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产诱变株紫红曲霉M144为出发菌株,以红色价和色调为指标,对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培养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首先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确定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红色价和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然后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粉和豆粕粉是红色价的主要影响因子,玉米粉和MgSO4·7H2O是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52%,豆粕粉2.32%,MESO4·7H201.55%,K2HPO4·3H2O0.10%。在此条件下,红曲红色素的红色价为280.27U/mL,色调为1.09,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64.86%和10.10%。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药食用真菌与药性基质进行双向发酵的药性机理,以药食两用真菌紫红曲霉作为发酵菌株,以富含总黄酮的银杏叶药汁为药性基质进行双向发酵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初始pH值对紫红曲霉生物量、银杏叶药汁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紫红曲霉与银杏叶双向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银杏叶药汁培养基装液量85 mL,接种量10%,初始pH值为5,无机盐FeSO4的条件下,其最优发酵组合为:葡萄糖浓度4%、花生粉浓度1.5%、KH2PO4浓度0.1%、MgSO4浓度0.12%,150 r/min,(28±1)℃培养11 d。在此组合下双向发酵体系中的总黄酮含量达到0.074 mg/mL,比未利用紫红曲霉发酵的对照组提高了100%;紫红曲霉生物量为13.26 g/L,比未优化前的对照组提高了76.47%。因此,紫红曲霉与银杏叶进行双向发酵可以提高银杏叶药汁总黄酮含量,并促进紫红曲霉生物量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紫红曲霉发酵大米淀粉糖化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红曲霉液体发酵生产糖化酶的大米淀粉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了NaNO3、大米淀粉、KH2PO4浓度对紫色红曲霉产糖化酶的影响,通过三因素实验确立了产糖化酶培养基三种主要成分的最优条件:NaNO3 0.6g/100mL,大米淀粉3g/100L,KH2PO4 0.5g/100mL.在250mL三角瓶装50mL培养基,接种量4%,培养时间120h,在上述条件下生物量干重0.3392g,发酵液糖化酶活166.95U/mL,比初始条件下高出2.4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红曲霉与啤酒酵母或米曲霉在液态大米粉培养基上混合培养。当紫红曲霉No.1-18—54培养1d后,加入啤酒酵母或米曲霉混合培养108h,色价明显提高,尤其是与啤酒酵母混合培养,红色素色价提高了32%,高达88.1U/mL。  相似文献   

5.
以α-蒎烯生产菌株YJM28为供试菌株,对其发酵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Logistic等方程进行了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拟合,得出了α-蒎烯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及相关参数。并且对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曲线分析可知,发酵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能够较好的吻合,说明所建立的发酵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的反应α-蒎烯的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食品中d-α-生育酚和1-α-生育酚含量进行测定,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55%、86.8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92%、5.93%;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天然维生素E和合成维生素E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7.
李萍  李军生  谭贤勇  阎柳捐 《食品科技》2006,31(11):172-174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利用三乙胺作催化剂、α-生育酚和油酸酰氯合成α-生育酚油酸酯的工艺。最佳工艺为:α-生育酚与油酸酰氯的摩尔比为1∶2.5、催化剂用量为0.1mL/gα-生育酚、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5h。α-生育酚酯化率可达54.87%。  相似文献   

8.
耐酸性α-淀粉酶发酵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华 《饮料工业》2008,11(8):24-27
以AS—EUⅢ为发酵的出发菌株,进行10L发酵罐扩大培养发酵,确定建立了三个动力学模型,它们的线性拟合度达到95%以上,能较好地描述发酵过程,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和预测耐酸性α-淀粉酶发酵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食品工业科技》2008,(01):60-62
以AS-EUⅢ为发酵的出发菌株,进行10L发酵罐扩大培养发酵,确定了建立三个动力学模型,它们的线性拟合度达到95%以上,能较好地描述所建立的模型,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和预测耐酸性α-淀粉酶发酵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开发了一种快速测定婴幼儿乳粉中α-生育酚以及α-生育酚醋酸酯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乙醇、正己烷提取,40℃下等度洗脱;流动相是体积比为97.2:2.8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流速为0.5 mL/min;α-生育酚和α-生育酚醋酸酯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4 nm和296 nm。结果表明:α-生育酚和α-生育酚醋酸酯的回收率分别为99.41%,102.17%;多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45%和3.27%。检出限分别为5.5ng,6.9ng。本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回收率和灵敏度高,适用于快速检测婴幼儿奶粉中α-生育酚以及α-生育酚醋酸酯。  相似文献   

11.
真菌α-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固态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江华  房峻 《食品科学》2007,28(11):373-378
从酒曲和酒药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α-淀粉酶的菌株A019。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米曲霉。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A019产酶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对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最佳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麸皮8g,豆饼粉2.28g,酵母膏0.1g,K2HPO4·3H2O1%,MgSO4·7H2O0.094%,加水量12.9ml,培养基的起始pH5.0左右,28℃培养48h。在此条件下α-淀粉酶的酶活达到410U/g干曲左右。  相似文献   

