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梯的电气安全保护系统包括急停、门锁等回路的电气保护装置,归根结底是对曳引电动机的控制。即需要电梯立即停止时则曳引电动机应立即断电。这样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也才能符合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要求。下面对电气安全保护在曳引电动机上实现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兴法 《中国电梯》2004,15(19):24-25
曳引电动机是电梯的动力源,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保护又是电动机的重要保护装置。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对电梯的电动机的热保护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黄东凌 《中国电梯》2005,16(13):43-43
众所周知,耗能型缓冲器电气安全开关的作用是用来检查缓冲器柱塞的复位状况,柱塞动作后不复位,电气安全开关也不能够复位。如果对缓冲器的结构重新设计,使缓冲器电气安全开关能够同时作为极限开关及曳引绳伸长检查开关使用,这将会简化电梯的结构并增加电梯的安全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4.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动机(通过减速箱或直接)驱动曳引轮、曳引轮带动曳引绳、曳引绳牵动轿厢实现垂直上下运行的设备。按照曳引工作原理和事故案例统计.在电梯运行状态转换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轿厢上行超速与下行超速的几率和危害大致相同。电梯轿厢下行超速保护问题早已通过限速器安全钳联动保护装置得到根本解决.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问题也必须尽快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汪艳娥 《中国电梯》2010,(15):53-56
电梯一般由8大系统组成: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电梯并不是一个整体设备运送到现场接上电源就可以使用,需要有资质的安装单位把这8大系统安装在电梯所依附的建筑物上,还要依据相关法规、标准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6.
新检规中窄载曳引力试验的本质是保证或限制电梯的曳引能力不能过大,是十分重要的安全检验项目。论文针对检验时设置变频器等电气上设置保护来限制电梯驱动能力从而使曳引机停止旋转的情况,分析提出了只有在变频运行试验均满足要求时才能判定为合格,通过变频器等电气保护进行限制的具体说器驱动参数相同时的空载曳引力试验和110%超载并提出应由调试单位出具关于电梯曳引能力过大,明,由此实现空载曳引力试验的本质安伞检验。  相似文献   

7.
朱煜坚 《中国电梯》2004,15(18):50-52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动机带动曳引轮转动,钢丝绳通过曳引轮绳槽一端固定在轿厢上,另一端固定在对重上,钢丝绳与曳引轮产生摩擦力带动轿厢运动。轿厢上升时,对重下降;轿厢下降时,对重上升。电梯对重装置是曳引驱动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还平衡轿厢的重量和部分载荷重量,减少了电动机功率损耗。对重重量应取多大,才能使电梯运行在最佳工况,经过电梯设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梯曳引电动机负载特点,叙述了电动机常规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断机与相序保护的现状及实效,分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的原因,指出电动机烧毁的原因80%是由于缺相运行所造成,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监测三相电动机缺相运行的电路。  相似文献   

9.
张传基 《中国电梯》2007,18(5):44-46
电梯中的安全保护系统被普遍认为是非常安全、齐备和完善的.很少有其他设备的安全保护系统能与之相比。例如为了防止电梯终端越位,在井道终端就配置了3个开关:强迫换速、终端限位和终端极限开关。而其他许多设备为防止越位通常只设一个限位开关。又如电梯在下行超速时.首先会通过限速器上的超速电气开关使电梯停止,若此保护失效电梯进一步加速,则限速器又会通过联动机构带动安全钳上的电气开关使电梯停止,轿厢安全钳也会动作.进而可将轿厢直接制停在导轨上。如果轿厢安全钳又因故障只能减速无法停止电梯下滑,则井道底部还有缓冲器会最后终止电梯运行。另外.电梯中还专门设立了一条安全回路,安全回路中串接了许多安全开关,这些安全开关是电气安全装置,只要其中一个安全装置动作,就会切断安全回路,停止电梯运行。总之,电梯中安全装置非常多,多重保护的思想在电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似乎万无一失的安全保护系统中,却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电梯中的制动器。电梯中的安全保护分为电气安全保护和机械安全保护2大类,而制动器恰恰处于这2大类型的结合点上.它是电梯整个安全保护系统中的瓶颈。制动器是一个机械安全装置.而且它是唯一一个与所有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相连接的安全装置,即所有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的动作.最终要落在制动器的控制和执行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梯》2013,(20):105-118
电梯整机由众多零部件组成。电梯产品经历了100多年的不断演进,日渐成型、成熟,整机发生革命性变革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零部件上,每一项重大创新都对整机性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每一类零部件的技术发展状况,包括曳引驱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导向系统、重量平衡系统、液压系统……  相似文献   

