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冷榨(≤65℃)毛荼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备无色化妆品用茶油的脱色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复合脱色剂用量为3.5%(m/m),竹炭和活性白土的比例为2:1(m/m),温度为60℃,时间为30 min,最大脱色率达(98.2±0.1)%(n=4),其中复合脱色剂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常温见光与常温不见光条件下,在存放后期会轻度返色,但在低温见光与低温不见光条件下,无色冷榨茶油的色泽值在整个试验期(90 d)没有变化(YOR0)。与文献报道的化妆品用茶油和医用茶油相比,本研究制得的无色冷榨茶油样品品质更佳。所建立工艺的脱色效率高,且在低温下进行,可最大限度保护冷榨茶油中生物活性成分免遭破坏。为保证无色冷榨茶油品质的稳定,应低温避光保存。所制得无色冷榨茶油是制备护肤美容品的极佳原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脱色对冷榨茶油品质的影响,以冷榨(≤65℃)毛茶油为原料,采用竹炭/活性白土复合脱色剂脱色,测定脱色前后茶油的理化指标、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感官品质以及流变学性能。本研究采用的脱色工艺能使冷榨茶油达到无色状态(Y0R0),经脱色后,其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降至0.05 mg·g-1和0.52 mmol·kg-1,处于非常低的水平;除类胡萝卜素以外,脱色对茶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均无明显影响;脱色后,冷榨茶油的风味值仅为0.3分,接近无味状态;而且,脱色也未改变冷榨茶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此外,脱色对茶油的流变学性能亦无明显影响。脱色处理不仅能使冷榨茶油满足化妆品用油无色、无味的要求,且不会破坏茶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还能提高其保存性能,并对冷榨茶油的其他重要品质特性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茶油及其贮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工艺萃取茶油,茶油得率为25.19%,提取率为97.62%,萃取后茶粕的含油率仅为0.63%。当油茶籽水分含量控制在3.8%以下时,茶油得率可维持在25.5%以上。茶油贮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玻璃瓶贮藏、避光贮藏和冷藏(4℃)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减缓贮藏期间茶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上升,延缓茶油酸败。其中,冷藏可明显降低茶油的酸败速度;而光照对茶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与避光贮藏相比无明显区别。另外,比较不同提取工艺的茶油的贮藏稳定性,发现压榨工艺的茶油酸败程度最为严重,而低温连续相变茶油品质维持的最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茶油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辉  赵曼丽  范亚苇  邓泽元  熊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67-269,274
通过茶油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部分功能性成分含量,比较水酶法、水代法、压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以及有机溶剂浸出法所得茶油的品质。结果表明,水代法和水酶法茶油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相近,并优于其他方法所提茶油。茶油中的维生素E(VE)几乎全部是α-VE。压榨茶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VE含量最低;超临界提取的茶油中VE含量最高,水代法、水酶法与浸出法所得茶油角鲨烯和VE含量相近。各方法提取的茶油中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压榨油茶籽油中掺入浸出油茶籽油的定量检测问题。方法:采用HS-SPME-GC-MS法对精炼浸出茶油和3种添加香精浸出茶油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将4种原香茶油和10种烤香茶油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与浸出茶油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进行对比,用浸出茶油中特有的香气成分作为特征数据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并建立LDA模型。结果:精炼浸出茶油中关键挥发性成分依次为(E)-2-癸烯醛、辛醛、(E)-2-壬烯醛和壬醛;3种添加香精的浸出茶油中特有的香精香气成分为2-甲氧基-3-甲基吡嗪、甲基环戊烯醇酮和2-甲基吡嗪。LDA模型对原香及烤香茶油的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84.0%和83.6%,能够鉴别原香及烤香茶油中掺伪比例为10%及以上的浸出茶油。结论:原香茶油的LDA模型能够很好地鉴别出添加茶油香精的浸出茶油,但烤香茶油的模型无法鉴别。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炒籽温度对茶油关键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比较海南和湖南两地产热榨茶油的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和差异,通过HS-SPME-GC-MS分析海南茶油及不同炒籽温度处理的湖南茶油的香气成分组成,计算ROAV值确定其关键香气成分,并进行感官分析,建立PLS模型。结果表明,海南茶油和湖南炒籽茶油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为(E)-2-癸烯醛、壬醛、苯乙醛、2,5-二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随着炒籽温度升高,炒籽茶油的黄色评分降低,红色、褐色显著升高,茶油清香味逐渐减少,烤香味逐渐增加;海南茶油均具有较强的茶油清香味和烤香味,湖南炒籽茶油在较高温度处理下会产生相似的烤香味,但茶油清香味普遍低于海南茶油,因此湖南产茶籽通过海南传统高温炒籽方法制得的茶油,其香气与海南茶油仍有一定的区别。此外,对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建立PLS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90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热榨茶油香气品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贵州省玉屏县消费者对茶油认知和购买行为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表明:茶油价格、茶油口味、受教育程度、性别等因素对购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消费者对茶油功效了解度低;购买茶油的渠道主要是托人找散户茶农购买粗加工的茶油。提出打造民族特色品牌、依托旅游景区提升知名度、提高油茶林产量等途径促进消费者对茶油的认知和购买水平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精炼工艺对茶油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茶油精炼工艺各个过程中茶油脂肪酸的组成和变化及茶油精炼过程中副产物游离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精炼工艺各步骤参数对茶油脂肪酸有重要影响,加工工艺不同,茶油的脂肪酸组成也有一定的变化.相比压榨荼油,茶粕浸出茶油的脂肪酸组成较压榨茶油成分复杂,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游离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与茶油的脂肪酸组成相似,但副产物游离脂肪酸中9t/11t 18:1含量却明显增加,高达4.132%,显著高于茶油的0.342%.  相似文献   

