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眼于城市地下空间运维阶段,对城市地下空间运维功能需求进行具体描述和划分,在此基础上引入BIM技术,构建城市地下空间BIM运维管理框架,详细分析运维阶段BIM技术在各项功能模块中的应用情况,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完善,以及BIM技术应用价值最终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之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BIM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建设领域CAD技术推广普及后的二次革命,而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BIM技术应用到地下空间开发作为创新点,试图解析讨论BIM技术在地下空间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首先简单论述了目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BIM技术,然后提出了把BIM技术应用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专题,最后对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涉及较多不常见的建筑空间与难以表达的施工工艺,需要形象的空间表现与教学演示工具。BIM技术能够提供优秀的信息传达与表现能力。将BIM技术应用到城市地下工程的教学实践中,嵌入Unity3D引擎到Winform中浏览地下工程构件,并对地下工程构件进行有效分类,实现三维旋转、缩放、平移等多种方式查看;结合Navisworks的API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漫游程序,实现重力作用下虚拟空间的漫游,简化了浏览方式;开发了施工流程演示需要的播放器,对城市地下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具有资金投资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项目多、施工技术复杂和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等特点,是一项高风险建设工程。本文以宿迁市高铁站片区地下空间建设项目为例,通过建立红黄绿风险清单BIM动态管理系统,运用BIM技术进行空间优化设计。虚拟仿真漫游、模型碰撞检查等,优化了前期设计方案,减少了施工设计变更,控制了施工建设成本,降低了地下空间建设风险。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建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全要素的CIM基础平台,本文通过融合铁西新城484 km2的遥感信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BIM、地下管线和管廊信息、地下勘查信息及城市感知信息等多源信息,以Sky-line为三维基础平台,hadoop分布式存储,采用SOA的架构,利用C#语言结合BIM+GIS+IoT技术,开发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IM)的主要概念,并着重就BIM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设计阶段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和应用方向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面向城市地下空间(人防工程)运营维护实际需求,应用BIM、IoT、智能感知等信息技术,搭建智能感知系统和基于BIM+IoT的地下工程智能运维平台,实现地下空间的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为智慧地下空间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地下管线GIS数据为基础,构建BIM模型和二维码数据,研发地下管线APP软件,与传感器相结合,实现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信息查询、预警及空间分析等功能,为BIM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运维阶段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集约型城市建设的必要途径以及“城市病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其开发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现有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集成要素不全面,导致其开发规划不协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城市地下全要素信息多尺度语义表达模型。通过分析城市地下全要素信息的特点、存储形式及语义关系,明确了全要素信息所含的各种实体及其属性、实体间的联系等,构建了城市地下全要素信息实体关系ER图,同时,从语义层、模型层、表达层3个层次构建了城市地下全要素信息多尺度语义表达模型,并展现了该模型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三维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地下综合管廊是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不合理,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的有效解决途径。管廊主要部分位于地下,属于细长型结构体,对建设和运维提出一定的难度。本文探讨了物联网和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维中的技术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现阶段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提出地下空间工程应用BIM技术的方向,为地下空间工程项目统一数据标准,开发多专业一体化的BIM技术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与快速扩张的城市建设的矛盾激化,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地下空间的重要性。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地下空间的开发不仅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的紧缺,而且可以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但是地下空间开发的相对于地面开发更加的复杂,而且建成后没有办法二次开发,因此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对于一个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尤为重要。本文以唐河县地下空间开发为例,考虑到土地利用因素,城市土地的位置和实际需求,对唐河县各种地下空间利用指标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计算了地下空间总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地下管网在推进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直观表达地下管线的空间分布状况和促进地下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基于BIM和GIS融合技术,开发了融合地下管线与地上构筑物的三维地下管网综合应用平台,构建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场景再现、空间分析,实现三维展示、属性查询和路面开挖等功能,从而提升了地下管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基于物探数据驱动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BIM建模技术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对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据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建模数据规则;基于上述数据规则,设计并创建了一整套带参数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族库,可实现对族的大小、方向及空间位置的调整控制;基于Autodesk Revit平台,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BIM建模软件,集成了基于物探数据驱动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三维模型精细化快速建模、三维动态显示、地下管线及构筑物与拟施工结构的碰撞检测等功能;形成了标准化的建模流程,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从前期物探、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管控,可有效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5.
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管线的高密度增长使得传统的管线布置开始无法满足城市化的发展,加上地铁、地下走道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必须考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布置使用。综合管廊的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前期规划以保证安全使用和经济合理,也需要完整的综合管线数据以保证后期高效的运维。引入BIM技术能够为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理提供支撑。建立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中的实施体系,为铺设城市综合管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BIM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建筑行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BIM技术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为其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探讨了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情况,结合BIM技术、云数据、GIS技术等建立规划阶段的管理平台。创建土层信息模块,并根据用户需求、城市管廊规划及当地土层地质信息,经过碰撞监测与肉眼识别,提前发现可能碰到的实施障碍。平台不仅提高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的质量和合理性,而且实现各方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综合征"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力度和强度也逐渐加强。论文在概述地下城市空间防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近5年地下城市空间灾害类型的统计,针对发生频率较高的城市地下空间灾害提出了防灾策略,以希望可以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并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GIS支持下的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锋 《工程勘察》2005,(4):56-59
随着广州市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展开,相应的地下工程属性信息、图形数据快速增加,迫切需要利用GIS技术对既具有空间分布信息、又具有大量属性信息的地下空间设施进行信息化管理。本文对广州市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及管理与信息平台建设的关系、GIS平台的选择、数据库的设计以及系统的功能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阶段的管理效率较低、难以协调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阶段的应用,提出了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可视化运维管理集成平台的设计思路。研究发现,可视化运维管理平台包含了大量的运维信息,为综合管廊在后期运维阶段的决策和监测预警机制提供了信息支撑,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水平,降低风险,实现信息共享等,展现了“BIM+”技术在后期运维管理阶段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正>BIM在建筑行业内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利用其解决建筑信息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如信息孤岛、信息断层等。此外,BIM在铺设室外地下管线的应用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BIM将室外地下管线与市政建设信息化连接起来。从室外地下管线入手,对BIM延伸到市政信息化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出一些应用初探,借以探讨室外地下管线与BIM信息之间联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