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通过单井相分析、连井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对喇嘛甸油田的沉积微相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远砂坝微相、席状砂微相和河口砂坝微相四种沉积微相。研究喇嘛甸油田储层的物性、岩性以及含油性,分析了储层非均值对剩余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喇嘛甸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开采措施。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研究区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非主体席状砂发育的部位,其次是表外储层,最后是水下分流河道和主体席状砂等物性较好的砂体之中。  相似文献   

2.
以油层中主力层相关研究结果可知,三次采油中提升油采收率效果最佳技术最好的是复合驱油技术。在本文中,主要是在试验区经过其驱油性和稳定性以及乳化、界面张力等性能来评价不同三类油层复合驱体系在提高采收率上的效果,在实验区的基础上构建优选方案,为三类油层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试验是大庆油田三次采油重点试验项目,试验区2011年计划投产,通过对试验区新钻32口油水井测井数据分析,研究了试验区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及对剩余油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区油层水淹状况,分析剩余油类型及分布,并与三类油层聚合物驱试验区高Ⅱ1-18油层条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比。结合聚驱试验参数设计及经验,可以为三类油层三元试验参数设计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油田在弱碱三元复合驱区块开发过程中展现出的问题,结合具体工作特征,力求能够对具体开发过程和最终工作效果进行优化。具体分为前缘水区、聚合物前置段塞开发以及三元主段塞开发三方面内容,具体方式就是总结相应工作规律,最终对工作特点以及优化方向等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效果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二三类油层非均质性严重,三元液沿着高渗透层突进,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影响了整体驱油效果。分层注入技术可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改善注入剖面,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三元复合驱开发过程中采液指数降低,提液可以减缓产液量下降提高开采效果。采用CMG软件模拟三元复合驱分层和提液,并对分层和提液时机进行优化,使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BYRPD二类油层弱碱化三元复合驱取得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并分析了油井见效特点及原因。研究表明:油井见效程度与其所处地质条件、井网完善程度、剩余油多少密切相关,这些对弱碱化三元复合驱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卓 《当代化工》2015,(4):773-774,796
喇北东块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为了提高采收率,需要寻找剩余油开采潜力。通过研究喇嘛甸油田北东块高二1-18层,在对此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根据单井隔夹层识别、沉积微相划分和储层特征研究,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区剩余油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垂向上储层的韵律结构与剩余油分布密切相关,通过韵律可以划分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平面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平面非均质性和注采关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旋转黏度计测试黏弹性和视黏度,研究了三元(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采出水的流变性。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黏弹性可用Maxwell线性黏弹性模型描述。其视黏度和黏弹性主要取决于所含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并且随聚合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低聚合物含量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视黏度和黏弹性模量之间存在着G=1.6736μ1.8155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流变性和采出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实验 ,研究了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流变性及采出液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水相流变性对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和采出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聚合物对O/W型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作用 ,主要是通过增强原油乳状液水相的流变性 (如视粘度、弹性模量和屈服值 )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具有渗透率低、层多、孔渗条件差、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采用常规三采工艺(如聚驱、三元复合驱)及压裂工艺均存在不适应性,对此提出以驱洗作用强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代替压裂液,采用三采与压裂相结合的压驱工艺进一步开发三类油层剩余油。研究四种不同类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从界面张力、表面张力、乳化能力、和提高采收率效果四方面进行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类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在具有较好的表面张力和乳化性,能够更好地发挥驱油剂洗油作用,物模实验提高采收率效果比其他药剂高5%以上,符合三类油层低渗条件下驱洗原油的需求,适合作为压驱用驱油剂,进一步挖潜三类油层剩余油。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大庆油田油藏条件下(45℃,原油粘度9.8 m Pa·s),用1 600万、1 900万、2 500万聚合物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 000、1 500、2 000、2 500 mg/L的三元复合溶液,并在渗透率为100、300、500、700、900×10-3μm2的人造岩心上开展流动性实验,测定各组实验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从而优选出与油层渗透率匹配性较好的三元复合溶液。在三元复合驱实验中,用优选出的1 600万和2 500万聚合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三元复合溶液并驱替非均质(平均渗透率300×10-3μm2,变异系数0.72)人造岩心的水驱剩余油,得到了各方案不同阶段采收率、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从而优选出最佳注入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急需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接续技术方法。本文针对聚合物驱进入高含水阶段后进行三元驱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利用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条件的三元体系,模拟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驱油效率后,开展三元体系极限驱油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采收率后,开展三元体系驱油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当弱碱三元体系中碱浓度较低时,聚驱后三元驱的采收率增加值较高,阶段极限采收率可达32.97%;当强碱三元体系中强碱浓度较高时极限采收率可达30.29%。在体系其他组成相同的条件下,基于强碱三元体系对注入系统和油层伤害较严重的问题,建议采用弱碱三元体系开展驱油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非均质较强的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可行性,2007年在喇北东块开展现场试验,历经7年,阶段提高采收率达20个百分点以上,中心井区含水降幅在25.4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井组间见效差异较大。本文以井组油层发育状况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发育状况井组的聚类分析,明确油层发育状况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按油层厚度、渗透率极差、含油饱和度等相关因素,评价各因素对井组见效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非均质较强的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可行性,2007年在喇北东块开展现场试验,历经7年,阶段提高采收率达20个百分点以上,中心井区含水降幅在25.4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井组间见效差异较大。本文以井组油层发育状况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发育状况井组的聚类分析,明确油层发育状况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按油层厚度、渗透率极差、含油饱和度等相关因素,评价各因素对井组见效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经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于2014年正式步入工业化应用阶段。现场应用表明三元复合驱较水驱提高采收率20%,较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0%,是目前大庆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主体技术。随着大庆油田进入开采后期,三元复合驱在二类油层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本文从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的运移规律、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高效利用研究、三元复合驱分层注采及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实例4个方面对三元复合驱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三元复合驱技术应用于二类油层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类油层聚驱后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零散,表活剂压驱可提高油层采出程度.通过建立概念模型,对比了表活剂驱、三元复合驱和表活剂压驱3种方法在三类油层聚驱后提高采出程度的适应性,系统研究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压驱生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驱采油能够解决油层深部剩余油挖潜问题,有效提高了三类油层聚驱后的原油采出程度;产能随着压驱液...  相似文献   

