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安炳 《山西建筑》2015,(10):72-74
通过对某高层商住楼的检测,分析了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指出基础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和封闭时间、复合地基软弱下卧层及上部受力不均是造成不均匀沉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大,建筑高度与结构刚度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筒中筒结构及带加强层的筒中筒结构因此而产生。本文基于某实际工程若干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探讨了加强层的刚度、位置、数量等的改变对筒中筒结构空间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强层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使得结构内力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重分布;对于减少结构侧移而言,在筒中筒结构中设置加强层效果明显不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筒中筒结构设置水平刚臂的基础上再设置外框圈梁的作用也不如框架核心筒结构显著;加强层的刚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使得结构产生薄弱层,不利于结构抗震;当沿着结构高度均匀设置加强层时,可以不考虑加强层的最优位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筒中筒结构设置加强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超高层建筑伸臂加强层设置位置和数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加强层位置的设置要求进行分析,并对一道或多道加强层组合位置进行研究,然后对建筑物顶部设置加强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3)
为研究加强层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应用EPDA软件对不同加强层位置和数量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对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及层间剪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若只设置1层加强层,当其布置在规范推荐位置0.6 H处时,在减小结构位移上综合效果最优;随着加强层的增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产生的位移减小,且加强层越多,减小位移的效率越大;加强层设置位置的层间剪力会产生突变,易形成薄弱层,加强层设置的越高,层间剪力突变越小。  相似文献   

5.
超高层建筑设置水平加强层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超高层建筑利用避难层设置水平加强层这一措施展开讨论.通过改变外筒环粱高度、水平加强层的位置以及水平加强层的竖向弯曲刚度,进行结构分析,总结在侧向力作用下其内力分布规律,进而对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设置水平加强层所能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条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今后上程设计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连为整体时的沉降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安地区,建筑物的计算沉降和实测沉降往往有较大的差异,根据计算值,高层建筑和多层裙房的基础之间必须设置沉降缝。通过对五个基础形式不同的工程实例的实测沉降进行分析和整理,阐述了高层建筑带多层裙房或仅带1~2层地下室时基础地下室连为整体不设沉降缝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为今后类似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层建筑水平加强层处建立协调变形方程求解设置加强层的最优位置值的方法,对设置三个水平加强层不考虑加强层弯曲变形及设置两个水平加强层考虑其弯曲形的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设置加强最优位置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超长基础底板施工中后浇带的留置有利于解决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及高低层差异沉降应力导致底板裂缝,但影响结构安全及防水质量。实际施工中,后浇带浇筑质量也很难保证。因此,尽量减少后浇带的留置对结构是有利的,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上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相似文献   

9.
工程位于北京市大望京地区,由一栋200m高超高层办公楼、配套裙房及纯地下室组成。采用桩筏基础,地基为北京东北区域典型厚层黏性土,本区域地层有别于北京城区的黏土层与砂卵石层交互循回沉积层,厚层黏性土地基对建筑变形影响较大。基于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原理,利用岩土工程数值软件PLAXIS 3D对两种沉降后浇带设置方案进行桩筏基础沉降计算分析,结合施工的便捷性和工程的经济性,选择较合适的沉降后浇带设置方案。并对所选方案进行沉降后浇带封闭前的基础沉降、基础底板内力、基底反力及桩顶反力计算分析,证实了所选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在大底盘结构的桩筏基础中设置沉降后浇带既可以释放相当部分沉降差产生的不利影响,又可以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后浇带设置位置的确定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同时,位置的选择也影响其作用效果。文章对沉降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变化对筏板内力的影响作了一定程度上量化的计算,对两者之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归纳了随位置变化,沉降后浇带作用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确定后浇带位置的建议,对今后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框架-核心筒结构耗能减震层的减震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提出了耗能减震层的概念,对比分析了在地震作用下普通框筒结构、带加强层的框筒结构和带耗能减震层的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构件的内力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对结构位移控制效果接近的情况下,采用加强层的结构不仅增大了基底剪力和弯矩,而且框架柱的内力在加强层附近产生突变,而采用耗能减震层能有效地减小这些变化,与前者相比,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框架-核芯筒高层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加强层设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模型,进行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和分析,得出了加强层的设置能有效的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但随之也使得部分构件的内力值突然增大的结论;最后总结出了该类高层结构在设置加强层时结构内力的一些变化规律及抗震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相关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平加强层能够有效地减小高层框架.筒体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位移,但加强层的设置能引起结构竖向刚度的突变和结构内力的重分布。通过对四种不同加强层设置情况的框架-筒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与分析,研究水平加强层在改善结构受力状态、减少结构侧移、提高结构整体抗侧刚度的作用机理,为高层框架.筒体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胜男  苏志彬 《山西建筑》2009,35(30):66-67
针对框架—核心筒并设置加强层结构的特点,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主要对设置加强层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中模型的建立、不同水平加载方式的影响、设置加强层结构的出铰次序和位置、结构侧移、主要杆件内力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得出了具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带加强层框架 -芯筒结构体系的合理的内力分析方法 ,给出了加强层的合理数量、最佳位置和刚臂的适宜刚度。基于结构主动控制的理念 ,提出了削弱刚臂端部抗弯能力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框架-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型式,设置水平加强层,可以增强结构的抗侧刚度,它是减小在风荷载作用下水平位移过大的有效方法,但在地震作用下,加强层的设置会引起结构刚度、内力突变,形成薄弱层,结构的破坏机理难以呈现“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延性屈服机制。论文结合实际工程,对是否设刚性加强层进行比较,对不同的模型进行计算,寻求设置加强层对结构周期、位移和受力性能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工程选择正确的结构体系,使设计安全、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缀板梁结构体系在房屋增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增层改造工程,分析了利用缀板梁结构体系进行增层改造的优点,介绍了缀板梁体系在增层改造中计算简图的选取、内力计算、构件的设计计算以及采取的措施,并对缀板梁结构体系的控制内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做该类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考虑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和基础内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与地基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基础内力计算的关键问题 ,目前尽管各种数值计算程序已相当普及 ,但计算参数的选取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采用现有的三维有限元程序 ,使用常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压缩模量代替变形模量进行分析 ,并且将局部加强、双层地基与规范中沉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比较合理的沉降及基础内力分布 ,完全可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9.
对于高层建筑,设置水平加强层,能够非常明显地减小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量,但是加强层的设置能引起结构竖向刚度的突变和结构内力的重分布。文中通过对八种不同加强层设置情况的框架-筒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与分析,详细剖析了水平加强层减少结构侧移、改变结构受力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苏志彬  孙胜男 《山西建筑》2009,35(27):81-82
分析了框架—核心筒结构中设置加强层的几种常用做法以及加强层在高层建筑中的布置原则,同时探讨了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加强层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框架—核心筒结构加强层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而促进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