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0):243-249
简要介绍了肉制品中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展青霉素、桔霉素)的来源及其危害,重点介绍了肉制品中常见真菌毒素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方法,并展望了肉制品中真菌毒素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谷物真菌毒素污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易受多种真菌毒素污染且消费量巨大,是人畜真菌毒素的主要摄入来源。本文统计了2009年至今关于我国谷物中真菌毒素污染的研究报道,发现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水稻、小麦和玉米,而杂粮作物少之又少。其中,水稻受真菌毒素污染情况较轻;小麦主要受镰刀菌毒素污染,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玉米则易感染多种真菌毒素。此外,小杂粮薏米、燕麦、谷子和高粱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明确谷物质量安全隐患,有效缓解谷物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重要杂粮作物中真菌毒素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全面的真菌毒素筛查方法,建设真菌毒素防控标准化体系,强化农民对真菌毒素防控的意识与技术。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玉米的一步法提取6类真菌毒素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共分析了94份玉米中6类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及地域分布情况,为监测饲料质量提供技术指导。称取的样品添加6类真菌毒素同位素内标,以84%乙腈水和50%甲醇水作为提取试剂,以2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94份玉米中6类真菌毒素的检出率为98%,单种毒素检出率最高的是伏马毒素B1和B2,高达88%,呕吐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检出率最低,均未检出。伏马毒素B1和B2、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最高残留量分别是89.1 mg/kg、76.4μg/kg、3.95×103 mg/kg和7.0 mg/kg。地域分布上具有分布范围广,污染较严重的特点。建立的6类真菌毒素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结果分析对玉米中真菌毒素污染检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毒真菌污染粮食等农产品产生有毒有害的次级代谢产物,称真菌毒素,严重威胁食用和饲用产品的质量安全。较为常见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国内外针对这些主要污染毒素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近年来,随着真菌毒素研究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更新,一些新型真菌毒素不断被发现。将目前尚未被列入常规风险筛查和监管、也尚无相关限量标准的真菌毒素种类,称谓新兴毒素(Emerging toxins)。目前检出频次高、污染较为严重的新兴毒素主要由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等产毒真菌产生。这些新兴真菌毒素通常与主要毒素复合污染,本文将依据现有的风险调查报告与数据,综述粮食中常见新兴镰刀菌和链格孢毒素的污染现状和毒理学研究进展,为真菌毒素的全面风险评估和管控技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和麦角类生物碱等。制定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是真菌毒素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通过对CAC、欧盟、美国和中国粮食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关粮食真菌毒素污染控制指标存在的差异,对修订我国粮食中真菌毒素含量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Yang Shi  Franklin  MA 《中国食品》2012,(20):70-73
引言自1960年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真菌毒素的研究就得到了很高的重视。真菌毒素是一种由某些霉菌产生的天然的毒性物质,这些霉菌可能污染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被身体吸入可能导致伤害,包括肝肾损害、癌症甚至导致人畜死亡。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棒曲霉素、伏马毒素、单端孢和玉米赤霉烯酮是人们主要关注的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液相串联质谱检测玉米酒糟粕中15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对结果分布进行了讨论。检测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等15种真菌毒素。这些毒素采用溶剂提取,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均经过优化和验证,满足进口玉米酒糟粕的检测要求。对67个进口玉米酒糟粕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等真菌毒素均有检出。本试验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对进口玉米酒糟粕的真菌毒素风险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在粮食中危害严重并持续引起全球食品安全问题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这些毒素在粮食中的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在成分复杂的粮食样本中有效提取真菌毒素并进行灵敏准确的检测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粮食中污染的主要真菌毒素,归纳了粮食中真菌毒素的样本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预测了粮食中真菌毒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为真菌毒素的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污染粮油食品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菌素B1。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残留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污染粮油食品的主要真菌毒素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粮油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2022年云南省昭通市新收获玉米真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采集2022年昭通市各县区100份玉米样品,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测量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结果:71份玉米样本未检测出真菌毒素,29份样本检测出真菌毒素,所有样本真菌毒素均未超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总体检出率最高。盐津县有1份检出3种真菌毒素的玉米样本,巧家县有3份检出2种真菌毒素的玉米样本,且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最高,巧家县和绥江县所收样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出率最高,巧家县和水富市所收玉米样本赤霉烯酮检出率最高。结论:昭通市2022年新收获玉米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在合理范围内,盐津县、巧家县新收获玉米易受真菌毒素污染,需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1.
真菌毒素是粮食产品的重要污染物之一,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是污染最为普遍的三种毒素。本文对粮食产品中这三种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行系统阐述,对以后的检验工作提供了一些的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真菌毒素,又称霉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真菌毒素可通过饮食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引起人或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进而损害机体,造成肝脏、肾脏及神经组织等的伤害。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1960年,英国10万多只火鸡因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死亡,此事件发生后,真菌毒素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受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等因素的影响,食用和饲用农产品受真菌毒素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世界各地对于真菌毒  相似文献   

13.
