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洞庭湖流域面源污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雪  王晓媛 《人民长江》2012,43(11):74-77
为分析洞庭湖流域面源污染情况,在分析统计洞庭湖流域土地分类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借助GIS平台和遥感技术,采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了洞庭湖流域2008年面源污染负荷量,并将流域内农药、化肥的使用折算成面源污染负荷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结果与折算分析成果较一致,湘江流域和环湖区对洞庭湖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最大,污染负荷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多水源(地表、壤中、地下)流域水文模型(SAC),对小河流域代表森林覆盖情况好、中、差的三个典型年组(1965年组、1988年组、1974年组)进行水量模拟,定量分析了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水文特征值的影响,计算了各年组典型年经过小河水文站入库的泥沙量及营养盐负荷量,从而说明了植树造林等工程措施在水土保持、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东江源头典型山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污染负荷量和污染负荷强度,以期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源安全,促进流域精准治污提供参考依据。从县域乡镇尺度上对定南县东江流域内的人居生活、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污染类型进行分类调查,采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负荷量与污染负荷强度进行估算,应用聚类分析法和ArcGIS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发现定南县东江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为TN、NH+4-N,主要来自人居生活和农业种植,污染源集中在历市镇和鹅公镇。加强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快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强化污水设备运行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和磷肥,对促进东江源头山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它的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国内过去对这方面研究较少。本文选用地处广东省粤北山区的北江浈水流域为试验区,对面源污染的产生、输移对江河水质的影响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流域产、汇流模型,提出悬移质含沙量过程预报模型,通过大量野外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因面源污染引起的河流水质与流量、含沙量之间的相关模型。水质模拟项目有:NH_4—N,NO_2—N,NO_3—N,TP,Zn,Cd,U 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流域面源污染负荷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变化特征,以我国新安江上游率水流域为例,使用通用流域污染负荷模型(GWLF),对其2000-2013年的水量及总氮、总磷面源污染负荷通量进行了模拟,并解析了其负荷来源分配。在此基础上,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结果,利用GWLF模型分析了到21世纪20年代、50年代、80年代在A1FI(最高排放)和B1(最低排放)情景下,率水流域的水文及总氮、总磷面源污染负荷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及面源污染负荷特征均有一定影响。年水资源量先减少后增加,地表径流量和蒸发量逐渐上升而地下水量逐渐下降。到2080s,A1FI情景比B1情景有更多的水资源量。年总氮通量先增加后减少,在2050s最高,而年总磷通量则逐渐增加,且两种污染物均在A1FI排放情景下有更高的污染负荷量,表明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会潜在地增加流域水体面源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6.
以土城沟海淀段流域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算该流域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分析污染物负荷量与纳污能力的匹配关系,并对该流域2012-2014年花园路考核断面进行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城沟海淀段无点源污染,污染来源于面源;该流域的污染负荷量与纳污能力不匹配;花园路考核断面的达标率逐年提高,但丰水期的水质状况未达标.主要是河道生态系统不完善,自净能力弱,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天然来水少等原因造成了此现象,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为今后该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最大日负荷量(TMDL)计划理念为基础,利用太湖新孟河流域水文水质、污染源资料,对照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对基于月水平的流域最大日负荷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基于TMDL值的污染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该流域全年TMDL值变化幅度较大,面源为该区域水质的主要污染源;面源污染负荷量在不同月份差异明显;根据污染物削减量的计算结果提示,并非每个月都要按照统一的削减标准进行排污控制,可根据TMDL计划科学利用和调控水环境容量,既促进环境保护又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沙颍河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颍河是淮河流域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为正确分析沙颍河流域的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情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中农村生活废水、农田化肥流失、畜禽养殖流失、水土流失污染负荷、城镇地表径流污染模型5个模块,对流域面源污染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和负荷估算。研究结果表明,4类污染物(COD,TP,TN,NH3-N)负荷量最大的区域为上游,其次为中游;单位面积负荷量最大的区域为中游。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沙颍河中游为今后重点污染治理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该模型把流域划分为正方形网络单元,对各单元独立计算其降雨径流和土壤流失量,用连续方程进行迁移演算,在流域出口累计总土壤流失量及其携带的污染物量。模型简单实用,对资料要求不高,遥感为模型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文中提出了用遥感和GIS为模型输入基本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在暴雨条件下,流域面源污染对梁子湖水质的影响,采用分布式流域面源污染模型,结合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暴雨产生的面源径流和污染负荷作为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边界条件,构建了包含暴雨径流-面源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梁子湖水质模型体系。采用梁子湖水质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结果为面源模型的误差在15%以内,水质模型误差在20%以内,表明模型能模拟暴雨条件下面源径流和入湖污染物输入时湖泊水动力及水质的动态响应关系。以2010年7月11日暴雨过程为例,利用所建模型对暴雨前后梁子湖水质变化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水质受暴雨及污染物的冲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水质监测数据的补充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现状监测对水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水质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监测频率低、监测难度大、影响因素复杂及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此,采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补足,并追根溯源分析污染物来源。以都匀市剑江河流域为例,基于水文气象、下垫面数据及仅有的2010-2014年的四个断面不同步的水质数据,建立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总磷污染物。结果表明,使用分布式水文模型不仅可以补足剑江河流域四个监测断面同期的总磷数据,还可以追根溯源得出该流域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同时可以分析出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污染类别的占比,该流域中肥料流失为主要污染源,尤其是丰水年的污染占比高达近66%。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和SWAT模型的清江流域面源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面源污染评价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和要求有较长时间序列的数据。面源污染模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于流域的特征描述的相关参数,因此提高输入模型参数的精度,有利于提升流域面源污染的径流、泥沙和营养物质的产出模拟效果。GIS和面源污染模型的有机结合是当前面源污染模拟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库,其中包括DEM、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气象数据以及农业耕作管理数据等。面源污染模拟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更加增加了监测和控制面源污染的难度。探索影响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研究其不确定性对于提出和制定污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进行了清江流域面源污染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观测数据对SWAT模型进行验证和率定,并利用SWAT模型进行模拟,揭示了清江流域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了清江流域水土流失风险区。结果表明清江流域的面源污染主要发生在丰水期,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农业耕作制度以及降水等是影响径流量和营养物质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应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赣江下游非点源污染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赣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进行宏观评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通过分析赣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农业人口和畜禽养殖等基础资料,确定了赣江下游各污染源产生的污染负荷量,并通过峡江和外洲两个水文控制站的实测数据,确定了赣江下游流域污染物迁移过程中的降雨影响系数和流域损失系数。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赣江下游非点源N、P污染负荷模拟值,并与实测污染负荷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较好,适合用于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相似文献   

14.
