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西藏4地市(山南市、日喀则市、林芝市、拉萨市)不同磨制方式生产的糌粑中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铅(Pb)、汞(Hg)含量,并开展污染情况全面分析评价,以提高西藏各地市糌粑的质量安全水平,为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西藏4地市分别采集不同模式生产的糌粑样品101个,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糌粑样品中5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与质量安全评价。101个糌粑样品中,按照糌粑质量分级标准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评价,不同磨制方式生产糌粑中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电磨和水磨糌粑中的重金属As 、Cd 、Cr、Pb、Hg污染等级均属于安全。不同地市生产糌粑中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山南市糌粑中的重金属Pb污染等级属基本清洁,As 、Cd 、Cr、Hg污染等级均属安全;日喀则市糌粑中的重金属As污染等级属基本清洁,Cd 、Cr、Pb、Hg污染等级均属安全;林芝市糌粑中的重金属Pb污染等级属基本清洁,As 、Cd 、Cr、Hg污染等级均属安全;拉萨市糌粑中的重金属Pb、As 、Cd 、Cr、Hg污染等级均属安全;根据Nemerow综合污染等级评价4地市中的其他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等级均是安全。因此,西藏4地市糌粑中的重金属As 、Cd、Cr、Pb、Hg综合污染指数等级均是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雪山草地神秘而美丽富饶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m以上,那里是空气稀薄,降水量少,日照充足,风速大,由于这种地理位置和气候,构成了西藏人独特的膳食习惯。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实际上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青  相似文献   

3.
朱泽山 《烹调知识》2006,(12):32-33
西藏的传统民族饮食是藏餐,最具有代表性的烧羊、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藏餐的传统民族口味讲究清淡、平和。许多美食菜肴除了盐巴和葱、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调料,体现了我国藏族饮食文化返璞归真的时代潮流。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字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糌粑的制作方法是用精制的青稞炒面粉,加酥油,以茶汁混合,揉成面团食用(是城里人的吃法)。但比较困难的地方只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雪城拉萨,对于内地和沿海的人来说,总有点神秘兮兮的.今日的拉萨人吃什么,怎样吃呢?日常饮食早餐,人们最喜欢吃的是糌粑,糌粑是用青稞炒熟后磨成的面做成的.将糌粑放在碗中,加点酥油茶和白砂糖,再切上一小块酥油  相似文献   

