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贾晓龙  赵敏 《信息技术》2015,(2):168-171
分析变风量空调系统多区域运行时的耦合关系,针对变风量空调参数多变、强耦合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神经网络分散解耦控制方法,对送风量-室内温度进行解耦;然后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法对解耦后的2个近似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散解耦算法具有很强的自学习功能和自适应解耦能力,控制系统响应快,稳态误差小,有效提高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精度及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单神经元网络在耦合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金芳  马平  张华磊 《信息技术》2004,28(10):42-44
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和解耦系统的特点,应用一种针对多输入多输出解耦系统的单神经元PID解耦算法和结构,并在算法中增加了自适应学习速率,更好的实现对耦合系统的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单神经元PID解耦算法实现的控制比常规的PID解耦不仅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自学习功能和自适应解耦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成  王旭刚  朱胤 《电光与控制》2021,28(7):103-107
针对由弹丸滚转引起的控制耦合问题,利用多变量频域响应理论研究了弹体滚转对制导炮弹控制耦合的影响并给出了解耦方法.推导了舵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分析控制耦合特性,发现弹丸转速小于临界转速时,可忽略控制耦合影响.当弹丸转速大于临界转速时,分别研究了超前安装解耦、串联补偿解耦和舵偏角反馈解耦.仿真结果表明,3种解耦方法均...  相似文献   

4.
带钢冷轧过程中,板形控制和板厚控制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耦合关系,互相影响对方的调节效果。针对这一复杂、多变量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建立了板形板厚综合系统数学模型,并提出应用前馈补偿解耦方法和一种增益调整型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方法对板形板厚综合系统进行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解耦控制方法比传统解耦PID控制方法解耦效果好、响应速度快、自适应跟随能力强,有效地提高了板形板厚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5.
付强  沈锋  饶长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40(12):2451-2457
分析了一种光强解耦合的分布式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此算法借助近场的波前传感器得到性能指标来得到算法的更新参数,这种性能指标解耦了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使用的耦合的全场光强,使得算法性能得到提升.分析了一种马赫泽得形式的自参考点衍射干涉仪作为波前传感器.建立两种仿真模型对算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式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相似文献   

6.
电动舵机的一种分离PI与MRAC复合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直接力驱动电动舵机为被控对象,提出了一种分离比例-积分控制(PI)与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案,该方案充分结合了分离PI控制动态性能好和自适应控制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等优点.给出了典型的直接力驱动电动舵机数学模型,设计了分离PI控制与MRAC结合的复合控制算法,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控制算法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对系统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以微分几何方法为工具,针对输出变量关系为隐式函数且具有未知时变参数的非线性多变量系统,在相对阶次为1 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解耦线性化控制器与非线性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构成的复合控制方案并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仿真研究表明控制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在PID多变量解耦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对角递归神经网络的PID解耦控制器。基于对角递归神经网络构造了PID控制器,并把几个PID控制器平行采用作为解耦控制器,以同时实现解耦和控制功能。通过对2输入2输出非线性耦合对象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对多变量非线性系统解耦控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
PID神经网络在飞控解耦中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飞行控制律设计时,为了获得好的控制品质,有必要对各输出量进行解耦,并且使控制器能根据被控对象动力学特性的改变而自适应调整。为此,介绍了两种PID神经网络解耦控制结构和一种神经网络辨识器,并分别给出了PID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和辨识器的前向算法及反向传播算法;最后分别应用两种解耦方法针对飞机横侧向线性模型进行计算仿真,得到了两种解耦结果;证明了PID神经网络解耦控制的有效性,并比较了两种结构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一种全解耦分组二阶Volterra自适应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知劲  郑晓华  尚俊娜 《电声技术》2010,34(7):62-64,68
传统的Volterra滤波器运算量大,二次项将稳定分布的尖峰脉冲特性放大,从而影响了算法的收敛性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二阶Volterra滤波器的全解耦分组算法,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组排列,有效地降低计算复杂度,每组对应的子滤波器权系数采用全解耦自适应调整算法,有效地降低了非线性项耦合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攻角机动导弹在高速飞行时,各通道之间存在严重的气动力交叉耦合,为解决通道间的耦合效应对导弹控制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首先根据基于小扰动假设的弹体运动方程,得出三通道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通道间的耦合效应,然后,建立偏航一滚动通道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数学模型研究基于H∞混合灵敏度解耦控制方法,并设计解耦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鲁棒性强,具有解耦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倾斜转弯(BTT)导弹控制中的多变量强耦合问题,研究了一种适用于BTT导弹的反演算法,以实现自动驾驶仪的自适应解耦控制。根据BTT导弹控制的基本特性,建立导弹的非线性控制模型,并将其转化为适合于反演设计的反馈块模型。在此模型上,基于反演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方法,加入自适应神经网络逼近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推导了自适应调节律,设计了导弹控制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控制器能够实现控制解耦目的,且对指令信号跟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电机过热时会造成绕组绝缘降低,严重时会烧坏电机。由于电机温度存在较大的时滞性和耦合性,无法用准确的数学控制模型进行描述。传统的双通道PID控制算法降低了对电机温度的控制精度,导致电机过热。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算法(ADRC)的电机温度控制方法,以双通道PID控制方法为基础进行了改进,对内外扰动进行综合处理,对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估计,并在反馈中引入非线性特性。利用Matlab平台模拟实验环境和实际电机,与传统的PID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算法能够有效的对电机温度进行解耦控制,实现了对电机温度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4.
薄膜厚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耦合系统。利用相对增益矩阵对其进行了耦合性分析,并采用多变量类前馈解耦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系统的完全动态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本解耦控制具有不改变主控制通道特性、控制效果好的优点,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线性系统解耦控制理论在飞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首先介绍了一种仿射非线性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然后采用该方法为某机动飞机设计了解耦控制律,最后对所设计的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闭环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解耦性能,可以同时完成较精确的纵向和侧向机动,并且系统动静态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6.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中存在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即速度辨识的稳定性问题和控制器结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内模电流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首先,利用MRAS理论,保证了速度辨识的全局稳定性。然后通过内模控制实现动态解耦,克服了PI控制不能动态解耦和其他解耦方法中对参数敏感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对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取得较好的解耦效果和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SPWM逆变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环控制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逆变器要实现状态反馈解耦。文章在状态反馈解耦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SPWM数学模型,接着对提出的两种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指令传函的动态跟踪性能和扰动传函的扰动抑制能力,选择了负载电流解耦的电感电流反馈,它是控制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案,最后对所选的控制方案进行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输出电压波形质量高,动态响应好,扰动抑制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以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加热炉数学模型,研究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PID控制算法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算法(GPC)的轧钢车间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比普通的PID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它将会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前馈解耦控制策略,研究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建模与控制问题。首先,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双闭环控制结构,按此方法确定了电压、电流PI调节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所设计的PWM整流器运行于单位功率因数,输出的直流电压稳定在期望值且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