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防御山洪灾害是山丘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观点,同时以实例为证提出山洪灾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防控的,并对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的保障体系,减少灾害损失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洛阳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山丘区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河流水库众多,特别是南部山区小气候复杂多变,暴雨洪水易发突发,全市防汛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和繁重。近年来,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洛阳市立足于全市防汛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山洪灾害体系建设,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有效应对了各种突  相似文献   

3.
山洪灾害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1 概 述山洪灾害是山丘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历年来 ,山洪灾害的发生 ,给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山洪灾害具有成灾局部性、时间非持续性和发生急骤性。社会对大江大湖的避险预案重视有加 ,而山丘区避险预案的制订可以说是一个空白 ,绝大部份山丘区对山洪灾害的灾前防范工作无所适从 ,抗灾救灾十分被动 ,加上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多发性、并发性和毁灭性 ,近年来 ,山洪灾害损失在一个省、一个市的自然灾害损失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攀升。防汛工作必须以防为主 ,防重于救 ,所以 ,制订山洪灾害紧急避险预案十分必要。 2 0 0 0年 ,…  相似文献   

5.
辰溪县境内水库山塘数量和水电站数量众多,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县,洪涝灾害大多是山洪灾害,防御山洪灾害已成为山丘区防洪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辰溪县近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实际,针对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水库调度管理跟不上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工程措施和山洪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防汛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海 《水利水电快报》2022,(8):14-16+22
为更好地应对洞庭湖特大洪水灾害,降低洪涝损失,以2020年洞庭湖特大洪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洞庭湖区降雨情况、洪水过程以及上下游水库调度等,梳理了2020年洞庭湖特大洪水防御体系方式和效果,探讨了洞庭湖洪水防御体系作用和优化空间。结果表明:2020年洞庭湖洪水在各部门的监测预报、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防汛减灾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区防汛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等河流防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①常通性,百年洪水对各省来说几年就遇一次;②损失不亚于大江大河洪灾损失,1995年辽宁吉林一些中小河流特大洪水损失上百亿元,几乎与1991年淮河和太湖流域特大洪灾损失相近;③应变能力差,防洪工程、预报及防汛调度措施不及大江大河。因此各省级领导每年都要抓一下全省中等河流防汛,作好预案,找出落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要摸清洪水底数,省水文与防汛部门每5年要对全省中等河流洪水参数重新修订一次,按更新后的水文数据进行防汛预案。  相似文献   

8.
1.山丘区洪水灾害频繁,建立预警系统很有必要湘南地区属亚热带的季风气候带,雨水丰沛,还常受台风雨的影响。山高、河陡、暴雨多,这就是湘南山丘区发生暴雨洪水灾害的自然原因。譬如1994年,就遭受到4次暴雨洪水的洗劫,损失惨重,同时灾害还播及珠江、湘江。山丘区暴雨成灾的形式,因地形地势而异,以郴县为例,东南部高山区,主要形式是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有的地方兼而有之,形成泥石流。在中低山区,则易冲毁有一定集雨面积的山塘、水库以及电站、渠道等;在平丘区地势平缓,山溪已汇入干流,主要成灾形式是洪水泛滥或涝灾。山丘区…  相似文献   

9.
张智吾 《中国水利》2010,(24):25-27
<正>防汛抗旱工作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回首2010年,从年初的西南大旱,到玉树地震,再到甘肃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注定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大难方显大爱,风雨见证真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与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旷日持久的特大干旱和频繁发生的台风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赢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些方面采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  相似文献   

