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地震解释角度看,层拉平是一种古地表重建技术。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地震层拉平无法精确恢复倾斜地层厚度、压实地层厚度和地层水平伸缩量。为此,从地震层拉平的技术原理出发,首先将该技术与其他恢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然后通过增加地质条件约束或对原有技术方案进行改进,最大限度地降低恢复误差对恢复结果的影响,使地震层拉平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地震解释的各个环节。并得出如下结论:①在楔状层序顶、底界面夹角小于15°、地层间隔厚度小于1000m的条件下,可利用沿层切片近似代替地层切片预测薄储层; ②当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压实作用差异较小时,可先利用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剥蚀地层厚度,进而利用修正的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③对于一般地区而言,恢复主成藏期的古构造形态不用再做压实校正,在提高恢复精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古构造恢复的油气地质意义;④针对构造变形不甚强烈地区,可利用地震层拉平技术近似代替平衡剖面分析构造演化。这些结论可进一步促进地震层拉平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震资料解释数据,通过层拉平技术、古地层厚度计算可以实现古构造恢复和构造演化的精细研究.该技术是在研究地层及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基础上,通过对多口探井制作合成记录,从而准确标定出主要目的层的反射波组,再利用地震剖面层拉平技术研究不同层的构造剖面演化,利用目的层底、顶的三维地震解释数据恢复关键沉积构造期的古构造形态并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库车坳陷盐下构造油气勘探中,因受上覆地层构造形态和层速度结构的影响,在时间剖面里发生畸变而形成假构造,与地下实际构造形态存在很大差异。变速成图过程包括构造建模和速度场建立这两部分,而速度场精度成为影响圈闭落实精度"瓶颈"之一。采用多种有关的速度信息(测井、地震、沉积相、构造、压实及应力)建立的速度场,具有高的精度,更能反映地层速度的纵横向变化。为变速成图提供准确的速度模型,有效地校正时间剖面上的构造畸变现象,从而提高构造圈闭落实精度。  相似文献   

4.
断陷盆地剥蚀厚度恢复的构造沉积综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为断陷盆地,珠琼二幕和南海运动使古近系的文昌组和恩平组遭受区域性剥蚀,之后进入持续海相沉积阶段,剥蚀前的地层古地温场、声波时差等特征被再次沉积改变,利用常规剥蚀恢复方法无法准确恢复文昌组和恩平组的剥蚀厚度。针对此,提出了构造沉积综合法。在分析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的基础上,从剥蚀动力学角度出发,采用地震最小剥蚀厚度、构造沉积综合法剥蚀厚度、单井剥蚀厚度和井震关系的研究思路,进行剥蚀厚度恢复。对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剥蚀厚度恢复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文昌组受剥蚀作用较强,在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剥蚀厚度较大;恩平组受剥蚀作用较弱,剥蚀厚度较薄。该方法对恢复断陷盆地剥蚀厚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剥蚀改造强烈,它改变着断块的几何形态、岩石体积和地层分布。此外,盆地在新生代拉张的同时,伴有剪切变形,这使垂直于构造线的剖面的岩石总面积,在变形前后发生变化。这两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古地质构造恢复的质量。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例,根据拉伸构造区的地质特点,提出以地质恢复为基础,地质恢复与几何作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此法将非刚性翘倾断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恢复已被剥蚀的岩石,消除后期构造变动的改造,重塑各断块的初始形态,然后从断块→剖面→平面和空间→时间逐步恢复古地质构造,再现拉伸构造区古地质构造面貌,求取拉伸量,建立高质量的平衡剖面。   相似文献   

6.
