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了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医院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公共空间的主要作用,分析了公共空间中使用者的行为以及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探讨了医院公共空间场景化设计的优势,并从场景化的角度解读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为营造人情化的医院公共空间提供了全新的设计视角.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中“绿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好城市绿色环境最终目的是净化空气,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精神。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创造出满足各类人需要的空间,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城市绿环境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创造出域市绿色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人们对城市公共生活需求的增加,广场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热点话题。作为一种我国传统城市空间中不曾有的空间类型,广场及其设计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从设计的原点出发,研究广场设计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明确当代城市居民对广场环境的需求与广场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考察人的不同层面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人对城市广场的3类基本需求——实用、认知和审美需求,并提出广场设计与之对应的3种基本要素——功能、环境与形象要素。  相似文献   

4.
从人对城市物质环境的映射表现出来的意象角度看,城市包含了五大要素,即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而城市空间不仅是指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还应涵盖城市环境中的所有建筑、物体与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中的人、事件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理当具备处处有家的感觉、充分的公共开放空间、城市肌理与建筑的融合、宜人的形态尺度、幽雅从容的生活环境,以此述说历史、展示魅力、吸引世人。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民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需求以及城市环保意识的提高,为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契机.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议题.从滨河公共空间的意象构成出发,进而将空间中易于感知的意象元素总结为规划实践中可控制的城市设计要素,建构其环境特征体系,用于指导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视角出发,分析总体城市设计的特征及未来的转变趋势,在传统公共空间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价值观,从整体城市设计层面关注公共领域与居民日常需求,提出"广义公共空间"的概念,强调以人的服务和交往需求为出发点,建议建立网络、节点式的广义公共空间体系,补齐城市公共需求,优化城市空间模式,探索新时期城市公共空间构建的新路径。以宁海县项目为例,结合当地城市转型期的策略方法与行动计划,提出将城市的感性设计转译为具体实施层面的理性项目,制定满足城市设计实施可操作性的管理手册,来适应城市实施动态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结合英国《建筑环境共鸣设计》理论,以空间多维度感知体验为出发点,以渗透可达性、可识别性和内在活力3原则对株洲市神农广场设计进行分析。探析城市广场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在空间构成要素、配套设施、空间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等方面的特征,寻找英国"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与株洲城市广场设计实际情况的共鸣点,对今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随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与城市结构急速膨胀,从而使城市建设进入到发展的巅峰时期。如今跨地域的各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丰富,人们在城市中不停地川息流动,建设完善而科学的城市公共信息标识导向系统的任务迫在眉睫。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考虑导向系统的设计,通过研究导向系统的现状、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素,提出将标识、环境与人全面整合的系统性设计方案,以期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工水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环境、吸尘、降噪、调节小气候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工水景的设计普遍缺乏文化内涵,忽视了人的感受,使其不但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对城市环境和生态造成了破坏,为市民所诟病.因此,在设计中应贯彻人性化方针,遵循生态原则,明确设计主题,体现地域特色,以营造出富有特色、吸引市民的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景.  相似文献   

10.
黄国栋 《商品与质量》2022,(20):100-102
近年来,人们对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在此背景下,加强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既能美化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又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以人为核心,实现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最大社会效益,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能量交换的普适性、能量交换的特征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中的重要体现、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街、广场的静态及其发展动态的研究,从能量集合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提出了势场的概念;并探讨势场理念在当代条件下应用于城市设计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人的行为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到底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各地都在为此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文章通过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对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提出疑问,强调了人的行为活动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要求,强调了人、人的行为活动、活动的场所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通过重庆两个公共空间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强调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镇江市润州区行政中心中标工程设计实践,从总体布局与环境创造、空间的组织、建筑形象的表达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政府行政中心设计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手法,提出了政府行政中心的设计理念:从用地及周边环境出发,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结合地域文化环境特征,创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塑造庄重、简洁、开放、亲民的建筑形象。  相似文献   

14.
以合肥天鹅湖城市开放型公园为例,从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现状,探讨城市滨水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构建稳定的生态型水体驳岸、提供功能多样化的虚实空间、打造参与性强的绿地景观空间和融入城市文脉的环境小品设计等四个方面,建构公共性强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5.
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许多城市广场为追求视觉效果而剥夺了人的使用要求,但是仍有一些广场工程致力于人性化设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于设计之中.对南京鼓楼市民广场东侧二期部分的设计进行了探讨,着重从其空间、绿化、道路交通、铺地设计等分析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问题的研究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广为关注的课题之一.笔者对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宜人性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强调入在场所环境中的体验.强调场所的诗意的回归、人性的原真性回归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作用,提出一些具体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宜人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笔者针对人们对冬季公共空间环境建设的关注的增加,在分析特殊气候和地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挖掘寒冷地区特有的自然因素(冰、雪),采取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方法,形成具有北方特色的公共空闻设计思想,为寒冷地区城市居民营造出良好的冬季户外活动空间,提高人们冬季的生活质量,从而改变人们对冬天的认识,直至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就公益事业优先在城市规划实践的不足与展望、提高公益事业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公益事业优先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公益事业优先必须做到规划以人为本、公益事业优先的目标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几点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居住环境是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居住环境的选择体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城市面貌,而城市的环境面貌又会长期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及身心状态。通过分析有关人性化居住环境因素、人文因素及居住环境中的精神空间问题,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问题,以应对未来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规划。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内外公共空间中导示系统视觉应用的实例分析,展示当今导示系统设计的新进展,认为公共空间导示系统应该让空间更清晰,充分利用公共空间现有资源作为导示信息的载体,倡导导示视觉符号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