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粉条是深受亚洲人民喜爱的传统淀粉类凝胶制品。根据水分含量的不同,粉条可以分为干粉条和鲜湿粉条。其中,薯类鲜湿粉条加工能耗低、口感细腻爽滑、食用方便快捷,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鲜湿粉条结构稳定性差、不耐煮、食用品质差,相关企业常通过添加明矾来解决上述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安全、营养食品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对传统鲜湿粉条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加工工艺、配方优化、营养功能提升等方面综述了无明矾薯类鲜湿粉条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限制我国薯类鲜湿粉条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无明矾薯类营养鲜湿粉条品质提升及产业技术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鲜湿粉条生产中适宜的明矾替代物,本研究以马铃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压工艺加工鲜湿粉条,研究了8种添加剂对马铃薯淀粉凝胶特性、凝沉性和膨胀度的影响,并与钾明矾做对比,进而选择较优添加剂用以替代明矾,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考察明矾替代物对粉条断条率和浑汤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琼脂、卡拉胶和海藻酸钠可作为传统鲜湿马铃薯粉条加工中的明矾替代物,且当琼脂添加量为0.6%,卡拉胶添加量为0.4%,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8%时,生产所得粉条断条率为0%,浑汤透光率为93.20%,且感官评分与质构特性均接近于添加0.527%钾明矾的粉条。本研究结果为无明矾鲜湿马铃薯粉条的生产加工提供新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葛根、山药不同添加量对鲜湿薯类粉条品质的影响,加工一种功能性鲜湿薯类粉条。方法 使用白度测定仪、混合试验仪、数字粘度计等探究葛根粉、山药粉添加量对混合粉白度、吸水率、糊化老化特性、粘度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价和弹性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葛根-山药复合功能性鲜湿薯类粉条最佳加工工艺,并通过体外消化模型研究葛根-山药复合鲜湿薯类粉条的血糖生成指数。结果 随着葛根粉含量增加,混合粉水分含量、吸水率、白度值下降,糊化粘度增大,粉团糊化特性逐渐下降;鲜湿薯类粉条感官评价结果、硬度、粘性、弹性和回复性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山药粉含量增加,混合粉水分含量和白度值下降,吸水率上升,糊化粘度减小,粉团糊化特性下降,延缓粉团淀粉回生;鲜湿薯类粉条感官评价结果先升高后降低,硬度增大,粘性、弹性和回复性均减小。水分添加量为53%时感官评分最高,粉条口感好,组织状态好。响应面试验得出鲜湿薯类粉条最佳工艺条件为葛根粉添加量13%,山药粉添加量4%,水添加量53%。该配方下制备的鲜湿薯类粉条感官评分为92.97±0.36,弹性为0.911±0.01,GI比空白样降低13.1。结论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葛根-山药复合鲜湿薯类粉条,具有葛根和山药风味,感官品质好,口感爽滑,抗老化特性得到一定改善,血糖生成指数降低,为鲜湿薯类粉条企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薯类粉条粉丝加工中明矾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安全性高、成本低、使用效果明显的明矾替代物是薯类淀粉粉条、粉丝加工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沙蒿胶、魔芋胶、海藻胶、变性淀粉等增稠剂以及食盐、苯甲酸钠等盐类及其复配使用作为明矾替代物对薯类淀粉粉条、粉丝质量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鲜湿薯类粉条是以马铃薯、木薯、甘薯等薯类淀粉为主要原料,经挤压熟化而成的中国传统食品。我国薯类鲜湿粉条加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小作坊较多,加工产业长期以来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老化变硬过快、易断条、明矾超标、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分析了鲜湿薯类粉条加工过程中影响品质的关键因素及非铝品质改良剂的开发应用的进展情况,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导,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木薯淀粉添加量对甘薯粉条品质的影响,实验将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 , CS)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甘薯淀粉中,测定复配淀粉的膨润性、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并对复配淀粉所制粉条的外观、蒸煮食用品质和质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势显著高于甘薯淀粉;随CS添加比例的增加,复配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势逐渐升高,谷值粘度、最终粘度线性下降,而崩解值线性升高,复配淀粉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先降低后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 δ呈上升趋势;与纯甘薯粉条相比,木薯淀粉的添加可提高粉条的白度值,降低粉条的段条率,减弱粉条的抗拉伸强度,提高粉条的延展性和韧性;当复配淀粉中CS的添加比例增加到40%及以上时,粉条的口感逐渐变差。此研究可为甘薯淀粉与木薯淀粉复配制作粉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用配米加工的鲜湿米粉的品质,以珍桂矮与株两优39两者混合所得的配米为原料,以鲜湿米粉品质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大米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磨浆粒度、蒸粉时间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配米加工鲜湿米粉最佳工艺条件,即大米浸泡温度为20 ℃,浸泡时间为3 h,磨浆粒度为100目,蒸粉时间为100 s,在此条件下鲜湿米粉品质综合得分最高,为5.36。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籼米生产的鲜湿米粉理化特性与感官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湖南省各地区广泛种植的50种籼米原料来生产鲜湿米粉,对鲜湿米粉的理化特性及其感官品质进行研究.通过二者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为生产鲜湿米粉的品质评价和专用稻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发现,理化性质中的透射比、熟断条率、碘蓝值、吐浆值与鲜湿米粉的组织形态、口感、色泽等重要感官品质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当碘蓝值中等(0.1~0.3)、透射比高(>0.85)、熟断条率低(<10%)以及吐浆值低(<5%)时,鲜湿米粉的感官评分相对最高.碘蓝值、透射比、熟断条率和吐浆值这些理化特性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出鲜湿米粉的感官特性,可以用来评价鲜湿米粉的品质.同时,稻米品种对鲜湿米粉的品质有极显著影响,其中T优167、早熟213和中嘉早17品种的籼米制作的鲜湿米粉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
无明矾甘薯粉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新鲜甘薯取代部分淀粉原料,在使用较低浓度明矾的条件下,探讨新鲜甘薯品种和原料配比对粉条质量的影响;在不添加明矾的条件下,研究了马铃薯变性淀粉、复合增稠荆(质量比为2:3的魔芋精粉和CMC-Na)以及复合磷酸盐(质量比为1:3:6的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的用量与粉务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白心甘薯较红心甘薯更适合于直接作为甘薯粉条的加工原料之一;马铃薯变性淀粉、复合增稠剂和复合磷酸盐可替代明矾用于甘薯粉条的生产;无明矾营养甘薯粉条的适宜加工配方为:熟白心甘薯泥40 g、豌豆淀粉35 g、甘薯淀粉25 g、马铃薯变性淀粉4 g、食盐1 g、复合增稠剂0.5 g、复合磷酸盐0.4 g.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种类甘薯淀粉混合对其物化特性及粉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混合比例(100:0、75:25、50:50、25:75、0:100)的商薯19和广薯87淀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物化特性及粉条品质特性等。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混合淀粉的基本成分、粒径及官能团结构表现为两种淀粉的加合效应;商薯19淀粉的糊化特性高于广薯87淀粉,低比例(≤50%)广薯87淀粉与商薯19淀粉的交互作用提高了混合淀粉的糊化特性,而高比例(>50%)广薯87淀粉的添加则对糊化特性产生拮抗作用;两种淀粉之间的拮抗作用降低了混合淀粉的溶解度,高比例(>50%)广薯87淀粉的添加对膨胀势的增加有协同效应;商薯19淀粉的起始温度与热焓值高于广薯87淀粉,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提高了混合淀粉的起始温度,降低了混合淀粉的热焓值。同时,混合淀粉的糊化特性和起始温度与粉条的品质特性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将上述因子作为淀粉混合的评价指标,指导粉条生产。  相似文献   

