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陶瓷》2014,(3):36-36
<正>"宜兴紫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之后再获"国字号"荣誉。昨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获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宜兴紫砂陶及制作技艺)示范基地称号。同时,"方圆紫砂"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在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相似文献   

2.
何皎月 《江苏陶瓷》2020,53(2):25-26,28
宜兴的紫砂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极强的文化,它作为一种造物活动,和模仿有着很大的关联。本文从清代紫砂器的造型和装饰入手,研究"象生"对器物设计的影响,探讨宜兴紫砂器在清代宫廷风影响下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江苏陶瓷》2012,45(1):49-49
12月16日,由宜兴市陶协和省陶研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宜兴紫砂材质的研究”成果发布在市陶协会议室举行。华学文副市长和市经信委、技监局、紫砂办的相关领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顾绍培,中国陶艺大师邱玉林以,及紫砂壶、紫砂泥生产企业的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4.
王超 《江苏陶瓷》2023,(1):13-15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体要求。融入日常、扎根农村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在留存乡愁、凝聚智慧、阐释美学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与多元价值。面对紫砂非遗传承发展的困境,倡导从政府行业有效引导、乡土人才多元培养、文化品牌聚力打造、紫砂产品科技赋能等“四位一体”构建宜兴紫砂非遗助推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江苏陶瓷》2014,(6):77-77
为纪念一代宗师、紫砂泰斗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经研究,拟发起“百年景舟与宜兴紫砂”征文活动。一、主办单位:宜兴市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组委会。二、征文主题:缅怀一代宗师、紫砂泰斗顾景舟一生的奋斗历程、精湛壶艺、精神风范。总结、提炼、弘扬景舟精神,追溯宜兴紫砂发展的曲折历史,挖掘紫砂人文内涵,讴歌老一辈紫砂艺人传承经典,锐意创新的动人事迹,辛勤授艺育人的宽广胸怀和高尚艺德,搜寻宜兴紫砂岁月里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6.
受到市场环境多重因素影响,陶瓷手工技艺类非遗面临着资源枯竭、机器替代、竞争残酷、创新乏力等诸多困境,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与现实课题。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国家级非遗——“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为研究载体,从“工艺、艺人、保护、价值”四个维度,阐述其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手工艺文化的巨大冲击与过度商业化、符号化、头衔化导致的传承危机,迫切需要非遗的整体性保护,以实现其社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7.
何燕萍 《江苏陶瓷》2010,43(5):24-24,26
宜兴紫砂经历代艺人的辛勤耕耘、智慧创造、薪火相传,迄今仍长盛不衰。尤其是数百年来形成的独有的紫砂艺术语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壶艺传承人,陶冶着众多壶艺爱好者的心灵,给人带来身心愉悦与无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8.
陈宏林 《山东陶瓷》2012,35(2):37-37
正人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此话对于宜兴紫砂艺人来说可谓千真万确。如果把已经载入史册的紫砂先辈们的丰硕艺术成果和当今紫砂艺人们的精品佳作视作为"炊"的话,那都得感谢上苍施给宜兴紫砂人的"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米",追  相似文献   

9.
鲍建明 《江苏陶瓷》2010,43(4):56-56
宜兴紫砂艺术作为一门历经繁荣而不衰的民间艺术,它在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上的底蕴极其深厚。无论何种艺术,它都是依附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而存在的,因此它的历史总是一个从传承走向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宜兴紫砂陶艺历史悠久、精美绝伦,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中独树一帜,是一项极具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的工艺美术陶瓷。紫砂陶种类较多,紫砂茗壶、紫砂花瓶、紫砂笔筒、各类紫砂摆件等,无不巧夺天工,让人无比钟爱。自从紫砂陶艺诞生以来,装饰与造型对于艺术形象的呈现就始终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艺术形象的本质,紫砂装饰技艺丰富、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吴建军 《佛山陶瓷》2012,(10):55-55,59
方货是宜兴紫砂壶种类中不可多得的类型,它具有欣赏和使用的双重功能,制作难度高,更富于"方中寓圆"的艺术哲理,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曼生壶"是紫砂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拘泥于技巧,跳出乾隆后期流行的繁缛,过渡追求技巧、追求精致的风格,成为表达真情实感的一种载体。"曼生壶"以其新颖的独特造型,精湛的制作技艺,名震于世,受到世人欢迎。"曼生壶"与紫砂渊源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是一位饱学诗书画,精通金石书法的才子,"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十六年,在毗邻宜兴的溧阳当县令,他虽坐在县太爷的交椅上,但  相似文献   

