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湍流预混燃烧器燃烧自激振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湍流预混燃烧器的燃烧不稳定现象应用湍流燃烧CFD的方法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模拟了Krueger等人的实验研究,并着重对自激振动的频率和火焰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非稳态雷诺平均Navier Stokes(URANS)方法和基于重整化群的RNGk-ε湍流模型以及有限速率/涡漩耗散(FR/EDM)燃烧模型是适用的。将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数值计算得到的燃烧室内压力振动的频率和幅值与实验很好地吻合,自激振动过程中火焰的动态行为也被计算很好地捕捉到,可以在计算的流动域的图像中看到整个激励循环的火焰前锋的变形和分离过程。同时从计算结果中还可以看出热释放的波动与压力波动的频率是一致的,这也进一步验证了瑞利准则。所得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燃烧不稳定性产生的驱动机理和对燃烧不稳定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内燃烧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一个复杂的GE—F101型工业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采用Reynolds应力湍流模型(RSM)、EBU—Arrhenius湍流燃烧模型和六通量热辐射模型描述其燃烧流动,应用FLUENT软件进行了三维化学反应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和燃料进口射流对燃烧室流内温度和流场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数值手段得到燃烧室出口的温度分布以判断其能否满足透平叶片进口温度的要求是可行的;燃烧室工作压强对出口的NO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在燃用气体燃料时,燃气轮机的NO排放主要来自于热NO,瞬时NO只占很小一部分。图11参6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参考现有某重型燃气轮机环型燃烧室,运用FLUENT软件对其喷嘴结构及燃烧室部分进行三维数据模拟及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燃烧过程速度、压力、温度等变量的分布规律,以及对燃烧室不同截面的流场分布规律的分析,特别是对主要区域各关键截面的流场分析,从而判断出燃烧室设计的合理性,为进一步优化燃烧室的结构设计、改善流场结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恒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开展了一系列圆柱形膨胀乙醇预混火焰胞状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临界贝克莱数、扰动对数增长率和临界火焰半径等理论分析研究了乙醇预混火焰胞状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初始压力1MPa、初始温度358K、当量比0.8~1.6条件下,乙醇预混火焰胞状不稳定性非单调性增加,在当量比为1.2时不稳定性最为强烈。原因是热扩散(thermal diffusion,TD)不稳定性分子扩散影响明显,随着当量比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当量比增加,扰动对数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相反,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对当量比并不敏感。此外,在当量比低于1.2时,几乎保持恒定的临界贝克莱数和急剧减小的火焰厚度导致临界火焰半径大幅下降,并在1.2处达到最小值。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显示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燃烧室内自激励振荡燃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Langhorne型燃烧室内自激励燃烧驱动振荡的不稳定现象.应用非稳态雷诺平均法、雷诺应力紊流模型和涡团耗散燃烧模型,捕获了该类型燃烧室内两种当量比条件下的不稳定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结果给出振荡燃烧发生时燃烧室内的压力振荡频率和幅值,并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在两种当量比下分别存在着“强振荡”和“弱振荡”,并给出了两种当量比条件下不稳定燃烧时火焰的周期影像,详细分析了振荡发生时燃烧室内的火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考虑向燃烧室中插入高孔隙率的多孔介质的燃烧过程,根据气固两相局部非热平衡假设,建立了混合气体在惰性多孔介质中预混燃烧的一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甲烷-空气的预混合气在多孔介质中燃烧时的温度分布及气体流速、当量比和吸收系数对燃烧室气体温度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存在明显改善了燃烧室的换热性能,强化了对新鲜混合气的预热,加速了燃烧反应的进行,燃烧室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燃尽风对炉内流动和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燃尽风作为降低锅炉NOx排放浓度的一个措施已在我国得到逐步推广应用。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1台600MW对冲燃烧煤粉锅炉,在满负荷下燃尽风对炉内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工作。应用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法模拟湍流燃烧,用P-1辐射模型开展辐射传热模拟,利用拉格朗日/欧拉法处理气固两相间的动量、质量和能量交换,对挥发份的析出采用单步反应模型,采用动力/扩散反应速率模型模拟煤粉颗粒的表面燃烧。研究发现:一方面,燃尽风的应用改善了炉内气流的充满情况,延迟了煤粉燃烧过程氧气的供应,加强了炉内的还原性气氛,降低了炉内最高火焰温度,有利于降低NOx排放浓度;但另一方面。燃尽风的应用将导致煤粉燃烧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