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的尺寸变化规律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研究了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工件尺寸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了氧化膜生长机理。氧化膜经过一段时间的线性增长后,生长速度逐渐降低。氧化初始阶段向外生长为主,氧化膜达到一定厚度后,工件外部尺寸不再增加,而逐渐转向基体内部生长。氧化膜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两层结构,致密层最终可占到总膜厚的75%以上,打磨掉表面疏松层后,工件基本上能保持原始尺寸。  相似文献   

2.
张苏春  张玉杰 《贵金属》1995,16(2):47-50
广西金牙难处理金矿采用氧化焙烧-氰化工艺使金品位6.12g/t的矿样浸金率达到82.90%,试验条件为: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h,磨矿细度-320目占84.6%,矿浆液固比2:1,氰化钠用量1kg/t,氧化钙用量4kg/t。氰化时间18h,矿浆pH=11 ̄12。  相似文献   

3.
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对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对LY12CZ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拉伸断口及氧化膜形貌。结果表明,LY12CZ铝合金表面生长一层陶瓷氧化膜后拉伸性能变化不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下降量都小于5%,伸长率也略有降低。试样表面氧化膜经过抛光过,拉伸性能有所改善,已拉伸试样的表面均匀地残留大量氧化膜碎片,显示氧化膜与基体结合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WS2在空气中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TA和SRD方法研究了高纯WX2在空气中的氧化机理,并用Doyle-Ozawa法和Kissinger法测定了氧化反应的活化能为100.1kJ/mol,反应级数为0.80。WS2分子氧化主要以WS2-W3O-WO2-W18O49-WO2.9-WO3步骤连续进行,氧化反应的最终产物为WO3。  相似文献   

5.
SiO32-对TiAl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研制的脉冲微弧氧化设备,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陶瓷层.测定了TiAl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在高温循环氧化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研究了在微弧氧化处理溶液中加入SiO3^2-对陶瓷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试样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大致呈抛物线规律,其表面的陶瓷氧化膜具有保护性;在微弧氧化处理溶液中加入SiO3^2-后,微弧氧化处理的TiAl合金的使用温度可提高到1273K。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陶瓷层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其物相组成为含量约占80%的Al2TiO5,11%的TiO2以及9%的SiO2。这表叫SiO2能仃效抑制Al2TiO5在高温下的分解,从而大幅提高TiAl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  相似文献   

6.
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及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通过增加涂层致密性的方法及选择合适的放电电压,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致密的、与基体结合优良的微弧氧化膜。微弧氧化膜分为3层:过渡层、致密层和疏松层。XRD分析表明,微弧氧化膜主要由Al2TiO5和Al2SiO5组成。在700℃循环氧化100h后,经微弧氧化处理的钛合金的氧化增重量为2.08mg/cm^2,低于未经微弧氧化处理的钛合金的增重量(20mg/cm^2),因而微弧氧化能有效地提高钛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微弧氧化膜与基体界面区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薛文斌  邓志威 《金属学报》1999,35(6):638-642
用显微力学探针和维氏显微硬度计测定了LY12CZ铝合金微弧氧化膜与基体界面区的显微硬度H和弹性模量E分布,并分析了引起界两侧力学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界面两侧H和E值相差较大,因界面附近,H,E值从界面到膜内部是逐渐增加,界面附近铝合金基体上无明显硬化区,基体未发生重熔,而界面另一侧氧化膜则重熔过,氧化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同膜的重熔有关。  相似文献   

8.
硅对中低碳贝氏体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硅对Mn-Si-Cr-B系贝氏体铸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量在我风中为1.6 ̄2.4%时,脆性的渗碳体被韧性的残留奥氏体代替,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其组织特征为含过饱和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和分布在其中的薄膜状富碳残留奥氏体。在其硬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冲击韧度显著提高,由5 ̄6J/cm^2提高到8 ̄12J/cm^2(U型缺口)和由12 ̄13J/cm^2提高到20 ̄30J/cm  相似文献   

9.
LY12铝合金氧化着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尧  陈洪 《轻金属》1996,(6):61-63
本文以LY12铝合金为实验材料,采用铜-镁双盐为着色液,通过交、直流电氧化着色的对比实验,获得了墨绿色、草绿色、红色、黄铜色和青铜色等色调。并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其氧化着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WS2微粉的物理性能及热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EM, XRD, DTA, XPS 等手段, 测定了高纯WS2 微粉的密度、组成与价态、结构、摩擦磨损性能等物理性质, 研究了高纯WS2 微粉分别在空气、氢气和氮气中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WS2的平均密度为(7 .72 ±0 .02) ×103 kg/m3 ;S/ W 比值约为2 .1 ,S 为- 2 价, W 为+ 4 价; WS2 微粉晶体为2 H 结构; WS2 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变好,450 ℃下制备的 WS2 起始氧化温度为246 ℃,1400 ℃下制备的WS2 起始氧化温度为570 ℃;1300 ℃下制备的WS2 在氢气中的还原反应起始温度为660 ℃;在密闭氮气中的最高热稳定温度为1 500 ℃。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了多孔钛氧化膜并进行表征。室温条件下,采用200V至350V恒压模式以0.5mol/L磷酸溶液作为电解液进行微弧氧化实验。FESEM分析表明,不同电压下,微弧氧化法制备出的氧化膜层均为多孔结构,孔径分布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XRD和XPS分析表明,在强烈的微弧放电过程中,纯钛表面生成了TiO2和TiP2O7,随着电压的增高,TiO2的结晶度和磷元素的含量逐渐升高。体外实验表明,羟基磷灰石的沉积主要归因于样品表面含有大量可分解成HPO24?的TiP2O7,HPO24?离子被吸附到样品表面成核。约4at%磷元素能促进羟基磷灰石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砷黄铁矿在催化氧化酸浸体系中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研究了砷黄铁矿在HNO3-H2SO4-O2水溶液体系中氧化酸浸的动力学规律,考察了反应过程中产物分布、操作变数及几种添加物对氧化浸取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硝酸浓度、初始酸度和粒度是控制体系反应速率最重要的因素;反应产物So的形成并不影响氧化反应的继续进行。实验结果可用收缩末反应芯模型1-(1-a)1/3=kt来表达;测得的体系表现活化能值为23.6kJ/mol。  相似文献   

