单元以TMS320LF2407为控制核心,将CAN网络技术应用于测控单元的互联实现各单元的通信、数据共享和远程控制,并采用了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Ⅱ为软件平台进行软件开发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该系统在先进飞机电气负载管理中心实验样机上可靠运行,而且具有灵活、易于功能扩展和缩短软件开发周期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潘锐  王建林  赵利强  于涛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20(12):189-192,216
测控系统软件是测控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测控系统的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内核结构的测控系统软件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消息数据处理为中心,通过统一的消息接口将测控任务插件化,利用受控的消息传递机制实现测控软件各个功能模块间的交互,并在微内核单元管理下进行HPFS-HRRN的测控任务调度;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和实现了水...  相似文献   

7.
陈进  王学磊  李桥  王一帆 《测控技术》2018,37(3):98-102
针对现阶段排油监控系统缺乏对油份浓度传感器及通信协议的设计,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排油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控制单元和测控单元构成,计算机控制单元通过移植Windows CE操作系统完成系统上位机软件开发,测控单元通过外接多传感器及执行单元,完成系统信号采集和执行动作,并设计了基于散射-透射比值法的直角双通道结构油份浓度传感器,提高油份浓度测量精度.通信上采用CAN总线通信协议实现计算机控制单元与测控单元通信,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传感器试验表明:测量范围在0 ~ 50 ppm内时相对误差在3 ppm以内,在100 ~1000 ppm中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1%左右.系统试验表明,系统运行可靠,模拟试验情况下执行单元控制正确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作为试验研究与方法验证的重要环节,测控平台及其软件环境的开发与设计占据重要的地位。该文基于太空帆板振动形态监测与主动控制的研究背景,以Visual C++环境、OpenGL技术和嵌入式测控单元为实现手段,阐述光纤机敏帆板结构振动形态感知、现场可视化与振动主动控制软件环境的开发与设计,包括设计思路、关键技术、主要功能与核心单元,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测控软件环境开发设计的有效性,为试验平台及其测控系统提供了环境友好、功效强大的软件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9.
郑伟 《福建电脑》2010,26(2):158-159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电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无线测控是实现自动控制的要求。提出了基于nRF24E1芯片为核心。集成了单片机A/D转换器及无线收发器.扩展极少数外围设备组成的远程无线测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及设计原理。系统由测控系统中心与现场测报单元两部分组成。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单片机无线测控电路,试验证明它达到了预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磨粒流具有变化无形和无孔不入的特点,研究了磨粒流精密加工中信号的测量、传输和控制.测控系统通过流量、压力和液位检测单元以及转速控制单元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系统主控模块采用ARM嵌入式系统和RT-Linux实时操作系统,测控模块的通信采用RS-485总线架构及检验和校验码方式,控制单元利用模糊理论来控制水泵转速,实现湍流的稳定运行.该测控系统实现了任务的实时并行处理,通信可靠、额外开销少、泵速控制效果平滑,满足磨粒流精密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动力性能分布式自适应测控系统。给出了基于Profibus-DP总线和USS协议的测控系统的网络结构、软硬件设计方法及工作原理。采用SiemensMasterDriver矢量控制器和AFE整流单元,结合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实现了对测控装置的精确控制。利用工控机和第三方软件实现了对多台测控装置的实时远程监控。实际应用表明,系统组态灵活、编程方便、自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2.
蒋新革  路翀  张凌 《计算机工程》2006,32(10):229-230,282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电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无线测控是实现自动控制的要求。提出了基于nRF24E1芯片为核心,集成了单片机/D转换器及无线收发器,扩展极少数外围设备组成的远程无线测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及设计原理。系统由测控系统中心与现场测报单元两部分组成。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单片机无线测挖电路,试验证明它达到了预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实现Internet互联是当前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热点领域和重要方向。提出一种Internet技术应用于嵌入式分布式远程测控系统中的方法。利用CAN总线与底层测控单元连接,通过嵌入式WEB服务器连入Internet,使授权用户可在任何地点应用浏览器访问该系统。该远程测控系统的使用,不仅使现场设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也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14.
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和单片机8031为核心的测控系统组成粮仓集散温控系统前端智能控制单元。介绍了控制单元的研制要求、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和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从保证系统可靠性和满足用户需求分析入手,引入了CAN总线来组成橡胶加工分布式测控系统,然后详细地介绍了基于CAN总线方式的橡胶加工厂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及实施方法。同时对CAN总线方式的特点和基于CAN总线方式的一些现场智能控制单元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一种话缆生产线的智能控制系统/熊刚…//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7年,(6).-30~33针对话缆生产线的智能测控系统,作者集中讨论了话缆生产工艺及其对测控系统的要求,测控系统方案选择、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收缆单元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其所用的模糊控制算法,测控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分析等。运行结果证明该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本从保证系统可靠性和满足用户需求分析入手,引入了CAN总线来组成椽加工分布式测控系统,然后详细地介绍了基于CAN总线方式的椽加工分布式测控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及实施方法,同时对CAN总线方式的特点和基于CAN总线方式的一些现场智能控制单元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应用层协议CANopen的技术特点,研制了一套基于CANopen协议的飞机供电系统测控平台;该测控平台以CANopen为通信协议,采用DSP为控制器核心器件,并结合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进行软件设计;经测试,基于该协议的测控平台能满足上位机对通信的时限要求,使系统各单元间的数据传输更为可靠,并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组态性。  相似文献   

19.
某型涡扇发动机综合电子调节器测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电子调节器是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与外部传感器、执行机构、控制软件等一起完成对发动机的全权限控制。文章研究了虚拟仪器技术在该复杂测控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结构设计、虚拟功能单元的构造及测控功能的实现与重构。测控系统能完成综合电子调节器静态和动态过程的测控,且具有高测试精度、高可靠性、人机交互性好等特点,可用于控制器的数字化设计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海测控工程公司与航空航天部五○一部合作,共同研究开发了新一代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分级分布式容错微机测控管理系统(CMCM)。该系统分为三级:生产管理层(厂级)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微机局部网络,测控数据自动进入局网使测控与管理融为一体;过程监控层(车间级)采用自行研制的工业测控微机(CMCM-180)通过交叉支持形成高可靠的容错组合;现场测控层(生产现场)是由自行研制的现场测控单元(CMCM-FMCU)构成分布式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