13.
高俊  吴婷婷 《江苏陶瓷》2020,53(1):52-53
宜兴紫砂壶不仅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同时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独特的文化媒介。紫砂静朗壶以主体紫砂光器加局部雕塑的技艺手法,塑形造器,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水停以鉴,火静而朗的人文寓意。  相似文献   

14.
《山东陶瓷》2011,(1):23-24
近日,“光谱调制型玻璃陶瓷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针对面向硅太阳电池应用的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技术、结构与光频转换性能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1)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频率上转换与量子剪裁氟氧化物透明玻璃陶瓷,其中Er/Yb2NaYF4玻璃陶瓷实现强的可见一近红外上转换发光,对近红外光吸收宽度达到225nm;Dy:CeF3玻璃陶瓷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白光,能量传递效率迭83%;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紫砂艺术家对紫砂艺术诸多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作为紫砂后人,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紫砂艺术中的继承与创新。大家在这一方面都已各抒己见,深入讨论。很多前辈在这方面也有了很深的研究,这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潜心学习。回顾十多年来从事紫砂陶艺制作的漫漫历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枯燥乏味的艰辛,为总结经验,更好的前进,经反复思考,得出以下几点感悟,以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6.
朱丹 《江苏陶瓷》2010,43(6):59-60
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紫砂艺术家对紫砂艺术诸多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作为紫砂后人,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紫砂艺术中的继承与创新。大家在这一方面都会各抒己见,深入讨论。很多前辈在这方面也有了很深的研究,这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潜心学习。回顾十多年来从事紫砂陶艺制作的漫漫历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枯燥乏味的艰辛,为总结经验更好地前进,经反复思考得出以下一点感悟,以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7.
何觅 《江苏陶瓷》2014,47(5):24-24
学艺之道,必须首先学会艺术欣赏。艺术欣赏是一个培养作者美学眼光的过程,眼有所见,心有所悟。才能明了古人作品中的精粹之处。以明代时大彬创作的“玉兰花瓣壶”为例.要领会作者的创作匠心,必须把自然物同作品相互比较.自然界中的玉兰花是长条形的。而作者只是选取了花的靠花蒂的那一截,而且是倒置的,其壶体的下部用了艺术夸张的手法,这是作者把自然之花与紫砂的制作工艺要求相融合,工精而态美,成为后人推崇、仿制的经典壶型。“玉兰花瓣壶”的创作给了我们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自然形态必须经过艺术的提炼取舍;二是自然形态必须为作品的制作工艺服务,遵循简便、适用的原则;三是对自然形态的“形”,可以用拉伸、压缩、剪裁等艺术手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紫砂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其中花器最灵动逼真,最大限度地重现了自然物象的形态特征,每件作品都可以说是一幅立体的画。紫砂"夏语壶"就是选取了夏日碧莲与蛙鸣二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物象,通过采用紫砂花器的艺术手法,营造了"夏日莲叶无穷碧,荷上青蛙自在鸣"的独特意境,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钱育培 《江苏陶瓷》2010,43(6):56-57
0引言紫砂艺苑的繁荣离不开不断的创新,紫砂工艺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一整套严格的工艺规范,并依靠师徒传承、父子相授等方法流传下来。古老的紫砂传统工艺特色鲜明,传承到我们这一辈,必须要在继承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发扬光大,遵循其固有的工艺原理,运用聪敏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设计新颖别致的造型,制作出寓意丰富、令人耳目一新的壶艺作品。  相似文献   

20.
莲花,又称为荷花。虽身处沼泽污泥之中,但其疏离尘染、品性无瑕,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凛然秉性为人们所推崇,自然也成为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素材,紫砂艺术也不例外。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外,更是文化的载体。因此,紫砂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渗透着精神的感悟,是人们赖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艺术品。"莲语套壶"以花货与光货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荷花物象的再现,营造了"莲语紫韵,一壶感念"的独特意境,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