10.
对中小型水库防御超标准洪水的探讨吉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李玉杰,关宏胜长春市双阳水库赵鑫近几年天气异常,各地多发生局部暴雨,中小型水库极易遭受超标准洪水的袭击。中小型水库工程规模不大,一旦遇到超标准洪水,如无抗御措施,将对工程本身造成破坏,更将给下游人民...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暴雨山洪灾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找省暴雨山洪固有特点:雨强大范围小,时空分布差异悬殊,随机性及突发性强,雨后产流强度大汇流快,洪水陡涨陡落能量巨大,形成冲击破坏、泥沙淤埋、泥石流等综合灾情。全省平均每年约40~50个县份遭受洪害,年均直接损失约1.3亿元;暴雨山洪还引发多种次生灾害,其损失价值难以估算,其恶果危害深远且难以恢复。防洪设施现状不佳,扼制洪水的能力薄弱,功能逐年衰减。针对上述特点提出山洪防治对策:明确以治为主,因害设防,防治结合的方针;以改善洪水陡涨陡落过程、削弱洪水能量为治理目标;以山区水土保持为主要治理内容,同时加固现有骨干防洪工程。除此以外要建立并强化四级防汛机构和流域防洪工程管理机构,推广和完善各项非工程防洪措施。最终形成有效的三大防洪体系:工程体系,指挥体系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无定河2017年7月26日特大暴雨洪水对延安市绥德县及子洲县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需对区域暴雨洪水形成成因及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得出,暴雨特点为降雨量级大、范围广,强度高,地域分布集中;洪水特点为洪水量级大,产汇流过程快,白家川站洪水主要以支流大理河来水为主。提出加强小型水库管理,加强水文预警预报模型研究,加强山洪灾害预警等工作建议,以期为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和防汛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也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近年,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极端灾害性天气以及经济社会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各地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毁、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集中暴露了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快山洪灾害防治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宿鸭湖水库位于汝河中游,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在淮河流域防汛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水库是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养殖、发电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98 km2,上游为山丘区(占20%),中、下游为平原(占80%),流域呈扇形分布;上游暴雨频繁,曾是"75.8"特大暴雨中心之一。文章主要根据该流域内的工程情况、暴雨洪水特性、洪水预报及洪涝灾害预警等,定量预报出各级洪水对水库库区和下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其形成原因与降雨、地形地质、修路、建厂、大开矿、放大炮、乱取石等有直接影响。它具有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大、危害严重等特点。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滑坡灾害频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破坏触目惊心。据有关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6.
我省是一个暴雨洪水灾害多发省份。今年汛期,我省虽遭受60年罕见的干旱,但旱中有涝,局部暴雨洪水频繁发生。一些农田受淹,城镇进水,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底,全省累计损坏、决口堤防342公里,3座水库出现重大险情,3100多座水利工程遭受水毁。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9亿元。事实再一次说明,我省防汛基础脆弱,抗洪标准低,防洪抗灾任务仍很艰巨,防洪建设必须持久不懈进行。  相似文献   

17.
2016年8月21日,宁夏贺兰山东麓中北段发生了特大暴雨,为有记录以来单次最大降雨,强降雨引发区段山洪沟道全部来洪,有10条沟道洪水超100年一遇。宁夏各级党委、政府及防汛抗旱指挥部科学研判、及时预警、全力应对,紧急转移受洪水威胁群众5 440人,取得了特大暴雨洪水"零伤亡"的重大胜利。总结分析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应急工作的高效开展密不可分,同时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扎实的日常防汛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蛟河市区洪水淹没损失的论证王慧新蛟河市水利局防汛办公室1032500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准确地上报遭受洪水淹没地区的损失情况,一直是防汛部门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今利用洪水风险图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洪水风险图是融合地理、社会经济信息、洪水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丘汀萌 《水利科技》2005,(4):1-2,11
在抗御闽江“05.6”特大洪水中,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预报,科学决策,通过预泄腾库、联合调度、错潮错峰、拦洪削峰等措施,科学调度水口水库洪水。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水灾害损失,同时充分利用了洪水资源。该文简要阐述这一调度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13年8月16日,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流域普降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这次暴雨洪水引发了泥石流、山洪等洪涝灾害。文中从该次暴雨洪水的暴雨特点、洪水特点、水库洪水调度及暴雨洪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