11.
成亮  曹智超  龙璠 《中国电梯》2012,(11):31-32
GB 16899—1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了机一电式制动器供电的中断至少应由两套独立的电气装置实现,这些装置可以中断驱动主机的电源。如果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梯以后,这些电气装置中的任何一个还没断开,则重新启动应是不可能的。以上的标准可以理解为控制制动器的回路必须由两套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且两套电气装置不存在相互控制的关系,不受同一个信号源的控制。自动扶梯和曳引式电梯对制动回路的要求有所不同,自动扶梯停梯后如果制动接触器未断开是不可以启动的,而曳引式电梯的标准要求是如果其中任何一套电气装置未断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电梯不能再启动。即只要电梯不改变运行方向,电梯允许继续正常运行。这就是两者的差别,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永磁同步曳引电梯在用数量的日益增长,其运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一项称为“封星”的技术,也随着永磁同步曳引电梯投入市场,但其一直在业界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在永磁同步曳引电梯的电动机拖动端,是否应该安装“封星”装置?  相似文献   

13.
张传基  王建  周军 《中国电梯》2014,(19):10-12
分析了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对电梯轿门门锁配置.以及对验证其锁紧状态的电气触点的一些要求。指出了当前这类装置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不按规定配置其电气触点会导致的一些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曳引式电梯是由电磁力驱动曳引轮,曳引轮带动曳引绳,曳引绳牵动轿厢实现上下垂直运行的设备。按照曳引工作原理和事故案例统计,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与下行超速的几率和危害大致相同。电梯轿厢下行超速保护问题早已通过限速器-安全钳联动保护装置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5.
程波  李军 《中国电梯》2023,(5):65-67
电梯定期检验中若遇到上个检验周期内更换过曳引轮,应当给予足够重视。给出了判断电梯是否更换过曳引轮的方法;指出在进行曳引轮的检验试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员和设备安全问题;探讨了为保证曳引轮更加持久的运行安全在电梯定期检验中应进行的专业判断。  相似文献   

16.
依据GB7588—2003附录N悬挂绳安全系数的确认计算、附录M曳引力计算的相关条件,分析大提升高度电梯曳引能力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标准限制;针对曳引绳强度设计安全限制,曳引能力设计限制等安全要求,阐述电梯曳引安全高度极限的限制条件;提出大提升高度电梯曳引能力设计和安全标准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电梯平衡系数与电梯轿厢、对重关系的论述,说明平衡系数取值影响电梯曳引能力大小,影响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选择及安全钳、缓冲器、曳引钢丝绳、制动器等安全部件的选择,影响电梯启、制动加速度,说明了电梯平衡系数取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3条“钢丝绳曳引”要求电梯满足3个曳引条件,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也引用了该项要求。电梯安装交付前必须进行曳引检查试验,对此GB7588—2003附录D“交付使用前的检验”一章对电梯“曳引检查”提出了相应的试验要求,GB/T10059—2009《电梯试验方法》对“曳引能力”试验方法也作出了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笔者将就曳引条件、曳引检查试验效果评价及其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金琪安 《中国电梯》2006,17(17):52-53
电梯平衡系数是保证电梯曳引条件的重要参数。电梯曳引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时常常会涉及平衡系数的选取。如何合理设计、配置电梯平衡系数,将对优化电梯曳引系统的工作条件,轿厢轻量化设计,经济性优化设计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本文将从电梯曳引条件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附录M中的要求出发,就电梯平衡系数的优化设计、配置方法作一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数量众多的民用住宅、工厂、办公楼配置了交流半自动或自动电梯。由于此类电梯的曳引电动机过载保护较差,使用寿命短,绕组烧坏的情况时有发生;至于电梯速度未调好,运行时舒适感不佳的现象就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