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样品进行族组分、饱和烃色谱、饱和烃色-质等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长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8油组原油(油砂)与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组原油、华池油田二叠系原油进行了油-油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武地区延长组长7、长8油组原油(油砂)和西峰油田长8油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极为相似,其油源主要来自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8油组烃源岩及同一生烃中心提供的油源,原油母质类型为混合型,属弱还原环境的产物。它们与华池油田二叠系原油特征截然不同,属于不同的油源。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发育的区域,很少有长2、长3油层组叠加发育,而长6油层发育较差的区域,似乎是为了补偿而广泛发育诸如长2、长3乃至侏罗系油层。通过对安塞油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烃原岩发育及分布、油气运移、圈闭条件及类型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补偿成藏现象与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油气运移规律和长4+5盖层发育状况有重要关系,而长4+5盖层发育程度是补偿成藏现象发生关键因素。补偿成藏现象对安袈油田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姚店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侧,其中的三叠系延长组是该地区油田主要的含油系。本文对姚店油田延长组的储层特性以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找出了油田开发的有利区域,为油田的勘探开发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涧浴岔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带东部,长4+52与长6油层组均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储层主要处于水下分流河道与漫滩沼泽相带中。对研究区内长4+52、长6油层组的储层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微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储层的物性特征,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储层岩石学特征与后期成岩作用对本区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油藏具有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通过对康台区长6油藏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表明: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油源、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长7优质油页岩为本区提供了充足的油源,长6有利的沉积相带为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长4+5的平原沼泽化为本区提供了区域盖层。长7、长6、长4+5的叠置关系为本区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生储盖配置条件,为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泾河油田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6-长8油层组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泾河油田延长组的长6、长7和长8油层组均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延长组主要储集层;延长组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总体较低,随着埋深的增大,长8油层组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略低于长6和长7油层组;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为低孔一超低渗储层,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大,储层物性变差;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孔隙大小属于细孔级别,喉道属于微细喉和特小孔道,且孔喉连通性差,储层渗流能力较差;沉积环境、填隙物成分及含量、孔隙结构特征和成岩作用等是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陇东地区水平井施工区域分散,分布在环县、华池、合水、西峰、镇原、庆城等县区,施工区块包括北三区、樊家川、华庆、合水、白马、镇北、马岭等区块。本区自上而下分别钻遇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和富县组,三叠系延长组等地层。重点论述了该区钻井液施工难点,钻井液维护处理措施及CQSP-2钻井液体系优化与规范等技术,总结了水平井复合盐体系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姬塬油田三叠系中下部长4+5、长6、长8低、特低渗透储层,具有埋藏较深、厚度大、物性差、地温高、压力低等特点。本文将根据姬塬地区延长组低渗透油田特点,对其增产措施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姬黄37~#区耿231井区长2_2~2低电阻油层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以低电阻著称。姬黄37~#区耿231井区长2_2~2油层即为典型的低电阻、高含水油层。主要从该区块长2_2~2油层的储层特征出发,来分析本区长2_2~2油层低电阻成因,从而更好的认识长2_2~2低电阻油层,为下一步挖潜增储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峰油田主力含油层是三叠系延长组长8和长6两个油组.近年来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频繁出现CO等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对油田安全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通过对沉积背景、物源、有机质演化程度、盆地环境演化、矿物成分、煤层及伴生气成分检测等地质特征详细的研究,认为西峰油田有害气体的来源与储集层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高能气体压裂工艺措施所造成。  相似文献   

11.
进行储层特征研究对于油气藏的合理开发和产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环江油田为中生界多油层叠合区,纵向上含油层系多,是典型的岩性圈闭油藏,具有岩性控制成藏的特点。针对该地区的储层特征,在前人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延长组长6储层砂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控制该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其次是早期沉积环境的影响。开展环江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为后期的快速产建和整体开发提供更可靠的地质依据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吴晓明  龙慧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10):12-17,28
进行测井解释技术研究对于油气藏的合理开发和产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环江油田为中生界多油层叠合区,纵向上含油层系多,是典型的岩性圈闭油藏。针对环江地区地质特征,在分析低孔低渗油层分布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延长组长6储层"四性"关系,建立低孔低渗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对油水层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识别。为了对环江地区长6储层更好的评价、开发,利用测井及所确定的测井参数和试油资料开展低渗透油层测井快速识别方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红河油田川口地区长6致密油藏油气富集程度及产能差异较大,通过油藏主控因素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对储层重新评价;结合探明区块开发情况,分析认为沉积相带、砂体厚度、储层物性、风化壳淋滤作用是影响油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试油结果及测井资料的研究,确定了该地区长6油藏储层的岩性与含油性下限、物性下限、电性下限,并分层位建立了吻合率较高的二次解释模型,对储层的综合评价和该区开发部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产能特征与储集层类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塔河油田4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形成与古风化壳的风化剥蚀有关,该文从油井自然产能变化和试采井见水动态特性,论述了碳酸盐岩油藏产能,试采见水动态及其与储渗类型之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储渗类型具有多亲性和复杂性,且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  相似文献   

15.
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采用压汞分析技术,对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姬塬油田长6储层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孔喉分选性、连通性一般。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相关参数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4类,研究区主要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从Ⅰ类到Ⅳ类,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逐渐增大,中值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逐渐减小,反映出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由好变差。  相似文献   

16.
红河油田长8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特点,储层孔喉细小,天然微裂缝发育,入井液易污染储层。裂缝发育区主要在断层带附近分布。红河油田长8油藏水平井在钻井、完井、压裂过程中,带入许多外来流体,外来流体通过断缝系统侵入储层易产生水锁伤害、粘土膨胀与运移伤害、沉淀堵塞伤害、压裂残渣伤害以及微裂缝发育引起压裂液大量滤失导致砂堵等多种伤害。通过对储层地质特征认识,储层伤害机理及因素分析,从而确定红河油田长8油藏伤害主要以水锁伤害为主。并提出抑制和解除水锁伤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钻井、测井及分析鉴定资料,红井子地区长91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复杂,岩屑及填隙物较多,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孔隙结构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长石溶孔,少量浊沸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砂岩碎屑成分、粒度大小、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红井子地区长91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以及砂体厚度4个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铸体薄片、岩心观察及试油的结果,建立了红井子地区长91储层综合分类标准,最终优选长91油气聚集的有利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8.
商河地区为自北向南成明显阶梯状分布的多级构造调节带及多级坡折带,受其构造特征影响,储层特征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通过对商河地区大量储层物性数据的统计,结合镜下薄片观察发现商河油田具有同一层位,自北向南,商一区、商二区、商三区、商四区储层物性依次变差的特点;而对于同一地区,整体上自上向下随深度增加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同一层位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储层物性最好,水下分支河道较好,而远砂坝、席状砂砂体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共同影响,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受地层埋深的影响,而由于商河地区的分界大断层主要为同沉积断层,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分布主要受同生断层活动的影响,因此构造作用的同沉积断层是商河地区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靖安油田长4+5油藏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靖安油田长4+5油藏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喉道特征、成岩作用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储层喉道较细,分选较差,排驱压力、中值压力较高,退汞效率较低。储层孔隙中常见自生石英、长石加大、绿泥石等黏土充填。研究区孔喉组合主要表现为小孔-细喉型。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特殊的油气藏,储集条件特殊而且严格。本文以胜利油田惠民凹陷临9-临13沙二上段储层为例,从油源、油气运移、储层性质、圈闭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火成岩油藏的必要条件,并对研究区火成岩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特别指出了该区断层对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所起的优化作用。研究得到的火成岩成藏规律不仅有利于本地区油藏,也对其他地区相同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