利用构造恢复原理制作古构造演化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构造恢复原理,提出用“构造恢复法”来研究川西地区(复杂构造地区)的构造演化,它是一种新的构造演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模拟地层沉积演化过程的逆过程,通过“去断层恢复”、“去褶皱恢复”、“去压实恢复”等方法,将目的层构造形态逐渐恢复到刚沉积时的构造形态,从而得到不同地质时期目的层的“古构造图”。用该方法制作的古构造图成图精度有较大提高,在复杂构造地区也能较好地进行构造演化分析,并且在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构造演化分析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视频率是地震资料解释参考的重要信息。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地震剖面视频率和构造演化、构造控制沉积、构造抬升剥蚀、不同期构造作用强烈程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因素是影响地震剖面视频率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通过控制沉积地层结构和后期对地层结构的改造两方面来影响的。视频率横向上突然变化往往反映的是断层,其纵向上的突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整合面。用视频率突变面作为地震资料解释的构造不整合面,尤其是平行不整合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控制因素及有利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川东石炭系实钻资料,结合前人资料对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沉积相是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次要控制因素,而古岩溶、古构造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在此过程中,根据黄龙组残余厚度分布状况提供的岩溶剥蚀强度信息、经压实恢复上覆梁山组碳质泥岩等厚度图反映的黄龙组顶面侵蚀地形变化印模及由岩溶相组合特征所显示的古水文条件,恢复了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在分析古岩溶地貌单元古水文状况、溶蚀方式和强度、古构造及古岩溶厚度的基础上,对川东内古岩溶进行了区块划分。最后综合了各种资料,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根据川东石炭系实钻资料,结合前人资料对石炭系地层一构造复合圈闭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古岩溶、古构造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在此过程中,根据黄龙组残余厚度分布状况提供的岩溶剥蚀强度信息、经压实恢复上覆梁山组碳质泥岩等厚度图反映的黄龙组顶面侵蚀地形变化印模及由岩溶相组合特征所显示的古水文条件,恢复了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在分析古岩溶地貌单元古水文状况、溶蚀方式和强度、古构造及古岩溶厚度的基础上,对川东内古岩溶进行了区块划分并对川东石炭系地层-构造复合圈闭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考虑断层发育史并适用于欠压实的地史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广仁 《石油学报》2002,23(1):24-26
在盆地模拟系统中,地史模型的功能是重建油气盆地的沉积史和构造史.其模拟方法分为正演和反演两种类型.正演是指从古到今恢复地史,如超压技术,适用于欠压实带;反演是指由今溯古恢复地史,如回剥技术,适用于正常压实带.回剥技术的优点是精度高,缺点是因未考虑超压而不适用于欠压实带.相反,超压技术的优点是适用于欠压实带,缺点是精度低.作者首先提出的回剥与超压相结合的技术,既考虑超压又确保精度,其主要思路是:从已知的盆地现状出发,先采用回剥技术,由今溯古重建各地层的地史;然后对各地层进行超压计算,从古到今修正回剥技术所得的地史.为确保重建精度,地史模型应考虑尽可能多的地质现象,如沉积间断、沉积压实、欠压实(超压)、单层剥蚀、多层连续剥蚀、断层及古水深等,其中断层发育史的模拟最难实现.提出了考虑断层发育史的回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与油气的成烃、成藏关系密切,但目前已有的古构造恢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 限性,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开发。该文分析总结了古构造恢复方法发展至今形成的“宝塔图”法、厚度图法、 平衡剖面法、地震属性恢复古构造法、三维空间古构造恢复法、同一变形体古构造恢复法等诸多方法,并 分别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剥蚀量恢复、去断层、去褶皱、去压实校正 及古水深校正等是古构造恢复中的关键技术,能否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将直接影响到古构造恢复的准确 性。文中对这些关键技术作了详细分析,此外还归纳了古构造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古构造恢 复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韩文明 《海洋石油》2014,34(2):30-36
从实际问题出发,扼要阐述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着重探讨了其应用研究.在介绍了与平衡剖面有关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平衡剖面技术的研究流程和平衡剖面结果的评价标准,结合缅甸区块实际资料深入探讨其在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模式建立和检验调整地震解释以及在恢复挤压构造发育史方面的应用情况,显示了其在缅甸区块叠瓦状断层转折褶皱的良好应用效果,并获得剖面的水平延展量,同时也认识到许多潜在的客观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地表高差变化大的地区,地震资料处理已较普遍地采用以浮动基准面为参考面的处理方法。如何对这种资料进行解释成图,文中提出了两种归位到水平基准上的校正方法,并给出了校正公式。为消除填充速度的影响,提出建立高精度平均速度场的方法。指出解释成果时,要注意是针对何种参考面,否则由于构造形态有较大差别,而给钻探工作造成陷阱。  相似文献   

14.
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沿东西方向埋深相差小于1 km,但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差异大。储层平均孔隙度相差3倍,渗透率至少相差一个数量级。自西向东,微孔隙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粒间孔逐渐增加。研究区内构造应力对储层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自西向东选取迪北102井、依南5井、吐孜4井和吐东2井阿合组粗粒长石岩屑砂岩样品开展分析,探讨了一种既考虑岩石表观体积变化、又考虑杂基体积变化的模型来定量分析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程度。结合埋藏史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用深时指数和伸缩率参数开展回归分析,区分出横向挤压和垂向压实对储层的破坏程度,比较了构造挤压作用对储层孔隙空间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自西向东阿合组储层的压实减孔率逐渐减小;构造挤压减孔在压实减孔中占比呈两侧高、中部低;构造裂缝对储层的改善程度远远小于构造挤压对储层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5.