12.
紫甘薯面条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紫色甘薯面条的加工技术。结果显示,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面粉80%、薯粉20%、食盐2%、卡拉胶1.25%、氧化淀粉3.25%。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断条率0%,烹煮损失率10.7%。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马铃薯淀粉的物化特性,以马铃薯为试验原料并对其中淀粉进行提取,并探讨不同含量马铃薯淀粉对混粉物化特性以及生鲜马铃薯热干面和干制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中淀粉含量为73.80%,马铃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28.23%,支链淀粉含量为71.70%;马铃薯淀粉中快消化淀粉(RDS)、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消化淀粉(RS)含量分别为20.29%、15.03%和64.68%。马铃薯淀粉添加量在60%~70%时,混粉的持水性、吸水膨胀性和粘度值较高;马铃薯淀粉含量为70%~80%时,能较好的改善生鲜马铃薯热干面的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马铃薯淀粉含量在70%时,干制马铃薯热干面的复水特性最好;随着马铃薯热干面中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增加,干制热干面更易消化。综上所述,马铃薯淀粉的建议添加量为70%。  相似文献   

14.
为保留马铃薯的风味和营养成分,提高面条品质,加快马铃薯主食化进程,采用马铃薯泥和小麦面粉复配制作马铃薯泥面条。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进而得到较优的马铃薯泥面条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泥占比50%的条件下,面条的较佳加工工艺参数为:面团醒发温度20 ℃、醒发时间30 min。复配改良剂最佳配方为:谷朊粉添加量3%、魔芋粉添加量1%、单甘酯添加量1%。该条件下制作的马铃薯泥面条品质较好,感官评分达90.1分。研究表明,在小麦面粉中加入马铃薯泥,所制备面条品质降低,但适当的添加改良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马铃薯泥面条品质。  相似文献   

15.
紫薯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制得的紫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紫薯淀粉的化学组分、颗粒表面结构、结晶结构、凝胶质构、热力学性质和流变学特性,并与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基紫薯淀粉含量为98.78%,直链淀粉含量为19.74%;其淀粉颗粒平均粒径为17μm,属中粒淀粉,晶型为C型;淀粉凝胶弹性和咀嚼性高,硬度适中,为3.095×102 g,黏着性适中,为24.72 g·s;糊化温度范围为61.5℃到78.0℃,峰值温度为72.6℃;紫薯淀粉糊为有屈服应力的非牛顿型流体.  相似文献   

16.
以马铃薯为原料,对膳食纤维进行提取制备,考察马铃薯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并测定不同马铃薯膳食纤维添加量对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膳食纤维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占48.74%;马铃薯膳食纤维的持水性为11.23?g/g,持油性为1.76?g/g,吸水膨胀性为6.65?mL/g,葡萄糖吸附能力为0.87?mmol/g,胆固醇吸附能力为2.04?mg/g;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马铃薯热干面的品质:随着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热干面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率呈不规律变化趋势;其剪切力及拉伸力整体上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膳食纤维能延缓面条中淀粉的分解,且增加面条中蛋白质的消化率。综上所述,膳食纤维的建议添加量为5%~12%。  相似文献   

17.
魔芋胶对甘薯淀粉流变学特性及粉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多糖胶对淀粉糊化特性、老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及粉条食用品质的影响,为改善粉条品质提供理论指导。该文选择甘薯淀粉为原料,加入不同比例的魔芋胶,通过快速粘度仪(RVA)测定淀粉与魔芋胶复配体系粘度的变化来考察体系的糊化特性;用X衍射仪测定结晶度,评价体系的长期回生情况;通过流变仪考察魔芋胶对淀粉凝胶体系粘弹性的影响;最后评价魔芋胶对粉条食用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魔芋胶能够显著降低甘薯淀粉的糊化温度,提高粘度、崩解值和回生值,显著抑制淀粉的长期回生。甘薯淀粉/魔芋胶复配体系为屈服-假塑性流体,并且随着魔芋胶添加量的增加,屈服应力τ0、稠度系数K增加,流体指数n减小,复配体系有更好的粘弹性。甘薯淀粉和魔芋胶按质量比为8.5:1.5制备的粉条食用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木薯原淀粉因存在不溶于冷水、易老化等诸多性质上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 用。为了优化木薯淀粉的产品特性,通过对木薯淀粉进行高静压(200~600 MPa)改性处理,来优化其性质并拓 展其应用范围。结果显示高静压处理后木薯淀粉颗粒形貌发生明显变化,透光率、溶解度和膨润力均下降,老化值 增大,特别是在600 MPa改性处理后变化最明显,且失去偏光十字;此外,高静压处理后的木薯淀粉表观黏度低于木 薯原淀粉,剪切稀化现象更加明显。木薯原淀粉在经高静压处理后虽然晶型有一定的变化,但没有形成新的基团。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木薯淀粉(NS)、交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COSAS)的颗粒形态、粒径分布、透光率、蓝值、黏温性、耐酸耐碱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4种淀粉的颗粒形状均呈尾端内凹或空心的半球形,粒径差异不显著,CS、OSAS和COSAS颗粒表面与NS相比较为粗糙。4种淀粉透光率大小依次是:NS>OSAS>COSAS>CS;随着交联度与取代度的增加,CS、OSAS、COSAS的蓝值变小。N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均较差,CS糊黏温性与耐酸耐碱性好,OSAS糊黏度高但黏温性与耐酸性较差,COSAS糊黏度较高,黏温性较好,具备一定耐酸耐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