9.
对现行中国茶油质量标准与品质安全控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茶油品质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讨论现行油茶籽油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和品质构成及其变化规律,分析茶油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对建立现代茶油加工体系的几点建议,为茶油质量标准的制订、加工企业的茶油品质控制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氢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掺假茶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婷  陈倩  闫小丽  朱梦婷  陈奕  谢明勇 《食品科学》2018,39(22):241-248
摘 要:以纯茶油和掺假茶油(掺入大豆油、玉米油)作为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象,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处理核磁数据,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茶油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纯茶油和掺假茶油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上有较好地区分,且掺假样品随掺假比例在图中呈规律性分布,但少部分低体积分数的掺假油与纯茶油重叠。而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法可以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在该模型中,纯茶油的判别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采用PLS可实现对茶油掺假水平的准确定量测定。该方法可简单、快速地用于茶油的掺假鉴别,在茶油品质控制及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丁醇提取油茶饼粕中茶油和茶皂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冷榨油茶饼粕,采用正丁醇提取冷榨饼粕中的茶油和茶皂素,对浸提时间、次数、温度以及料液比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利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优化。用气质联用仪对试验提取的茶油和冷榨茶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浸提次数4次、料液比1∶1.36、温度80℃、浸提时间2.57 h条件下,茶油提取率(92.88±1.41)%,茶皂素提取率(43.2±0.94)%。通过气质分析发现,正丁醇提取的茶油和冷榨茶油的化学成分相似,表明正丁醇法提取的茶油能很好的保持茶油原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茶油,因含茶多酚、山茶甙、山茶皂甙和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人们将它誉为“长寿油”、“血管清道夫”、“天然脑白金”,近年来市场销量猛增。但由于目前茶油原料全部取自天然野生油茶树,产量十分有限;加之茶油对肌肤有抗衰老作用,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化妆品的绝佳原料,茶油出口量迅速增加;尤其是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近年来多次组团到我国考察茶油资源,仅这几个国家从我国最大的茶油出口企业——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采购的茶油就多达数百吨,一家日本公司还在本国抢注“绿海”茶油商标。茶油价格因此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茶油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茶油时,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茶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5MPa,温度40℃,萃取时间为2.5h时,茶油的提取率达到97.5%.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茶油的提取,可简化精炼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成品油损失,有效地保持茶油原有的香气和风味,提高茶油品质.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茶油精炼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注射用茶油的质量要求,提出了适合中小型油厂生产注射用茶油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讨了注射用茶油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研究我国主要红花茶油的品质特性,选择目前规模化种植面积较大的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为研究对象,测定种仁含油率、油脂的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种仁中含油率最高,达到68.53%,其油脂的理化指标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综合评分也是最高的,分别为0.892和1.000;3种红花茶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大,均以油酸为主,浙江红花茶油、腾冲红花茶油、广宁红花茶油中油酸的含量分别为79.1%、72.3%、75.7%,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以浙江红花茶油和广宁红花茶油较高,分别为86.7%、86.9%。综合来看,浙江红花茶油的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6.
