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框筒结构中角柱刚度对结构内力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筒体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TBSA对12个不同长宽比和角柱刚度的框筒结构的计算,分析了角柱刚度变化对筒体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带水平伸臂的框架-筒体结构侧移公式,对带加强层的框架一筒体结构水平伸臂的最佳刚度进行了分析,明确给出了根据需要减少的结构侧移量,确定水平伸臂最佳刚度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参数.本文的结论,可供工程设计特别是确定结构方案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比较转换层位于不同位置的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受力特点,指出带高位转换层的框-筒结构在转换层附近将产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并分析了在6度区带高位转换的框-筒结构的合理高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大,建筑高度与结构刚度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筒中筒结构及带加强层的筒中筒结构因此而产生。本文基于某实际工程若干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探讨了加强层的刚度、位置、数量等的改变对筒中筒结构空间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强层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使得结构内力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重分布;对于减少结构侧移而言,在筒中筒结构中设置加强层效果明显不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筒中筒结构设置水平刚臂的基础上再设置外框圈梁的作用也不如框架核心筒结构显著;加强层的刚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使得结构产生薄弱层,不利于结构抗震;当沿着结构高度均匀设置加强层时,可以不考虑加强层的最优位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筒中筒结构设置加强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某超高层框筒-伸臂结构的可行性研究,提出5种结构方案,研究了设置环向桁架和伸臂对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低烈度地区的超高层建筑,一般风荷载是控制性工况,整体稳定性可能会成为结构体系成立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若伸臂和环向桁架同时设置,可形成筒体、伸臂和框架柱共同工作,减小了核心筒承担的倾覆力矩,伸臂成为整个结构的第二道抗侧力体系,各类构件受力性能更趋于经济合理。同时,伸臂的设置会引起邻近楼层墙柱内力突变,故应对该区域结构构件提出更加严格的抗震措施,保证其不成为薄弱部位。对比分析结果认为:对此类结构体系应多方案论证其可行性和经济性,伸臂和环向桁架设置的位置、数量和截面尺寸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相似文献   

6.
7.
水平加强层对筒中筒结构空间受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林之  李章政 《工业建筑》2005,35(10):23-25
设置水平加强层可以降低由裙梁柔性导致的框筒剪力滞后效应,增强结构空间受力性能,提高结构抗侧刚度。通过对若干算例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讨论了加强层的刚度、布置状况等对外框筒剪力滞后效应、结构抗侧刚度等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层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伸臂结构的简化模型和伸臂与外框柱的变形协调条件,考虑伸臂的实际刚度,导出伸臂对核心墙的附加力矩,求得结构顶点侧移。对伸臂位置及刚度变化引起的侧移变化与内力突变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分析结果对高层建筑加强层设计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框架-核芯筒高层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加强层设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模型,进行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和分析,得出了加强层的设置能有效的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但随之也使得部分构件的内力值突然增大的结论;最后总结出了该类高层结构在设置加强层时结构内力的一些变化规律及抗震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相关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程柯  桂国强 《山西建筑》2012,38(28):28-29
应用MIDAS BUILDING结构软件对一个高层框筒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给出了结构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各部位、构件的塑性发展情况,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并对工程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作为二道防线的外框架部分,需要对其内力进行调整,但我国相关标准在调整方法和调整要求上存在差别,使得设计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基于对我国JGJ 3-2010、CECS 230:2008和美国IBC 2000等标准规定的分析和解读,分别从适用范围、调整对象、双重抗侧力体系划分、框架合理刚度、内力重分布等5个方面,对比分析基于基底剪力或最大框架楼层剪力调整方法和基于楼层剪力调整方法的不同。以一实际结构为例,通过弹塑性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不同调整方法对各部分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采用外框架和核心筒承担的剪力比例或者整体刚度分析方法来界定其是否为双重抗侧力体系;外框架与核心筒互为二道防线,在设计时,需对其承载力和刚度协调匹配,对承载力可采用基于楼层剪力的调整方法,调整对象除剪力和弯矩外也应包括轴力,两者的最小分担比例之和为100%,框架最小和最大分担比例分别为20%和80%,对于两者间的刚度匹配关系,可采用广义刚度特征值和刚度比参数来评价,其合理取值范围分别为1~3和0.2~0.9。  相似文献   

12.
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在地震区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加强层引起的结构刚度、内力突变和薄弱层,加强层的水平伸臂构件刚度的选择和结构布置,抗震设计概念。  相似文献   

13.
低周反复试验表明,小截面剪力墙结构墙肢纵向应变分布近似符合平截面假定.据此,提出了对称双联肢小截面剪力墙结构内力计算模型,并经试验结果校验;然后,按此计算模型建立了结构中主墙肢的剪力、轴力和弯矩负载率计算公式,为截面设计提供了内力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4.
Horizontal strengthened storeys are widely used in super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s to improve the lateral structural rigidity. This use has great effects on the seismic properties of the entire structure. The seismic properties of the Wuhan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Building (a 68-storey super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with three horizontal strengthened storeys)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wo approaches, i.e., mode-superposition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and time-history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The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ransition parts near the three strengthened storeys were weak zones of the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abrupt change in rigidity. In the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approach, the Square Root of Sum of Square (SRSS) method was recommended when the vertical seismic effects could be ignored. However, the complete quadratic combination (CQC) method was superior to SRSS method when the vertical seismic eff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the aid of time-history analysis,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structure were obtained. The whiplash effect that spectrum analysis cannot reveal was observed through time-history analysis.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seismic design of super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s with horizontal strengthened storeys.  相似文献   

15.
考虑高层建筑结构楼板的非刚性,将框架-剪力墙结构连续化,建立结构的平衡微分方程,采用通用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器求解,得到了高层建筑结构考虑非刚性楼板与刚性楼板的内力和位移。  相似文献   

16.
黄怡萍 《山西建筑》2014,(16):48-50
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和相关规范,论述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连梁超限措施、结构优化方案、弹性反应谱分析以及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等内容,最后,通过对结构的计算分析表明,结构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7.
航天科技广场主塔楼高224.8m,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梁+钢筋混凝土内筒混合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存在超高、楼板不连续、加强层、超长竖向构件、体形收进、顶部悬挑桁架等多项超限和复杂内容。介绍了三水准的设计思路及具体分析方法,并对重点部位,如楼板、底部剪力墙、超长跨层竖向构件等进行了专项分析,给出了超限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隧道开挖对建筑桩基的沉降及内力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海 《山西建筑》2008,34(12):313-314
采用两阶段分析法分析隧道开挖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具体论述了隧道开挖断面大小及隧道与桩基之间距离远近对于建筑物桩基沉降、轴力的影响,以期为有关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软黏土地基沉降具有时变性,其规律被广泛认知。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工程师对超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问题越来越重视。从地基沉降的时变性出发,综合考虑地基沉降的时变效应与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耦合问题,以时间切片的形式进行共同作用分析,提出了考虑地基沉降时变效应的共同作用计算方法,经初步分析得到地基沉降的时变效应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关键构件内力的影响。对软土地基上高500 m的超高层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地基沉降的时变效应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仅限于中低层区;其对巨柱、核心筒轴力的影响较小,轴力最大增、减幅值仅约为5%,在工程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但其对伸臂构件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斜腹杆最为明显,其内力最大增幅可达200%,在工程实践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