以漓江支流某小流域作为非点源污染流域研究对象,应用简化的SWAT模型,模拟示范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负荷量。通过对SWAT模型的简化,建立适用于漓江支流小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并对模型的适用性做出评价,得出月均值相对误差Re均小于25%,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7,月效率系数E_(ns)均大于0.5,拟合效果良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漓江支流小流域建立简化的SWAT模型,对该流域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白洋淀水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以营养元素总氮为指示因子,用SWAT模型分析白洋淀流域污染负荷影响因素,模拟各类污染源的贡献值及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环境背景值,添加面源或点源排放后,总氮负荷分别增加了64%和116%。白洋淀流域总氮多年平均面源负荷贡献率为33.8%,点源负荷贡献率为66.2%,且汛期总氮负荷量远高于非汛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丰经济开发区河道的污染现状,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大丰经济开发区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了估算,得出了不同污染源类型(生活污染、种植业污染、禽畜养殖业污染)对大丰经济开发区河道的输出污染负荷量及不同污染源类型对面源污染的贡献率:COD、总氮、总磷和氨氮的负荷量分别为:277. 280 t/a、86. 089 t/a、10. 715 t/a、56. 383 t/a;经过对比分析发现,生活污染对河道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以漳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SWAT模型对面源污染进行模拟分析,对该地区污染控制提供依据。根据水文站1960~2014年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来模拟研究与分析。该模型对漳河流域的适合性较强,可用于该流域的面源污染的模拟研究。对污染负荷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表明,污染负荷与该区域降雨量、坡度、土壤侵蚀性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控制面源污染关键在于减少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降低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农业用肥量和加大绿化带面积可有效控制该流域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8.
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7年博斯腾湖北4县农业面源污染实测资料及博斯腾湖水质历史资料,计算了农田排渠污染物入博斯腾湖总量,并分析了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TN、TP和COD的总量分别为5.86万t、1.55万t、10.06万t,其中95%以上的污染物来自畜禽养殖活动和化肥的施用;流域内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主要通过33条排渠进入博斯腾湖,TN、TP、COD和盐量分别占入湖总负荷量的21%、21%、24%和48%,且排放时间主要集中每年4—9月;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了博斯腾湖的咸化与富营养化趋势。根据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推广节水灌溉、适度开发焉耆盆地地下水资源、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QUAL2Kw-GWLF模型联用在新安江干流黄山段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安江干流黄山段进行通用流域污染负荷模型(GWLF)与一维河道水质模型(QUAL2Kw)模型联用研究,以实现水质模型在面源污染为主导的河段开展应用。将GWLF模型的面源负荷结果作为QUAL2Kw模型的面源输入,结合点源排放数据,进行水质模拟。结果表明:通过与GWLF模型联用,QUAL2Kw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河道水质状况。干流面源污染对街口断面活性CBOD、总氮、氨氮、硝态氮的占有比例最为显著,分别占到全部负荷的31.78%、45.85%、23.11%、70.86%。上述各污染源对街口断面污染物的占有比例有利于相关水质管理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污染减排措施,实现对流域水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0.
北江飞来峡库区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飞来峡库区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开展社岗流域场次降雨径流水量水质监测试验,采用平均浓度法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分析各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特征并计算非点源污染贡献率,应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及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表明,径流量对SS、BOD_5等浓度和负荷量均有较强的主导作用,TN、NH_3-N等初期冲刷效应较为明显,污染物负荷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好于污染物浓度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各污染物的非点源污染贡献率均达到80%以上。SWAT模型径流模拟的率定期和验证期效率系数分别为0.85和0.73,表明所构建的SWAT模型精度良好。在污染物率定期,雨强较大的典型日污染物模拟效果最佳,污染物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而在雨强较小时,TN、TP等均出现较大程度的低估现象;在污染物验证期,由于该时期正处于春耕施肥期,TN、TP模拟结果相对误差较大,且均为低估。总体而言,SWAT模型模拟精度良好,基本能反映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可为飞来峡库区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