茶油是中国特有木本油料,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但加工过程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会影响茶油质量。分别对采用低温压榨、高温压榨、溶剂浸出、超临界CO2萃取和水酶法5种制备工艺生产的毛油中15种PAHs组成与含量进行研究,并对无PAHs的茶油(0.1μg/kg)进行不同温度的模拟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压榨、超临界CO2萃取和水酶法生产的茶油中PAHs含量甚微,高温压榨和溶剂浸出法生产的茶油中有部分PAHs检出,并超出相关中国或国际标准限量要求;随着模拟处理温度的升高,茶油中PAHs检出种类、含量呈上升趋势。茶油加工工艺与PAHs组成、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高温是导致茶油中PAHs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茶油贮藏品质,该文以过氧化值、酸价、TBA、K232、K270等为指标,研究了光照条件、包装容器材料对茶油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对茶油的品质有显著影响,避光条件下贮藏的茶油各项质量指标均优于自然光和日光灯下贮藏的茶油。避光条件下,PET、PP、玻璃3种容器材料盛装的茶油,以玻璃瓶其品质最好,贮藏75 d,其过氧化值、酸价、TBA、K232和K270分别为13.29 mmol/kg、0.62 mg/g、0.664 mg/kg、2.47和0.3,与初始值相比,增幅均小于其余2种容器材料。说明茶油适宜采用玻璃容器盛装,并在避光下贮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茶油品质指标对贮藏稳定性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K232、TBA、过氧化值影响较大,可以解释茶油贮藏过程中79.85%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现对茶油中掺入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的掺伪检测。方法:采用电子鼻检测平台对茶油中分别掺入不同比例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进行掺伪检测,运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茶油掺伪定性鉴别分析,并使用多层感知器(MLP)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茶油掺伪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最佳输入参数下的SVM对茶油掺伪鉴别准确率高于LDA,其平均精确率、平均召回率、平均F-分数分别为94.85%,96.11%,95.34%,比LDA的提高了5.17%,4.44%,5.29%;MLP对茶油掺伪比例预测结果优于PLSR,对于掺入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的茶油,MLP预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0.99,0.9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02%,1.45%,3.74%。结论:基于电子鼻平台建立的SVM茶油掺伪鉴别模型和MLP茶油掺伪比例预测模型可有效实现茶油的鉴伪。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富硒对茶油主要化学特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硒茶油兼具茶油与硒的营养保健功能,施肥富硒不仅能达到富硒的目的,而且对茶油品质也有所影响。根据前期研究改良了施肥富硒方案,进一步探究施肥富硒对茶油品质的影响,为茶油施肥富硒技术的研究及施肥富硒茶油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改良后的富硒方案显著提高了茶油中的硒含量,平均硒含量为0.0422 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茶油。(2)随着茶油硒含量的提高,其过氧化值、酸值均随之降低,氧化稳定性增强。(3)茶油碘值、皂化值、脂肪酸组成并未随着硒含量的提高呈现一定规律。(4)富硒茶油的平均角鲨烯含量、总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含量分别为9.636、38.351 mg/100 g,显著高于对照组茶油,且随着硒含量的增加,茶油中角鲨烯和总甾醇量均显著升高。施肥富硒可显著提高茶油的硒含量及功能性成分,增强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茶油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在压榨风味茶油掺浸出茶油的定量预测问题,本文设计高/低两个掺伪梯度,基于挥发性成分,运用Python语言构建定量预测压榨风味(原香和浓香)茶油掺浸出茶油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掺伪梯度下压榨原/浓香茶油样本的定量鉴别PLSR模型的平均R2值均达到了0.998,平均RMSE值为1.127/1.166,大部分样本的相对误差集中在0~0.1之间;低掺伪梯度下压榨原/浓香茶油样本的定量鉴别PLSR模型的平均R2值达到了0.956/0.999,平均RMSE值为0.592/0.094,大部分样本的相对误差集中在0~0.15/0~0.02之间。本文所构建的PLSR模型定量鉴别压榨风味茶油掺浸出茶油的准确率较高,压榨浓香茶油掺浸出茶油的定量鉴别效果要好于压榨原香茶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