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相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及研究应用状况,阐述了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综合机械性能,讨论了双相钢在我国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加速开发、研制、生产双相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铁素体加马氏体及奥氏体加马氏两类双相钢中软相(铁素体、奥氏体)的相硬化及硬相(马氏体)的相软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相的硬化与硬相的软化是双相钢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中,铁素体相硬化的原因是,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由于体积效应致使铁素体产生塑性变形,造成较高的位错密度,从而提高了硬度。马氏体相软化的原因较为复杂;双相钢中马氏体内孪晶数量较相同含碳量的单相马氏体为少;马氏体靠近铁素体处位错密度偏低;在马氏岛内存在一些不规则形状的铁素体微区,也是造成马氏体实测硬度偏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Formaster热膨胀仪分别测定了部分奥氏体化与完全奥氏体化冷轧热镀锌Fe-C-Mn-Cr-Nb-Ti系双相钢的CCT曲线,分析了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部分奥氏体化与完全奥氏体化试验钢CCT曲线的区别.结果表明:在冷速分别为1,3,5℃·S-1时,部分奥氏体化试验钢的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比完全奥氏体化试验钢的分别高36,25,44℃;与完全奥氏体化试验钢相比,部分奥氏体化试验钢的贝氏体转变在向低冷速区推移的同时,也向高冷速区推移,贝氏体转变冷速范围变宽,为1~40℃·S--1;当冷速为1~10℃·S--1时,部分奥氏体化试验钢的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要低于完全奥氏体化试验钢的,而当冷速为15~20℃·S--1时,情况则相反;为了保证冷轧热镀锌钢的最终淬火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冷速需大于40℃·S-1.  相似文献   

4.
金东发  邹坤 《压力容器》2014,(11):74-78
在不同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冷却速度下进行了系统的双相钢焊条电弧堆焊工艺研究,分析了焊接规范对双相钢堆焊金属铁素体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双相钢焊接过程中,电弧电压对堆焊金属铁素体含量的影响最大,堆焊金属铁素体含量随着电弧电压的提高而急剧下降。堆焊金属铁素体含量会随着焊接电流的降低及冷却速度的加快而有所提高。经过优化的堆焊工艺下,堆焊金属各项性能均能满足相关标准及技术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临界区加热温度、过时效温度对超高强低碳冷轧双相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马氏体和新生铁素体晶粒在1 μm左右时,含有50%左右马氏体的双相钢同样能够保证良好的塑性;在缓冷速度5℃/s和急冷温度700℃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变化不明显;马氏体分解是300℃过时效比250℃过时效抗拉强度下降40 MPa左右的主要原因;过时效时铁素体中部分位错发生回复、松弛、形成亚结构,使屈服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7.
介绍UR45N+双相钢特性,其耐腐蚀性能优于普通2205型的双相钢,稍逊于高合金不锈钢904L,UR45N+双相钢在磷酸净化项目广泛应用。根据磷酸净化工艺介质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双相钢焊接工艺。总结UR45N+常用规格板厚焊接热输入范围及选择焊材原则,解决焊接双相钢焊接铁素体偏高而导致耐腐蚀性能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的双相 20 钢在不同的温度亚温淬火后强度与马氏体量之间的关系, 以及低温回火后性能的变化, 对双相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机理也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 二次淬火后形成的双相组织晶粒细化, 强度、塑性都有提高, 有希望发展成为一种抗拉强度大于 600 M Pa、总延伸率大于 10% 的双相低碳钢  相似文献   

9.
田冰 《机电信息》2010,(6):89-89,94
就IP电话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探讨,分别介绍了IP的特征、基本原理和优缺点,以及在一些重要应用领域的使用状况,最后对IP电话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20Cr双相钢冲击拉伸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Cr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斯杆技术,在旋转盘部击拉伸试验机 完成了一次冲击拉伸和复元拉伸加卸载试验,研究了高就变速率下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0Cr双相钢是一种应变率和温度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11.
12.
ST14双相钢钢板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ST14钢板的双相处理工艺、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α γ)两相区不同温度加热淬火获得了不同F M比例的双相钢。其力学性能可通过调整双相处理工艺来调节  相似文献   

13.
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得益于其独特的双相组织结构,将奥氏体不锈钢的优良塑韧性与铁素体不锈钢的高屈服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材料的高屈服强度及双相相界的机械屏障作用,使双相钢材料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大大优于普通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双相不锈钢具有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00Cr22NiSMo3N双相(A+F)钢制活塞的离子渗氮工艺,旨在解决活塞的表面硬度、深度、脆性等技术要求,来提高其耐磨性。通过研究发现,采用N2+H2气氛比NH3气氛渗氮时渗层均匀,并且抗拉脆性小;并找到了N2+H2最佳配比的离子氮化工艺。  相似文献   

15.
16.
对20CrMo钢在双相区淬火后回火得到的组织与常规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要找到使20CrMo钢的各种性能配合最好的适当的淬火温度。试验结果表明:20CrMo钢在820℃淬火后回火,强韧性匹配很好,认为20CrMo钢临界淬火加热温度选为82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高强韧性奥氏体—贝氏体双相钢接触疲劳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考察了新型高强韧性奥氏体-贝氏体组织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简称奥-贝钢)的接触疲劳性能,并与20CrMnTi钢碳、氮共渗淬火回火组织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钢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与接触疲劳性能的关系,提出了获得高接触疲劳性能要求的组织、性能合理匹配。研究结果表明,奥-贝钢280℃等温形成的硬度只有HRC50~52的奥-贝组织接触疲劳寿命是硬度HRC58~62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和20CrMnTi钢碳氮共渗淬火回火组织的2~4倍,奥-贝钢具有优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CMT4105试验机上进行准静态拉伸试验,在Hopkinson拉杆试验机上进行动态拉伸试验。在常温下,对DP1200冷轧双相钢进行应变速率为1×10~(-4) s~(-1)、1×10~(-3) s~(-1)、1×10~(-2) s~(-1)的准静态拉伸试验,以及应变速率为500 s-1、1 000 s-1、2 250 s-1的动态拉伸试验,并对拉伸断口进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DP1200冷轧双相钢在准静态和动态变形条件下,随应变速率的增大,屈服强度s0.2从723 MPa增加到998 MPa,抗拉强度sb从1 205 MPa增加到1 515 MPa,断后伸长率从9.0%下降到7.7%,屈强比从0.60上升到0.66。准静态和动态拉伸的韧断口都呈现窝状,为韧性断口。应变速率为1×10~(-4) s~(-1)、1×10~(-3) s~(-1)、1×10~(-2)s~(-1)、500 s~(-1)、1 000 s~(-1)、2 250 s~(-1)断口韧窝平均尺寸分别为7.5μm、7.2μm、6.9μm、4.3μm、3.5μm和2.6μm,准静态拉伸不同应变速率下韧窝形貌变化不大,动态拉伸条件下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断口韧窝变深。  相似文献   

19.
奥氏体—贝氏铁素体双相钢冲击磨料磨损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20.
双相钢以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理想的汽车用钢板.目前国内与国外相比,无论是在双相钢板基础理论研究上还是实际生产产品上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介绍了国内外双相钢的研究现状及重点研究方向,指出国内应注重在双相钢的高强化、镀锌化、细晶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以适应我国对汽车用双相钢板迅猛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