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比较了不同加工方式的24种红糖样品(传统红糖、加工红糖、机制红糖)在理化性质、营养成分、挥发性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24个红糖样品的颜色主要是由红、黄色构成的褐色,机制红糖和加工红糖颜色更偏暗褐色,传统红糖颜色偏棕黄色;蔗糖和还原糖是红糖的主要成分,且传统红糖的蔗糖分低于机制红糖和加工红糖,还原糖分则反之;加工红糖与机制红糖灰分含量较高分别为3.55%和4.09%,传统红糖灰分含量为2.26%;加工红糖与机制红糖的蛋白质、多酚含量略高于传统红糖;传统红糖碳水化合物和能量平均值分别为92.94%和1598.67 kJ,高于机制红糖和加工红糖;三种加工方式红糖脂肪含量差异不大。红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氨基酸,不同加工方式的红糖样品中,K含量是最多的,其次是Ca和P;微量元素中,Fe含量是最多的,Se含量最少,且不同的加工方式间Cu、Si、Zn含量相差不大;传统红糖、机制红糖、加工红糖中共鉴定出17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主要氨基酸;不同加工方式的9种红糖中共检测出104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酸类、醇类和吡嗪类物质最多。  相似文献   

2.
采用孔径为8、50 nm及500 nm的陶瓷膜对蔗汁进行过滤澄清生产红糖,解决传统红糖制作利用上浮撇泡方式处理蔗汁清净效果差导致成品糖品质低的问题.对比不同孔径陶瓷膜过滤蔗汁渗透通量大小、清净效果及能耗高低,结合红糖生产工艺需求,得出孔径为50 nm的陶瓷膜最适用于蔗汁过滤澄清生产红糖.在适合的操作条件下,考察孔径为5...  相似文献   

3.
以红糖和糯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猪油、生姜粉等辅料,通过压差膨化技术制作红糖脆片糕,探讨红糖脆片糕的制作工艺流程。以红糖脆片糕的感官评分和脆度为评价指标,对猪油、红糖粉、生姜粉及水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响应面设计法对红糖脆片糕的配方进行优化,得到红糖脆片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猪油添加量为16 g,红糖粉添加量为98 g,水添加量为20 g。在此条件下红糖脆片糕的感官评分为93.28分,脆度指标为2 315.8 gf,大肠菌群呈阴性。  相似文献   

4.
将贵州兴义地区主栽的9个甘蔗品系分别制作传统手工红糖,检测9种红糖中主要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差异,通过分析比较,黔糖4号、黔糖8号、13-96和黔糖7号的综合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属于优质红糖原料蔗;黔糖6号、桂糖42号、ROC22这3个品种在一些营养成分上表现突出,可制作特定成分的中高级红糖;而ROC25和13-25这2个品系所制红糖的营养成分综合表现不佳,不适宜制作优质红糖。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品种小麦粉的红糖馒头加工适应性,对9种小麦粉的品质特性及红糖馒头的蒸煮、质构和感官品质进行系统测定与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小麦粉理化指标和红糖馒头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0.20%~11.74%、湿面筋质量分数为28.7%~35.4%的小麦粉制作的红糖馒头比容达2.90 mL/g以上,硬度、咀嚼性小,黏聚性、回复性大;结合感官评分,扬麦16、烟农19和澳洲标准白麦是比较适合制作红糖馒头的小麦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膨胀势、平均粒径、木聚糖酶和溶剂保持力为影响红糖馒头品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红糖为主要原料,添加果葡糖浆、蜂蜜、增稠剂等,制作稀释型液体红糖饮品,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辅料添加量对液体红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体红糖产品中红糖含量45%,F60型果葡糖浆20%,蜂蜜5%,复合增稠剂0.6%,柠檬酸钠0.5%时,产品在4℃保存不产生结晶现象,色泽及组织稳定性良好,稀释5倍~6倍饮用,产品均匀一致,具有蜂蜜、果葡糖浆和红糖特有的滋味和气味。  相似文献   

7.
选择用于红糖加工代表性较强的16个甘蔗品种为原材料,采用传统工艺法熬制红糖,对红糖样品的营养指标、品质指标、多种矿物质元素、总游离氨基酸和总多酚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选三、柳城05-136、川糖61-408、台糖134和CO 419制成的红糖品质和营养指标均较好;四川芦蔗和桂林竹蔗制成的红糖因为蔗糖含量过低而还原糖含量过高,不易成型且易吸潮而不适合制作红糖,但二者的总多酚含量最高,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也能达到1317.84 mg/100 g~1346.10 mg/100 g,可以考虑作为生产液体红糖的原料;云蔗05-51制成的红糖蔗糖分最高,ROC 25制成的红糖氯化物含量最高,这二者更适合生产需要结晶提纯的白砂糖;其余品种制成的红糖品质和营养指标均较为适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枣、生姜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传统的膏方制作工艺,制作出大枣红糖姜茶。结果:将大枣、生姜利用传统的煎煮方法提取。提取液滤过,静置沉淀,上清液再滤过,加入红糖至完全融化。常压水浴(80℃)浓缩,并不断搅拌,观察有挂旗现象,则标志膏已形成。结论:利用传统的膏方制作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
原料:绿豆30克,茶叶9克,红糖适量.制作:茶叶装于布包中,绿豆捣碎,加水一大碗,煎成半碗,去茶叶包,加红糖.  相似文献   

