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2)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步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聆听,艺术性地感受音乐,并能在欣赏中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除需要有对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力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正>不知道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过被恐怖的音乐吓一大跳,或被搞笑的动画音乐逗乐的情形呢?音乐中各种各样的"小情绪"也同样带给了听众们不同的情绪感受。上一期我们感受了音乐家笔下或幽默或讽刺的欢乐,以及命运与黄河咆哮的怒火。本期,音符们将化身为忧伤的精灵,向听众诉说着心中的思念与向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对一切音乐现象的认识,应该首先从感受出发。感受音乐学是一门关于音乐和感受之间的关系的新的学科,它的提出,无疑是对音乐学理论的又一丰富。本文从音乐的本质、属性、特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感受音乐学基本理论,分析感受之于音乐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0)
现在律动教学法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在律动教学法的应用最早是在启蒙教育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感受音乐节拍,初步形成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身心全面投入到音乐中。后来被广泛地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也应该广泛地进行应用,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让高校青年学生感受音乐中最感染人的节奏和节拍,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音乐中,深入地感受音乐的真谛和音乐的韵律,理解音乐的魅力和音乐的实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
音乐是听觉艺术,人对音乐的感受、认识、理解都是从听开始的。听觉训练是学生认识、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基础训练。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巧有了很大提高,形式的多样化、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很高,只有坚持长期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试就训练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回忆音乐     
《Planning》2013,(1)
<正>我一直在想,那些曾经带给我震撼、享受和安慰的音乐——它们通常是一些片断,一旦我试图用文字来陈述这些感受时,我是否已经远离了它们。它们来自天国,由一些特殊的人所记录,并且传达给我们,使我们在感动之余,还想用音乐之外的方式向其他人转述我们的感受。这些衍生的东西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文字的描述中,虽然我们的感受会显得繁复,时间却是被压缩了的,而当我们聆听音乐时,时间却是绵延的。它向着一个方向或者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往往只能用一些笼统的词语来形容。图形谱的使用变抽象为具体,把音乐形象表达得恰到好处,不仅提高了音乐记忆,还强化了音乐审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在初中音乐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是音乐课程开展的核心内容,还是能否有效开展音乐鉴赏课程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还能够强化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室内环境艺术”专栏开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设计,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内容复杂的艺术门类。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是能通过预定的系列安排,达到预期的目的,进入预期的境界,感受预期的气氛。凡是艺术均是如此,音乐是这样,戏剧是这样,室内设计也是这样。 建筑物的外观,往往只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只能欣赏外形;而室内则不然,除了视觉上的感受,还直接接触人体,有生理上、物质上的感受。人类是于自然环境中成长演变而来的。自有了建筑之后,人开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8):198-199
感受与欣赏在中小学的音乐学习领域中居于基础地位,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感受音乐,即感知与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即理解与判断音乐。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感受音乐及欣赏音乐的能力,可以大大促进中小学生情感的丰富,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