17.
在贝雷岩心上开展不同化学驱体系的驱油实验,确定了不同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强碱三元体系效果好于弱碱三元体系,三元体系效果好于二元体系,二元体系效果好于高浓度聚合物驱,高浓聚合物驱好于普通聚合物驱。对影响三元复合驱效果的因素进了分析,三元体系碱和表活剂浓度越高,段塞越大,体系黏度越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弱碱替代强碱的三元复合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混合碳链表面活性剂(NS)的界面张力,优选出NS表面活性剂.研究了NS表面活性剂在弱碱条件下的界面张力,从而确定了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弱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参照强碱三元复合驱室内驱油模拟实验,进行了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模拟实验.讨论了弱碱(NaHCO3)条件下,不同浓度NS表面活性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最后,得出一种弱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  相似文献   

19.
中区西部"两三结合"分期分质工业性试验在原"两三结合"试验的基础上对极限油层展开技术攻关,试验区目的层是有效厚度小于1m,渗透率小于100md的薄差油层。这类油层有渗透率低,油层厚度薄,平面联通条带窄,油层发育差等特性,在注聚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层间矛盾。在综合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分析层间潜力的基础上,研究并实施了相应的调整技术,这些技术为提高注入井注入能力,油井见效率,和改善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替效果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田开发中,二类油层是指有效厚度在1~4m,渗透率在100~400μm2之间,河道砂不能成片发育的油层。随着三元溶液的注入,二类油层采出井的产液能力大幅度下降,针对部分一次压裂后无效或失效的采出井,通过二次压裂的方式,提高其产液产油能力。本文分析一次压裂失效原因,优化二次压裂方案,通过对二次压裂的选井选层及压裂工艺等方面的优选,对部分采出井实施二次压裂,分析总结了二次压裂取得的增油增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