10.
红糖一直是老百姓熟知的食疗保健的好食品,它没有白砂糖洁白细腻、甜味纯正,但制作过程更加原始天然,更大程度保存了甘蔗的营养,而且略带焦香,味道独特。中医认为,红糖性温、昧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对于女士、老年人以及大病初愈的人群,是很好的食疗之材。  相似文献   

11.
曹继桐 《中国食品》2006,(13):0005-F0005
制作方法: 1、制作蛋糕底: a)先将核桃切碎。 b)适当搅拌红糖和黄油,稍微充气即可。  相似文献   

12.
糖的妙用     
底延 《饮食科学》2005,(4):54-54
如果比较各种食糖的甜度和口感,结果会让很多人吃惊:纯度高的白糖反而不及红糖甜。不过.白糖的甜味比较纯。一般而言.白糖、黄糖适合加在咖啡或红茶中调味,黄糖也常被用于烹调菜肴时调味。红糖有特殊的糖蜜味,适于煮红豆汤、制作豆沙、蒸甜年糕等。冰糖的口感更清甜.多用于制作烧、煨类菜肴和羹汤.如冰糖银耳、冰糖肘子、  相似文献   

13.
以红心火龙果和红糖为研究对象,采用5℃低温静置渗透方式制备非热式火龙果红糖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糖液中红糖与火龙果物料比、红糖目数和火龙果果球直径3个因素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红糖完全溶解时间及果肉渗透前后硬度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建立回归方程,运用期望函数优化多重响...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工作的侄女怀孕已6个月了。按老习惯,“坐月子”必须吃红糖, 据说既可补血,又可促使恶露排出。但美国医生说这种做法无必要。在当地超市的货架上只有白糖,未见到红糖。她来电要我寄些红糖去。产妇“坐月子”吃红糖确实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说到吃红糖,不妨先了解一下红糖和白糖的区别何在。红糖又称黄糖,从制糖的工艺来说,红糖是一种未经提纯的糖,红糖与精制白糖的区别,其性质与粗、细盐是相似的。红糖与白糖相比,糖蜜的含量较高,除色素以外,还保留了一些矿  相似文献   

15.
何洁 《广西轻工业》2013,(11):15-16
红糖是一种非分蜜糖。在介绍红糖特点、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的基础上,探讨红糖在食品等领域的新产品开发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食品界》2015,(5)
<正>央视播出3·15晚会"消费在阳光下"时,在理性消费指数测试中,对"赤砂糖就是真正的红糖吗?"这个问题,竟然有41%的人给出了错误的答案。随后公布的"赤砂糖并不是红糖"这个答案,引起了消费者一片哗然:难道大家一直吃错了红糖?赤砂糖不是红糖,那什么才是红糖?赤砂糖不是红糖?在超市的货架上,你会发现各种"红糖":月子红糖、女生红糖等,可谓种类繁多,满足女性坐月子、生理期、补血等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17.
选用优质糯米、籼米为主要原料,配以红糖、水、良姜叶等辅料,采用泸州传统工艺制作黄粑。通过试验,研究工艺配方及灭菌条件对泸州黄粑感官品质和保藏性的影响,得到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糯米与籼米质量比1.5∶1,加水量为80%(占总米量),红糖添加量为15%(占总米量),最佳灭菌温度115℃,灭菌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红糖是甘蔗汁浓缩后得到的带蜜的甘蔗成品糖。红糖的原料是甘蔗,甘蔗砍收后经过切碎、压榨得到含有杂质甘蔗汁,甘蔗汁再经过澄清过滤后进行加热浓缩,浓缩到一定的浓度后出锅冷却制成粉状红糖或者浇铸成块红糖。红糖的主要成分为蔗糖(85%以上)、糖蜜(葡萄糖、果糖等)和水分(3%~4%),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因而红糖是一种粘性很大的混合物。并  相似文献   

19.
挥发性香气成分是形成红糖感官品质的重要元素,其中部分香气物质构成了红糖的特征风味。研究表明,红糖中香气由醛类、醇类、酮类、酯类、酸类、呋喃类、吡嗪类以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化合物组成,这些成分的含量及性质显著影响红糖的风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红糖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香气成分组成以及影响香气形成的因素,包括原料甘蔗的特性以及红糖的加工和储存方法,为进一步优化红糖加工技术、研究风味的释放机制及红糖香气的增香调控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经调研发现,我国赤砂糖冒充红糖的乱象严重,当前市场89.9%的红糖实则为赤砂糖,这可能是由于目前国内鲜见对精制砂糖与红糖的理化性质差异做系统研究所致。通过生产工艺、营养特性及保健功能三方面对传统红糖与精制砂糖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国外研究现状对我国传统红糖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