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标准ISO5167:2003(E)的主要变化及应采取的应对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为代表的差压式流量计应用于工业已愈百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年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T2624-1993《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就是等效采用了当时的国际标准。国际上经过10多年的大量实验研究与总结,已于2003年3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公布了最新的国际标准ISO5167:2003(E)。因最新国际标准有许多实质性的变化,本刊特邀请北京化工大学的孙延祚教授撰文介绍。读者如有疑问可与孙教授直接联系,联系方式附后?  相似文献   

2.
孙淮清 《工业计量》2006,16(Z1):2-6
文章概述ISO51672003(E)颁布对流量测量技术的重要意义.ISO51672003(E)的标准内容是基于最新研究试验的成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列举国内采用标准不规范的一些现象,它是降低节流或差压流量计权威性的主要原因,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标准的各项规定,是提高测量准确度和可靠性的主要方法.提出标准节流装置设计与使用方式的新设想,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计量监督,市场竞争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别提醒,节流式差压流量计是一种从设计,制造到安装使用要求很严格的仪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使测量失效.反过来说,严格遵循标准规定,则其测量质量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技术步骤.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现有的国际标准在正确分析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其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赵若江 《中国计量》2005,(12):43-44
一、测量过程的概念1.测量过程是指: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在企业的此类活动中除了数字的统计活动以外,大部分都是确定量值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测量”和“测量过程”。因此,ISO10012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的“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过程(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测量过程往往是需要使用测量设备来确定量值的。因此,如果没有使用测量设备而统计或数出来的,一般可以被认为不属于测量;凡使用了测量设备的,一般可以认为是属于确定量值的测量。当然,测量设备也包括一些软件。2.测量过程采用了“过程方法”把测量看成一…  相似文献   

5.
从节能降耗要求看推广应用VNZ流量计的必要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孙延祚 《工业计量》2005,15(3):16-19
按照降低能耗的要求,应选用压损小的流量计。文章介绍了计算流量计耗能费用的方法。通过计算实例证明:如用V形内锥(VNZ)节流装置取代孔板,由于降低能耗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文中还分析了VNZ节流装置的作用机理,论证了推广应用VNZ流量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7,17(5):54-56
计量部门在采用国际标准,实现计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过程中会碰到测量体系与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这两个管理体系有什么区别,二者又有什么关系,如何鉴别这两个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如何区分这两个管理体系的用途,是一些计量部门的计量人员碰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4,14(6):51-52
第六讲已将资源管理中的人力资源(6.1)和信息资源(6.2)讲述过,这一讲只讲物质资源(6.3)和外部供方(6.4)两部分。  相似文献   

8.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4,14(2):52-54
1计量确认过程是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过程 1.1测量管理体系由过程组成 ISO10012:2003标准采用了过程导向方法。ISO10012:2003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是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等4大过程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4  相似文献   

9.
孙延祚 《工业计量》2006,16(Z1):7-10
由于V形内锥(VNZ)流量计除具有压损较小,量程比较大及相当强的流动调整能力等主要特点外,它还具有自清扫、自保护和自混合等能力,因此它能更好地满足节能降耗和各种工业计量的要求.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重点分析和论证了VNZ流量计低压损的特点.为全面作好VNZ流量计的推广应用工作,作者在文末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5,15(4):55-57
按照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规定的定义,测量过程是“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量值等于计量单位乘上系数,如称量结果为1kg、长度测量结果为1.2m等活动都是确定量值的操作。只不过这类活动是简单的操作。ISO10012:2003标准强调的测量过程(7.2),重点应识别需要实施监视和控制的关键/特殊测量过程、涉及安全和昂贵的测量过程。因为关键、特殊、安全、昂贵的测量过程及其监视和控制对于控制工艺过程、改进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5,15(1):49-52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是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四大过程之一,通过对测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现状分析和评价,识别和发现测量管理体系的不合格或异常,并针对产生不合格或异常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实现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6,16(2):56-58
测量过程是工业企业在贯彻实施GB/T10012:2003国家标准过程中普遍碰到的难点和重点.GB/T19022.1-1994<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国家标准强调并规范了测量设备实现计量确认的一般要求,而测量过程控制却在另一个国家标准GB/T19022.2-2000<测量过程控制>中作出规定.随着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新的国家标准的颁布,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整合成为了对工业企业贯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4,14(4):53-55
测量管理体系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等四大过程所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审核必须遵循八项管理原则,按照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识别、理解、展开和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必须由  相似文献   

14.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6,16(5):57-58
1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及其特点 1.1管理体系审核的定义及其理解 按照GB/T19011-2003idt ISO 19011:2002<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标准规定的定义,所谓"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这个定义也适合于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相似文献   

15.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6,16(6):52-55
2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2.1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流程 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流程大体包括:a)内部审核策划(或审核启动);b)内部审核准备(含文件评审);c)内部审核实施(含各种会议和现场审核);d)内部审核结论(含内部审核报告);e)内部审核后续活动(含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跟踪验证).  相似文献   

16.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4,14(1):49-53
8项原则是制定ISO9000:2000族标准,包括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论基础。8项原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修订ISO9000:1994族标准和起草ISO9000:2000族标准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理论权威的意见并总结了各国多年来ISO9000族标准贯彻的实际经验总结得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5,15(3):53-55
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是ISO10012:2003标准的总要求。在企业贯彻实施ISO10012:2003标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形成文件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如不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贯彻标准就是空话。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就是根据标准要求和有关计量法律法规要求,编制一整套切合企业实际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  相似文献   

18.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7,17(6):56-58
1.10 外部供方 ISO 10012标准规定:"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6.4).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测量设备(含测量软件和标准物质);检验和试验设备;辅助装置与作检验用的辅助设备(如工装模具);监视、报警、记录装置等.外来服务,如外部提供的校准/检定;修理、安装;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9.
袁先富 《工业计量》2005,15(2):52-54
按照测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贯标组织应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现体系的有效性。所谓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就是按照ISO 10012:2003标准的要求和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组织的实际,通过策划,编制一整套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与作业文件及记录表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的IS014067《产品的碳足迹》国际标准出台的背景、进展,并对工作组草案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碳足迹评价的局限性,进而从技术和贸易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所面临的形势,以及该国际标准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