5.
西藏特色食品糌粑中的营养物质较为丰富,但糌粑中具有独特的功能性成分有β-葡聚糖、总黄酮、总多酚等,对这些功能性成分的检测,发现糌粑中β-葡聚糖含量均在0.03%~5.98%之间、总黄酮含量均在2.90~6.08 mg/g之间、总多酚含量均在0.583~1.50 mg/g之间。糌粑这些独特的功能性成分具有调节血糖血脂、增加免疫力、抗衰老等调节功能,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辅助功能效果。试验可为糌粑产品的品质、掺杂、监测、研发等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梦芝 《饮食科学》2012,(2):41-41
去西藏旅游,自然少不了要品尝当地的美食。酥油茶、糌粑、牛羊肉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物,不过,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鲁朗石锅鸡。在林芝地区的八一镇,我们有幸品尝到了这道独特的佳肴。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立、复兴的内在力量,是党能够始终与时俱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长征革命老区在历史上创造了很多功绩,在长征沿线地域也遗留了很多地域特色食品,这些食品文化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带有深深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本文以甘孜藏区的特色食品糌粑为例,对糌粑文化的传承进行了讨论,就如何充分利用长征革命老区文化资源,促进红色食品糌粑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炒制对青稞全谷物品质的影响以及糌粑粉在贮藏期间的品质稳定性变化,该研究对不同炒制条件下青稞糌粑粉及炒制前后青稞粉原料与糌粑粉产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并测定糌粑粉在加速贮藏条件下氧化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炒制功率为1 300 W、炒制时间为6 min、水分含量为20%时,糌粑粉的综合评分最高;与青稞粉相比,经高温炒制后,糌粑粉的脂肪、淀粉、粗纤维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均显著减少,脂肪酸值、过氧化值、酶活性均降低,丙二醛值增加;风味物质中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酮类和烯烃类含量明显减少。加速贮藏期间,糌粑粉的脂肪含量下降,过氧化值上升,脂肪酸值、丙二醛值和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糌粑粉在加速贮藏15 d(相当于常温贮藏120 d)后出现氧化劣变。该研究明确了糌粑粉在炒制及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情况,为实现糌粑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稞糌粑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糊化度、色度和感官评分为主要指标,分别对糌粑粉的炒制工艺和即食糌粑的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糌粑粉的最佳炒制工艺条件为:炒制温度110℃,炒制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其糊化度达85.86%,糌粑粉的L*值为74.92,a*值为0.41,b*值为17.42。配以40%的糖、20%的酥油和40%的牛奶调制成型后的即食糌粑形状整齐,组织细密均匀,口感绵软不粘牙,甜度适中,麦香味较浓,感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0.
糌粑是由青稞经除杂、清洗、晾干、翻炒、磨粉等工艺制成的粉状食物,也被称为青稞炒面。糌粑作为高原特色食品,具有热量高、营养丰富、酥软香甜、抗旱耐饥、易于保存和制作的特点,便于游牧民们携带及食用。介绍了糌粑、糌粑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近况及糌粑产品的加工利用现状,并指出了糌粑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运用HACCP原理和实施步骤,对目前西藏地区糌粑加工过程进行了危害分析(HA)和关键控制点(CCP)的确立,制定出关键限值,并结合实际生产提出了合理可行的纠偏措施,为糌粑加工企业制定HACCP体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牦牛肉、糌粑为原料,辅以食盐、夏果唐杰、廓聂、果巴日果、墨脱辣椒等调味料,生产具有西藏特色的牦牛肉酱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得出各因素对产品感官的影响:墨脱辣椒夏果唐杰果巴日果廓聂;当墨脱辣椒为0.3%、夏果唐杰为2%、廓聂为0.5%、果巴日果为1%时,产品的感官得分达到最大值。最终确定产品的配方为牛肉∶糌粑比为10∶3(以100计)、食盐3%、墨脱辣椒0.3%、夏果唐杰2%、廓聂0.5%、果巴日果1%、乳酸链球菌素0.2%。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糌粑粉的货架期品质变化情况,本文分别对糌粑粉进行普通包装、铝箔包装、添加抗氧化物的普通包装、添加抗氧化物的铝箔包装、添加脱氧剂的普通包装和添加脱氧剂的铝箔包装这六种方式的处理,通过采用50 ℃条件下进行货架期加速实验,对不同包装方式的糌粑粉的感官评价、氧化品质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糌粑粉品质发生氧化劣变,哈败味增加,脂肪酸值和丙二醛值分别从初始的14.17 mg KOH/100 g和0.402 mg/kg增长至20 d后的39.86 mg KOH/100 g和1.388 mg/kg;在风味组成中,烷烃类物质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少,酸类物质的含量升高。对比包装方式和添加剂效果发现,铝箔包装均优于普通包装,脱氧剂效果优于抗氧化物,其脂肪酸值、丙二醛值的增长速率均有所减缓。进一步预测常温条件下6种糌粑粉货架期从长到短依次为:添加脱氧剂的铝箔包装(208 d)、添加抗氧化物的铝箔包装(172 d)、铝箔包装(160 d)、添加脱氧剂的普通包装(148 d)、添加抗氧化物的普通包装(136 d)、普通包装(116 d)。这一研究明确了糌粑粉的货架期品质变化情况,为实现糌粑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以糌粑为原料的华夫饼干的货架期,将华夫饼分别贮存于50和70℃条件下进行货架期加速实验,对华夫饼进行感官评价、质构测定和过氧化值测定,比较加速实验条件下华夫饼的货架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比较其对防止糌粑华夫饼干氧化哈败的效果。结果发现,50℃加速条件下存放12 d后,糌粑华夫饼干的品质迅速下降,产品硬度下降49.53%,脆度下降58.02%,过氧化值上升0.84倍;70℃时品质下降更严重。综合过氧化值与感官评价,确定过氧化值达0.086 g/100 g时,华夫饼干开始出现明显哈败味,由此作为贮藏终点预测产品在常温(20℃)下的货架期仅为30 d。当原料中添加TBHQ后,华夫饼过氧化值增速放缓,说明TBHQ对糌粑饼干的氧化反应起到一定的阻止作用。经预测,添加0.2 g/kg TBHQ后糌粑华夫饼干的货架期(常温20℃)可达66 d。  相似文献   

