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含量对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各种不同试验仪器对五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断裂强力有下降的趋势,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断裂伸长率随大豆纤维含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当大豆纤维的质量分数高于50%时,大豆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顶破强力随大豆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撕破强力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00%时,织物的撕破强力最小;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纵向、横向弯曲长度和织物的硬挺系数逐渐下降,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柔软性提高;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起毛起球性逐渐增加,织物磨损时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说明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逐渐下降,在大豆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00%时,纯大豆纤维织物的耐磨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气凝胶改性聚酯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服用性能,本文探讨了气凝胶改性聚酯纤维的结构,对比分析了改性前后聚酯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特性,并利用其进行纬平针织物试织,分析了对应织物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凝胶改性聚酯纤维表面存在明显的颗粒层结构,且随着混纺织物中聚酯纤维含量的增加,气凝胶改性聚酯/棉、聚酯/棉混纺针织物的顶破性能均先降低后提升,而透气性、透湿性、吸水性、保温性及悬垂性则整体变差;气凝胶改性聚酯/棉混纺针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吸水性及保温性优于聚酯/棉混纺针织物,而顶破性能及悬垂性较聚酯/棉混纺针织物差,二者起毛起球性能基本一致。试样综合服用性能最佳的混纺比为20/80。 相似文献
3.
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针织物中桑皮纤维含量对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对6种不同混纺比例的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桑皮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针织物的纵向断裂强力呈下降趋势,横向断裂伸长率小于纯棉针织物;顶破强力、折皱回复角有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混纺针织物的纵向、横向弯曲长度均低于纯棉针织物;柔软性提高,悬垂性有所改善;耐磨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不同实验仪器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加,保温性逐渐下降,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透气性变差,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水性能随着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纤维/天丝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断裂强力下降,顶破强力下降;撕破强力下降,纵向、横向弯曲长度下降,柔软性提高;起毛起球性增加,织物磨损时的质量损失率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根据麻赛尔纱线的特点,利用其与涤纶交织开发针织面料,对麻赛尔/涤纶交织针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水洗尺寸变化、起毛起球性、硬挺度以及顶破强力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对3种试样的服用性能作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麻赛尔与涤纶合理地进行交织时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纤维具有优良的可生物降解性能,与涤纶相比具有较好的柔软度和回弹性.探讨了聚乳酸纤维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对比分析了5组同规格的聚乳酸/棉混纺织物与普通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透气性、芯吸性、折皱回复性、抗起毛起球性、刚柔性等,得出聚乳酸/棉混纺织物的芯吸性、折皱回复性、柔软度均明显优于普通涤纶/棉混纺织物的结论.聚乳酸/...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量水分管理仪(MMT)对经纬密度相同、经纱为18.2 tex棉、纬纱为3种不同改性涤纶长丝的9块机织物进行了动态水分传递性能研究,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符合吸湿排汗指标要求的7块织物进行了综合性能排序.结果表明:改性涤纶纱的浮长越大,越有利于汗液的排出,浮长最短的平纹织物对水分的单向输送能力最弱;棉/3#改性涤纶的3/1斜纹织物和棉/2#改性涤纶的点格织物具有相对最佳的吸湿排汗及速干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木棉/棉环锭纺混纺工艺,成功纺制出了混纺比达50%的木棉/棉混纺纱线并对纱线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了不同的混纺比对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毛羽以及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竹炭纤维/棉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拉伸性能的变化关系,对不同混纺比的竹炭纤维/棉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炭纤维/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竹炭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后增大。竹炭纤维/棉混纺比小于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趋于平直;一旦超过临界混纺比,随着竹炭纤维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在实际应用中,混纺纱最低断裂强度对应的临界混纺比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新开发的超细纤维仿丝绸针织面料与结构相似的真丝织物在服用性能方面,主要是耐用性和舒适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证明该仿丝面料服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开发的超细纤维仿丝绸针织面料与结构相似的真丝织物在服用性能方面,主要是耐用性和舒适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证明该仿丝面料服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丁艳瑞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3)
对黑色涤棉针织物进行了色牢度测试色.测试结果表明,其色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较一般浅色织物偏低.文章分析了色牢度偏低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提高色牢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黑色涤棉针织物色牢度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艳瑞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3):6-7
对黑色涤棉针织物进行了色牢度测试色。测试结果表明,其色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较一般浅色织物偏低。文章分析了色牢度偏低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提高色牢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周媛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11-13
针对目前市面上纺织品抗菌能力低的缺点,应用纳米TiO2和纳米Ag复合作为整理剂,采用不同用量和不同配比,对棉针织物进行抑菌整理,并采用抑菌环和振荡烧瓶法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抗菌性能的测试.通过缩小范围的方法,最终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整理剂的用量为0.5%,复合整理剂两种成分TiO2与Ag的质量比为1∶3. 相似文献
16.
贺良震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1-5
比较了3种改性涤纶品种的原料性能,介绍了低捻织物、强捻织物和弹力织物的主要染整工序,并通过实例具体讨论了改性涤纶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棉针织物的防紫外整理及其服用性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阳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22-25
采用TiO2与SiO2溶胶对棉针织物进行后整理实验,选出了防紫外整理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当采用TiO2和SiO2质量比为2∶1、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6min的工艺参数进行整理时,织物的紫外透过率最低.整理织物经过30次水洗之后,UVR仍保持在5%以下,且整理后织物仍保持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酶整理对棉针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纤维素酶对棉针织物进行加工,分析酶对减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纤维素酶整理后的棉针织物的手感、吸湿、透气等服用性能均有明显改善,纤维素酶处理对棉纤维的表面结构具有明显的侵蚀性,织物强力与减量率具有高度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旭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4):11-15,39
通过纤维素酶处理工艺实践,探讨了纤维素酶处理棉针织物效果的影响因素;从温度、pH值、酶处理时间、抑制剂及激活剂、纤维素酶用量、不同纤维素酶以及织物不同前处理条件和酶处理设备等对影响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效果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实际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涤棉混纺织物可燃性极高和不易整理后阻燃的问题,采用了磷—氮复合系阻燃剂NHPT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阻燃剂浓度、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对涤棉织物阻燃性和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氮复合系阻燃剂NHPT的浓度260g/L,烘培温度160℃,烘培时间4min,经此工艺整理后,涤棉混纺织物不仅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也具有良好耐平磨和耐洗涤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