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测定国产杂交稻、常规稻和日本稻 (对照 )的相关参数的的基础上 ,进行了砻谷实验 ,分析了砻谷机型和加工条件对不同品种稻米破碎率的影响 ,弄清了杂交稻破碎率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稻和日本稻相比 ,杂交稻的一次脱壳率和出糙率低 ,糙碎率高 ,其主要原因在于杂交稻糙米的长径比大 ,且不成熟、不完善粒多 ,因此砻谷加工就易断裂 ,故杂交稻不适合使用冲击式砻谷机 ,而使用胶辊式砻谷机时 ,糙米厚度与胶辊间隙之比也不能小于 0 .65。  相似文献   

2.
通过加湿调质的方法适当提高糙米的含水率,分析润糙时间与碾米能耗及整精米率的关系,以提高糙米加湿调质后的整精米率,降低碾米能耗,确定较优的润糙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糙米在加湿调质后的润糙时间与碾米能耗、整精米率及碎米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糙米加湿后60~90 min达到恰当水分梯度,碾米加工能耗最低,并且在加湿1.5%的条件下碾米加工时可以降低碾米能耗30%、裂纹及碎米率下降10%左右。研究结果可为糙米加湿调质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测定国产杂交稻、常规稻和日本稻(对照)的相关参数的的基础上,进行了砻谷实验,分析了砻谷机型和加工条件对不同品种稻米破碎率的影响,弄清了杂交稻破碎率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稻和日本稻相比,杂交稻的一次脱壳率和出糙率低,糙碎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杂交稻糙米的长径比大.且不成熟、不完善粒多,因此砻谷加工就易断裂,故杂交稻不适合使用冲击式砻谷机,而使用胶辊式砻谷机时,糙米厚度与胶辊间隙之比也不能小于0.65。  相似文献   

4.
采用浙江省收获的自然污染镉的稻谷样品为材料,通过实验室砻谷和碾米得到糙米、加工精度为三级的大米、糠粉等组成成分,并利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糙米在碾白加工前后镉含量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糙米加工成大米的精米率平均为90.46%,而糠粉所占的比例平均为9.22%,大米和糠粉中镉的含量与糙米中镉的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糙米碾白后制得的大米,镉含量有显著降低,平均为糙米中含量的94.81%;糠粉中镉含量则显著升高,平均是糙米的144.84%。留存在大米中的镉的总量占糙米的85.75%,留存在糠粉中镉的总量占糙米的13.36%。通过碾白将糙米制成大米,能降低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但总量降低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5.
在大米加工中,砻谷机是稻谷脱壳的关键设备,目前使用的大都是橡胶辊筒砻谷机。对砻谷机的工艺要求是稳定而较高的脱壳率和产量、较少的损伤(如碎米、爆腰率等)、较小的胶辊消耗和电耗。同时要保持糙米表面光滑不起毛、不发黑,以利于谷糙分离和避免过碾。将稻谷加工成糙米的工艺过程包括脱壳、谷壳分离、谷糙分离三个工序,而脱壳是砻谷工段的第一关,直接影响到质量、出率、产量、胶耗及电耗。砻谷机脱壳率高,能为谷糙分离创造有利条件,并直接关系到碾米工作的好坏,因此,砻谷机脱壳在大米加工工艺中是一  相似文献   

6.
稻谷加工工艺对产品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稻谷加工工艺(砻谷、碾米)与稻谷镉去除率的关系,明确通过砻谷、碾米工艺获得大米镉含量达标的可能性,为制定镉超标稻谷的加工利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镉含量的稻谷为材料,通过砻谷、碾米获得不同加工精度的大米;使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镉含量,分析稻谷在砻谷、碾米过程中镉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稻谷经砻谷加工后镉含量降低;镉含量低于0.226 mg/kg的稻谷,通过砻谷获得镉含量达标(0.2 mg/kg)的糙米。2)碾米加工可降低大米的镉含量,当碾米精度为23.83%时对镉的去除效果最佳;镉含量低于0.288 mg/kg的糙米,通过碾米获得镉含量达标的大米。3)镉含量高于0.323 mg/kg的稻谷,应考虑其他加工途径去除或降低大米或产品的镉含量。  相似文献   