玉米穗腐病不仅会造成玉米减产、籽粒品质降低,还会产生真菌毒素污染谷物,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选用智能真菌毒素消减机对不同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玉米进行柔性擦皮处理,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处理前后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污染水平玉米(DON≤1 000μg·kg-1、ZEN≤200μg·kg-1)经真菌毒素消减机处理,每处理1次真菌毒素的脱除率达到15%~30%;高污染水平玉米(DON> 2 000μg·kg-1、ZEN> 500μg·kg-1)经真菌毒素消减机处理,每处理1次真菌毒素的脱除率仅达到10%~20%。表明智能真菌毒素消减机能够去除玉米籽粒表面的真菌毒素,玉米加工过程可选用合适的清理工艺,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真菌毒素是一种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常见的污染粮食的真菌毒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以及T-2毒素等。根据大量研究文献及实验室的长期监测数据,出现很多粮食中同时遭到多种真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在基层实验室检测仪器配置情况的基础上,我国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山东省玉米的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评估污染带来的安全风险,为加强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提供依据,采集了山东省玉米主产县2013年~2014年收获和储藏的玉米样品共520批次,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方法检测了玉米中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AFG_2)、伏马毒素(FB_1、FB_2、FB_3)、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AFB1、AFB2、AFG1在玉米中检出率分别为18.08%、7.88%、0.77%,平均含量分别为7.62、0.60、0.05μg/kg;FB1、FB2、FB3检出率分别为92.50%、88.08%、83.85%,平均含量分别为1 798.69、531.83、197.71μg/kg;DON检出率为26.35%,平均含量为240.44μg/kg;ZEN检出率为14.62%,平均含量为74.90μg/kg;AFG2未检出。调查结果还表明,伏马毒素在所测样品中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达33.46%;单一样品受多种毒素混合污染的情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粮食作物中真菌毒素及其检测与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的毒性、污染状况和限量进行了介绍,对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和去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对比,对未来真菌毒素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从而对真菌毒素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提升农产品价值、确保人畜的食品安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2010年产谷物及其制品中多组分真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2010年在安徽、云南、福建、甘肃、广西、海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和上海12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玉米及其制品、小麦粉、大米和花生共计650份样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14种真菌毒素.结果 玉米制品和小麦粉样品中污染的真菌毒素主要是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玉米赤霉烯酮(ZEN).215份玉米样品中有84.65%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其中7份样品中的DON污染水平超过我国规定的1 000μg/kg限量标准,超标1.08 ~2.51倍(平均1.77倍);69.30% (149/215)的玉米样品ZEN阳性,其中23份样品中的ZEN水平超过我国规定的60 μg/kg限量标准,超标1.06~19.19倍,平均4.32倍.53.02%的玉米样品还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其中有12份样品中AFB1含量超过了我国规定的20 μg/kg限量标准,尤以云南、广西样品受污染较重.125份小麦粉样品中,仅有1份来自湖北的样品其DON污染水平(1 016.80 μg/kg)超过我国规定的1 000 μg/kg限量标准.40.41%的花生样品不同程度地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其中有5份样品中的AFB1水平超过20 μg/kg的国家限量标准;大米受真菌毒素的污染较轻.结论 我国玉米制品和小麦粉受多种真菌毒素污染,且以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ZEN为主;玉米和花生不同程度地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是某些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它们的种类繁多,玉米在生长及贮藏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它们的感染;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和糖类或其他基质结合形成结合态形式,被称为隐蔽型真菌毒素,隐蔽型真菌毒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阐述了玉米中常见的真菌毒素,例如: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T-2和HT-2等的毒理学性质和检测方法,着重介绍了其隐蔽型毒素的形成、结构、毒理学性质和检测方法,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2022年第一季度收集的57份粕类(不含豆粕与花生粕)样品进行真菌毒素检测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参照GB 13078—2017、GB 2761—2017两类限量及相关产品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粕类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处于中风险范围,黄曲霉毒素处于低风险范围。粕类样品中应重点关注玉米胚芽粕,此类样品有33%处于呕吐毒素中风险范围,有13%处于呕吐毒素高风险范围,有38%处于玉米赤霉烯酮中风险范围,有62%处于玉米赤霉烯酮高风险范围。粕类样品中多毒素共污染情况,除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两种毒素共污染的比例为37%外,其余共污染比例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20.
真菌毒素是在适宜条件下由丝状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常见于粮食中,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以真菌毒素综述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等代表性毒素,探讨了粮油真菌毒素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兴检测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