13.
氢致塑性损失的分形研究SCI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韧性断口分形理论出发,导出了延伸率公式δ=krsBl-1ρ-1/2(W/d)2DF-2其中DF是分形维数,k是常数,rs是表面能,l,W和B是试样尺寸,d是晶粒尺寸,ρ是夹杂面密度.310不锈钢充氢后δ和DF均下降,且氢量愈高,δ和DF均愈小.实验表明,δ随DF的降低而指数下降.上式指出,δ随d和ρ的减小而增大,随长度l降低及宽度W和厚度B的增大而增大,这些均和一般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应用XRD,SEM/EDX等技术研究了310不锈钢(SS)在气氛压为10^5Pa,0.5%SO2.S2/2.0%N2混合气氛中550 ̄650℃的高温腐蚀行为。在此气氛中材料时发生高温氧化和高温硫化,但主要是高温硫化腐蚀,310不锈钢在此温度范围的腐蚀遵循抛物线规律,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腐蚀以沿晶界的局部腐蚀为主。  相似文献   

15.
Zr-4合金的微弧氧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以NaOH为电解液,对Zr-4合金进行微弧表面处理,以改善抗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测量、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对Zr-4合金的抗腐蚀性能、耐磨损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性能与基体相比有显著提高。利用SEM观察Zr-4合金微弧氧化膜厚约60μm,氧化膜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两部分,致密层约占总厚度的1/4,与基体结合紧密。XRD分析表明微弧氧化膜由四方相和单斜相二氧化锆组成。  相似文献   

16.
国泰榕  卢小鹏  李岩  张涛  王福会 《表面技术》2021,50(9):278-285, 310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镁稀土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耐蚀性能.方法 首先在镁稀土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涂层,随后用磷酸盐后处理溶液,对Mg-Gd-Y合金硅酸盐微弧氧化涂层进行了封孔后处理,并在此过程中添加了缓蚀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利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了涂层的耐蚀性能.结果 后处理能够在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形成MgHPO4沉积层,沉积层的产生有效地封闭了微弧氧化涂层表面的微孔、裂纹等缺陷.缓蚀剂的添加显著增加了沉积物的量,使涂层的磷元素原子数分数由5.37%增加至14.90%,沉积效果显著.极化实验证明,封孔后处理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由1.51×10–7 A/cm2降至4.91×10–8 A/cm2,负载缓蚀剂后,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进一步降低至5.76×10–9 A/cm2,表明其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微弧氧化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384 h后,含缓蚀剂的涂层的总阻抗值可达7825.3?·cm2,明显高于未封孔处理的微弧氧化涂层(403?·cm2),这证明,后处理可有效提高微弧氧化涂层的耐蚀性能.结论 磷酸盐后处理能够在微弧氧化涂层表面生成MgHPO4沉积层,有效地对微弧氧化涂层表面的微孔和微裂纹进行了封闭.缓蚀剂的添加能够显著增强磷酸盐的沉积效果,使涂层的耐蚀性能在后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微弧氧化溶液体系电导率对陶瓷层生长速度的影响,并以击穿场强作为反映陶瓷层致密度的物理参量,测定了实验条件下电导率与击穿场强的关系。结果表明,陶瓷层的生长速度与溶液电导率之间有近似线性的正比增长关系;而陶瓷层的击穿场强即致密度随电导率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弧氧化(MAO)方法对近β钛合金Ti-5Zr-3Sn-5Mo-15Nb(TLM)表面进行处理,分析其表面特性变化,并观察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早期粘附.结果显示微弧氧化处理可以在TLM表面形成一层多孔生物活性氧化层,增大其表面粗糙度并提高其表面湿润性和表面能,该效应与微弧氧化电压有关.此外,电解液中的Ca和P可以被整合到表面氧化层中且其含量随微弧氧化电压升高而增加.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发现成骨细胞在微弧氧化表面的早期粘附明显高于抛光表面.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阳极极化对黄铜试样室温蠕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NaCl溶液和醋酸+醋酸钠溶液中,阳极极化引起的蠕变速率dε/dt随阳极电流密度i而线性升高,另外dε/dt随试样半径r减少而增加,近似和r2成反比.在i和r相同时,在3.5%NaCl溶液中阳极极化引起的dε/dt远高于在醋酸+醋酸钠中的相应值.阳极溶解产生过饱和空位引起刃位错攀移,从而导致dε/dt的升高.计算表明,dε/dt=Aβi/r2,常数,β是和脱Zn有关的参数.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阴极极化也能使室温蠕变速率升高,但它和氢促进位错增殖和滑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淬火对Fe—Mn—Si—Cr—Ni记忆合金回复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淬火加热温度对(W%)Fe-14.9Mn-6.3Si-8.8Cr-5.2Ni形状记忆合金形状回复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形状回复率随淬火加热温度升高而提高,700℃ ̄800℃淬火,达到最大值,随后回复率随淬火加热温度进一步升高而降低。淬火加热温度越高,热诱发ε马氏体数量越多。热诱发ε马氏体对形状记忆效应具有双重作用。适量的热诱发ε马氏体有利于提高形状回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