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沿东西方向埋深相差小于1 km,但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差异大。储层平均孔隙度相差3倍,渗透率至少相差一个数量级。自西向东,微孔隙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粒间孔逐渐增加。研究区内构造应力对储层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自西向东选取迪北102井、依南5井、吐孜4井和吐东2井阿合组粗粒长石岩屑砂岩样品开展分析,探讨了一种既考虑岩石表观体积变化、又考虑杂基体积变化的模型来定量分析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程度。结合埋藏史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用深时指数和伸缩率参数开展回归分析,区分出横向挤压和垂向压实对储层的破坏程度,比较了构造挤压作用对储层孔隙空间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自西向东阿合组储层的压实减孔率逐渐减小;构造挤压减孔在压实减孔中占比呈两侧高、中部低;构造裂缝对储层的改善程度远远小于构造挤压对储层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含水逐渐升高,生产压差和采液强度不断增大,导致油井出砂加剧,生产中滤砂管被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采用水平井分段砾石充填防砂技术,裸眼部分通过管外封隔器分段、逆向砾石充填的方案,将长水平段分成若干个小井段进行分段分次充填施工,可以大幅度提高水平井裸眼长井段砾石充填密实效果,减缓或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防砂筛管被堵塞,提高长水平段水平井的防砂效果和寿命。现场应用表明,水平井裸眼分段充填防砂工艺成熟可靠,可有效提高长水平段水平井的充填效果和安全性,是长水平段水平井提高防砂质量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三维地震速度场建立技术——以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构造地区,由于受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体,还存在大量低幅度构造,其速度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也很大。用传统的Dix公式变速成图方法所用的地震叠加速度不准确,不适合于高陡倾角地层的速度转换,构造图的精度也较低。模型层析法变速空校成图方法是一种解决高陡构造速度计算的方法,其能够消除地表结构复杂、地下地层倾角大、层速度纵横变化大等因素对构造形态及构造高点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是基于解释数据来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的,解释层位不足以描述全区构造变化特征时,建立初始模型的效果较差,会造成速度运算错误。因此,单一使用一种方法无法较好解决全区构造成图问题。针对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的情况,采用Dix公式法和模型层析法分区建立速度场变速成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在地质导向钻前建模过程时,通常利用水平井附近的多口邻井确定钻遇地层的深度及方位,该层的井间横向构造起伏可以利用解释层位来控制趋势;当井眼处测井解释的深度与解释的地震层位深度有差异时,建立的前导模型将有很大的误差。此文采用测井地震联合建模的方法来控制误差范围。该方法首先利用测井解释结果对大套的地震解释层位进行校正,根据每口井解释的小层厚度,利用滑动平均算法构造小层等厚体数据,然后利用校正后的地震解释层位横向约束控制地层起伏,建立每一地质小层的构造图,以此提高地质导向水平井着陆精度。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会大大减小误差,能把模型误差控制在2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长水平段水平井能够增加钻遇油层的长度和数量,提高单井油气开采量,在薄油层开发、海油陆采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由于水平段过长,钻进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摩阻问题。以胜利油田某长水平段水平井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从井身剖面结构参数优化、钻井作业参数优选等方面,分析其对摩阻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案例井造斜段曲率半径对长水平段水平井摩阻影响较为明显,应综合考虑地层特点、造斜率控制难度以及后期送钻能力进行合理选取;起钻过快会导致钻柱与造斜段上井壁摩擦严重,下钻时应平衡下入效率、钻柱变形和摩阻的关系,防止遇阻;复合钻进时低速区的转盘转速不会引起摩阻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樊家地区沙三段地层为高青扇三角洲的前缘相沉积,发育了一系列互不连通的浊流砂体,浊流砂体在地震剖面上以弱能量、叠瓦状、短同相轴出现。利用合成记录、VSP、道积分剖面对浊流砂体进行标定和定量解释,求得砂体的厚度图和消除了火成岩影响的精细构造图。在此基础上,参考钻井、测井资料,对砂体的形态、分布及含油情况进行综合解释和油藏描述,预测了砂体的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经钻井证实,该区的油藏描述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