12.
米曲霉固体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米曲霉固体发酵生产酱油过程中各阶段的微生物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应用动力学的概念对所建立的菌种筛选模型进行了解释.种子生长和发酵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碳源是米曲霉产孢子的速率限制性底物,种子阶段孢子对残总糖的产率系数为YX/S=2.428×1010 个/g,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5.28 d-1,产孢子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呈钟罩形.同时建立了产孢子速率与水分含量的关系以及产酶速率与水分之间的关系.在发酵过程中发现了米曲霉的二次生长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时间随不同的底物比例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3.
研究紫红曲霉和酿酒酵母在红曲甜米酒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利用紫红曲霉和酿酒酵母以不同比例复配进行甜米酒发酵,监测微生物、有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发酵12 h为分界点,酵母菌先增加后减少,而红曲菌则同步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添加红曲菌能够显著促进酵母菌增殖。发酵过程中,酒样的糖度不断降低,酒精度不断增加,发酵36 h后有机酸(乳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迅速增加;随着红曲菌添加量的提高,糖度减少,酒精和有机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发酵过程共检出47种挥发性组分,包括6种醇类、14种酸类、12种酯类、8种醚类、4种醛酮类、2种醌类和1种酚类,其中高级醇类(苯乙醇、香草醇、异丁醇)和酯类(对羟基扁桃酸乙酯)相对含量较高;酸类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而醇类、酯类和醚类含量则不断增加;添加红曲菌使酯类在发酵前期迅速增加,显著提高其含量。综上所述,添加红曲菌共发酵,促进了酿酒酵母增殖,显著增加了有机酸和酯类等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对甜米酒风味物质的丰富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α-生育酚在玉米油、大豆油和茶油中的抗氧化动力学研究。添加不同量的α-生育酚到纯化玉米油、大豆油和茶油中,进行Schaal烘箱氧化实验,定期测定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并计算总氧化值。根据一阶动力学反应或零阶动力学反应所得回归系数可以得出,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与氧化时间的拟合方程是成立的,且生成氢过氧化物的速率常数可代替油脂的氧化速率常数,从而得到在不同α-生育酚添加量下的油脂氧化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当α-生育酚添加量低于最适添加量时,随着α-生育酚添加量升高,氧化速率常数会逐渐变小,表明α-生育酚的抗氧化效能不断增强。当α-生育酚添加量高于最适添加量后,随着α-生育酚添加量升高,氧化速率常数会逐渐增大直至大于空白样的氧化速率常数,表明α-生育酚的抗氧化效能不断减弱直至出现促氧化现象。因此,通过油脂氧化速率常数探究不同添加量的α-生育酚在玉米油、大豆油和茶油中的抗氧化效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Plackett-Burman(PB)分析法和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臭曲霉产α-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PB实验表明麦芽浸粉、KH2PO4、尿素、pH和接种量具有显著影响效应;然后利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对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获得最佳发酵条件:麦芽浸粉38.13g/L,KH2PO47.88g/L,尿素0.91g/L,pH为5.76,接种量为9.63%。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α-葡萄糖苷酶产量提高了35%左右,达到1218.6U/mL。   相似文献   

16.
采用Plackett-Burman(PB)分析法和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臭曲霉产α-葡萄糖苷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PB实验表明麦芽浸粉、KH2PO4、尿素、pH和接种量具有显著影响效应;然后利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对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获得最佳发酵条件:麦芽浸粉38.13g/L,KH2PO47.88g/L,尿素0.91g/L,pH为5.76,接种量为9.63%。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α-葡萄糖苷酶产量提高了35%左右,达到1218.6U/mL。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国内外天然非α-生育酚甲基化的主要方法,对最新的胺甲基化-还原研究成果给予了重点介绍.同时,首次提出直接甲基化方法,经过初步研究确定,用此方法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温度低于170℃,压力低于1 MPa)可将α-生育酚的含量从7%提高至50%.  相似文献   

18.
高d-α-生育酚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制备高含量d-α-生育酚,采用维生素E与甲醇通过催化法使非α-生育酚转变为α-生育酚.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4%,时间2.5 h,温度220℃,搅拌转速700 r/min.在此条件进行试验验证,得到产品的α-生育酚含量为93.16%,维生素E的收率为81.68%.  相似文献   

19.
在以棉籽为原料提取α-生育酚过程中,原料的甲酯化处理是重要的步骤之一。采用Statistica软件中的中心复合响应曲面法,以α-生育酚的提取量为主要考察对象,兼顾甲酯化率,对棉籽中游离脂肪酸的甲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考察了催化剂(KOH)浓度、甲醇与原料的比例、甲酯化时间、石油醚用量及其它们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并建立了α-生育酚的提取量和考察因素间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绘制了响应曲面图。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甲醇为0.1mol.L-1,甲醇/原料为2.0mL.g-1,甲酯化时间为3h,石油醚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3。α-生育酚的提取量可达到1.10mg.g-1(棉仁粉),回收率达93.2%,酯化率94.5%。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组装法使酪蛋白与α-生育酚形成α-生育酚/酪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稳定性。以纳米颗粒的荧光强度为指标,考察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α-生育酚与酪蛋白的结合强度。对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粒表征后以α-生育酚保留率为指标进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纳米复合物最佳条件为组装温度37?℃、pH?6.8、α-生育酚与酪蛋白质量比1∶300,所得α-生育酚/酪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5.6±13.7)nm,包封率为(97.97±7.38)%,载药量为(0.33±0.03)%。红外光谱表明α-生育酚与酪蛋白存在较强氢键作用。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学结构大小均匀,呈较规则球形,且分散性较好。稳定性测试表明复合纳米粒贮存稳定性、热稳定性、冻干稳定性及抗氧化性良好。该方法不仅保护了α-生育酚,而且扩大了产品的应用范围,使其在食品加工中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