15.
以3种不同品种的青稞为原料,炒制后采用分层磨粉的方法分别获得由青稞籽粒外层至内层的糌粑分级粉Ⅰ~Ⅵ,探究各分级粉的β-葡聚糖含量、糊化特性及风味特征,分析不同糌粑分级粉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获得的糌粑分级粉道次由外层至内层变化,藏青320、藏青2000和勾芒最外层糌粑分级粉的β-葡聚糖含量均显著低于最内层的,初始及最终黏度增大。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糌粑粉的风味特征,发现各品种糌粑分级粉由外层至内层出现峰面积减少、风味减弱的趋势,同时紫皮青稞勾芒糌粑粉的皮层呈现出比藏青320和藏青2000更好的风味特征。研究表明,藏青320、藏青2000和勾芒3品种的糌粑分级粉之间β-葡聚糖含量、黏度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糌粑生产工艺的研究及对主要生产环节进行微生物分析,了解了糌粑生产中微生物的类群及污染的来源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减少微生物来源的建议和措施。结果表明,细菌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丁酸芽孢梭菌等;霉菌主要有白地霉、白曲霉、黄曲霉、总状毛霉等。  相似文献   

17.
薛德云 《烹调知识》2012,(10):12-12
酥油、茶叶、糌粑、风干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味道鲜美。制作提炼酥油的方法很简单:将奶汁稍微加温,然后倒入大木桶内,来回上百次的上下抽打,直搅得油水分离,之后,把浮在上面的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舀起来装进皮  相似文献   

18.
(一)多样化的油茶 在祖国的大西南,自古以来各族人民的饮食文化,都和茶有着不解之缘。这方面,茶不祗是人们日常的饮料,而且形成种种和茶有关的食俗。例如,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地区藏族同胞的糌粑茶、骨汤茶、油茶即如此。糌粑茶,因茶内有糌粑,故名。糌粑为藏语音译,制法是把青稞晒干炒熟,再舂、磨成细面。糌粑茶的做法,先把干茶叶研为碎渣放在水中,加上几瓢糌粑面,搅合后熬至呈浅黄颜色。饮用时,茶渣、糌粑同时入口,既解茶瘾又有相当的充饥作用。骨汤茶,以骨头汤熬茶制得。它先把打碎的牛骨放入锅里熬煮,煮出骨油后滤掉汤中的骨肉渣,接着把茶叶碎渣放进汤内熬煮,煮到有了茶味即成。骨汤茶富有营养,能够增加人体热量,滋  相似文献   

19.
以糌粑粉和纯牛乳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糌粑搅拌型酸乳。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发酵时间为7 h,发酵温度42℃,接种量3%,糌粑添加量3%。以最佳工艺生产的糌粑酸乳微黄偏白,风味、口感和组织状态等方面品质俱佳,对DPPH自由基的IC_(50)值为26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为34 mg/mL,其抗氧化活性比空白酸乳略高。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炒制温度及粒色对青稞糌粑粉挥发性风味物质(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黑青稞芶芒紫(BHB)、白青稞昆仑-15(WHB)在不同炒制温度(160、180、200、220和240℃)下糌粑粉中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试样品中共检测出62种化合物,可准确识别的有44种有机物,包含19种醛类、10种醇类、5种酮类、5种酯类、4种吡嗪类和1种呋喃类;炒制对糌粑粉VOCs的组成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炒制温度的升高,醇类VOCs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醛类、酮类、酯类、吡嗪类、呋喃类VOCs则呈增加的趋势;吡嗪类、醛类和酮类是青稞糌粑粉VOCs的特征性和主要的风味物质,在较高温度(220、240℃)下炒制有利于其产生;WHB中VOCs随炒制温度的变化更加显著,除呋喃类VOCs外,其他类化合物相对变化量均高于BHB;由主成分分析可知BHB和WHB糌粑粉风味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风味类型。本研究有望为青稞糌粑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