7.
对砻谷及其产品分离新工艺——分料砻谷、谷壳提粮,复式选糙、糙米精选的工艺组合,对生产食用糙米的精选提纯工艺方案进行探究,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8.
杜红光 《粮油加工》2007,(12):67-68
砻谷工序是米厂关键工序之一,为提高稻谷脱壳率、减少糙碎率和增加产量,人们已在设备改进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加强砻谷设备的操作管理,提高后道净糙的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气动砻谷机在我公司的操作谈谈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碾米工艺改造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对大米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性,并重点从原粮的清理、砻谷及砻下物分离、糙米精选、碾米及成品、副产品处理等工序展开论述,特别是针对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白米分级、冷米抛光、色选这几个工序的工艺要求及工艺布置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碾米厂工艺设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碾米厂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就清理、砻谷、谷糙分离、糙米精选、碾米、抛光、白米精选、白米分级、色选、配米、计量包装以及风网等设备的选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砻谷工序是米厂关键工序之一,为提高稻谷脱壳率、减少糙碎率和增加产量,人们已在设备改进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加强砻谷设备的操作管理,提高后道净糙的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气动砻谷机在我公司的操作谈谈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比较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未处理米糠回添法糙米粉与全粉碎法糙米粉的糊化特性、水合特性与热特性,并将三种糙米粉制作为糙米米线后对其蒸煮品质、质构特性、结晶特性以及感官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与未处理米糠回添法糙米粉的回生值分别比全粉碎法糙米粉高14.2%与27.8%;未处理米糠回添法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最高,比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与全粉碎法糙米粉分别高104.0%与99.7%。糙米米线品质方面,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制得的糙米米线蒸煮损失率最低,质构特性表明其硬度最大,且具有较好的咀嚼性与回复性;另外,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制得的糙米米线感官评价总分最高,较未处理米糠回添法糙米粉与全粉碎法糙米粉制得的糙米米线分别提高13.9%与19.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加湿调质参数对糙出白率的影响。根据调质与未调质糙米碾米加工精度相同,确定与不同加湿调质参数对应的糙出白率。采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建立精米吸水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加湿调质参数对糙出白率的影响规律,给出不同加湿调质参数组合下,碾米加工应该采用的糙出白率。结果表明:糙米加湿调质有利于提高糙出白率,存在既有利于糙出白率又可以提高整精米率的调质参数组合,初始含水率15%的糙米在整精米率最优的调质参数组合下(加湿量1.5%,润糙时间60 min),糙出白率提高1.3%。  相似文献   

14.
从稻谷品质、工艺设备和操作水平几方面阐述了砻谷加工中碎米增多的原因,并对降碎方法进行了讨论。控制砻谷增碎措施包括严格控制稻米原料,分级加工,调节稻谷含水量,控制稻壳中的含糙率,同时要合理安排砻谷工艺,改善砻谷机的操作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该系列机可有效提取砻谷后产生的糙碎和不成熟粒,去除糙米中夹杂的石头、米粞和稻壳。提高糙米整米率,降低含杂量。上下除杂筛网面为抽屉式设计,更换方便;运行参数仪表显示,操作简便,结构紧凑,无需加润滑油,维护费用低。  相似文献   

16.
以3 种糙米(普通糙米、红色糙米、黑色糙米)为原料,预酶解-挤压膨化制备实验组糙米粉,未经预酶解处理直接挤压膨化制备对照组糙米粉,分别测定其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结块率、分散时间、米糊黏度、色度、糊化度、感官评分以及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并对淀粉和蛋白质进行体外模拟消化,比较并分析预酶解-挤压膨化对糙米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挤压膨化相比,预酶解-挤压膨化处理使普通糙米、红色糙米、黑色糙米3 种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分别提高了2.04、1.35 倍和1.71 倍;吸水性指数分别降低了67.87%、60.96%和62.17%;结块率分别提高了5.44、6.27 倍和3.07 倍;分散时间分别缩短了66.61%、61.79%和64.30%;米糊黏度降低,黏度曲线趋于平直,剪切稀释效应减弱;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29.22%、28.71%和26.70%,糊化度分别降低了19.53%、8.94%和13.13%;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50、2.87 倍和2.27 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亮度值略有升高,色差值分别为3.01、4.66、3.28;快消化淀粉比例降低,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比例升高;蛋白质体外消化速率加快,消化率升高;综合感官评分显著升高(P<0.05)。实验结果表明预酶解-挤压膨化处理提高了糙米粉的冲调分散性、降低了米糊黏度,提高了感官评分和蛋白质体外消化性能,对糙米粉品质具有提升作用。为拓宽糙米的加工利用途径、促进预酶解-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糙出米率影响因素与糙出米率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糙米的物化特性和糙米的加工着手,探讨糙出米率影响因素与糙出米率的相关性,提出以整精米率作为糙出米率高低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米加工精度等级快速判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30个粳稻3、6个籼稻品种糙米碾削20~95 s,得到不同糙出白率的白米。分别采用称重法和染色法测出每个样本的糙出白率和加工精度等级,用FT-NIR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每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以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稻谷糙出白率的定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最小预测误差(RMSEP)为0.032 4%,相应的决定系数(R2)为0.999 5;对稻米加工精度等级与糙出白率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稻米加工精度等级的提高,糙出白率呈对数关系降低。基于预测得到的糙出白率,建立稻米加工精度等级判定模型,结果显示,对数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2.5%,采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可达98.33%。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高爆腰率的发芽糙米进行碾米工艺特性试验,考察了不同爆腰率发芽糙米的碾白过程及其碎米发生情况,为发芽糙米或高爆腰率糙米原料的碾米工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发芽糙米爆腰率低于40%时,不同碾白程度的碎米率均较低,碾白至90%糙出白率的碎米率低于15%,而碾白至95%糙出白率的碎米率低于10%.当发芽糙米爆腰率高于40%时.不同碾白程度的碾白过程的碎米产生较多,且90%、92.5%、95%不同糙出白率的碎米率相差1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新发布实施的GB/T 5495-2008《稻谷出糙率检验》标准,规定称取净稻谷试样20~25 g,对此我们做了大量实验,认为还应固定称取净稻谷量并确定为25 g。GB/T 21719-2008《稻谷整精米率检验》,规定试样用量(糙米)20 g左右的要求,须称取净稻谷量25 g才能满足。建议"出糙率"检验的总糙米量,用于检验"整精米率"所需糙米试样,由此简化了"整精米率"操作步骤,提高了稻谷质量检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