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松桃菱锰矿作为研究对象,前期最佳浸出反应条件下,Mn~(2+)的浸出率为98.62%,铁、钙、镁3种离子浸出率分别为40.40%、24.13%、38.77%。实验分别选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三聚磷酸钠、4A分子筛作为添加剂,考察了添加剂用量、添加时间、混合添加剂等因素对锰及主要杂质离子的浸出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得出的最优添加剂为EDTA。EDTA的用量为0.953 0 g时,Mn~(2+)的浸出率为95.18%,Fe~(2+)、Ca~(2+)、Mg~(2+)的浸出率依次为44.42%、0.87%、0.37%,较未添加添加剂时钙、镁浸出率分别减少了96.39%和99.05%。为满足后续工艺要求,用氨水作沉淀剂,确定除铁最佳pH为5.5,Mn~(2+)和Fe~(2+)的回收率分别为89.46%和15.84%。  相似文献   

2.
利用活性污泥作为吸附剂,吸附废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研究了pH值、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活性污泥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废水pH值的变化情况,同时探讨了pH值、 Cu~(2+)和Cd~(2+)初始浓度对活性污泥中可溶性有机物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活性污泥对Pb~(2+)、 Cd~(2+)、 Cu~(2+)、 Zn~(2+)、 Ni~(2+)的最佳吸附pH值在7~9之间。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活性污泥对Zn~(2+)、 Ni~(2+)的吸附率降低,对Cd~(2+)的吸附率升高,对Cu~(2+)的吸附率先升高后降低,对Pb~(2+)的吸附率无显著影响。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离子后溶液的pH值均向中性区域变化。溶解性有机物的产生量随着pH值的增大呈先降低后缓慢升高的趋势。在相同的pH值下溶解性有机物的产生量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用胶体浮选法处理电解钴车间的钴废水和回收钴的可能性。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和捕收剂用量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胶体浮选法处理含钴废水的效果很好,处理后废水含钴在3mg/l以下,pH值小于9.0,达到了地方工业废水排放标准(Co_(2+)<5mg/l,pH6—9)。废水中的钴以浮渣的形式得到回收,回收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应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镀铬溶液中的氟硅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应用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pF—1型氟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以20%醋酸钠作离子强度缓冲剂,在pH5~6范围内,利用工作电池的电动势与F-活度(在10~(-2)~10~(-7)M之间)的对数成线性关系,用来测定镀铬溶液中的氟硅酸的含量。镀铬溶液中的铬酐浓度及可能有的杂质,Fe~(3+)、Cu~(2+)、Cl~-对测定均无影响,回收率可达到101%,与硝酸钍滴定法相比,本法简便、快速,又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除去含铝废液制备超细硅酸铝体系中存在的镁、铁等杂质,本研究基于对离子水解反应的理论分析,通过控制溶液中离子浓度和酸碱度达到除杂目的,并根据样品的化学成份检测结果考察除杂效果.结果表明,陈化pH 值控制在 4.0 左右可以保证铝、硅进入沉淀相,而镁留在液相中洗涤除去.Fe3+ 的存在将难以去除,因此在反应聚合过程中加入少量铝片,防止Fe2+ 的氧化,洗涤除去 Fe2+,从而达到除铁的目的.除杂后所得目标样品中Fe3+ 含量仅为0.037%,Al2O3 和 MgO 的含量也可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湿法磷酸中铝离子、镁离子影响其品质及后续磷酸盐的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研究了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树脂(IER-FC)对湿法磷酸中铝离子和镁离子的吸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IER-FC对Al~(3+)和Mg~(2+)的载荷量分别为0.003 218、0.015 500 g/g,脱除率分别为40%、85%,反应在10 min内达到平衡,反应温度对吸附净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改性膨润土作为吸附剂对含铜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了改性膨润土的加量、溶液的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以及铜离子浓度的起始值对吸附的影响,同时对实际含铜废水进行了吸附处理。结果表明:在pH为6,膨润土用量为1.4 g,温度为40℃的条件下,对40 mg/L的Cu~(2+)废水吸附35 min,Cu~(2+)的去除率可达98.77%,对实际废水Cu~(2+)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络合-超滤技术处理含铜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合剂为聚丙烯酸钠,超滤膜采用芳香聚酰胺膜,研究了络合.超滤处理含铜废水的工艺条件.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条件下聚合物/盒属离子质量比(P/M)、溶液PH、操作压力、运行时间等操作参数对铜离子去除率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pH条件下,Cu~(2+)的截留率随P/M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P/M下,适当提高溶液pH值有利于Cu~(2+)的截留.在溶液pH=6、P/M=22条件下,Cu~(2+)的截留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偏铝酸钠的投加比、pH对二氧化硅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偏铝酸钠除硅时对Ca~(2+)、Mg~(2+)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当pH控制在8.5时对二氧化硅的去除效果最佳,同时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硅的投加质量比在2∶1时即可将废水中的二氧化硅降至5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5%以上。除硅后产水中残留铝离子仅有0.47 mg/L,不会造成铝离子含量的明显上升;在偏铝酸钠除硅过程中对钙离子几乎没有去除作用,而对镁离子有15%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壳聚糖颗粒为固化介质,将单宁和壳聚糖以共价方式结合,制备了壳聚糖固化单宁颗粒吸附剂。采用红外光谱对所得吸附剂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如溶液的pH值、溶液Cu~(2+)离子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溶液的pH值(实验中pH不大于7)和Cu~(2+)离子浓度会提高吸附剂的吸附量;吸附剂对Cu~(2+)离子有较快的吸附速度,6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溶液中共存的Na~+离子会降低吸附剂对Cu~(2+)离子的吸附能力;对Cu~(2+)离子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最大吸附量达到75.23 mg·g~(-1)。  相似文献   

11.
湿法磷酸氨法除杂净化工艺研究表明,当中和反应p H值为4.5时,湿法磷酸中的Fe~(3+)和Al~(3+)杂质脱除率达95%和94%以上,当中和反应p H值为6.0时,湿法磷酸中的F杂质脱除率达59%以上,当中和反应p H值为8.5时,湿法磷酸中的Si和Mg2+杂质脱除率达93%和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浮选-电凝聚方法进行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考察了矿浆pH值、电压强度、浮选时间以及矿浆浓度和电解凝聚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回收率及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富集率对分选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控制矿浆pH值、电压强度、浮选时间及矿浆浓度可调整浮选回收率及煤岩显微组分富集率;电凝聚作用可有效强化煤岩显微组分的浮选分离,该作用受反应过程中铝离子浓度的控制,铝离子浓度越大,絮团生成速率越快;调节阳极电化学反应速率可改变溶液体系中铝离子浓度及其水解形式,进而控制浮选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三种不同阳离子侧链长度的离子液体[C_nMIM]PF_6(其中n=4、6、8),以它们为萃取剂,以双硫腙为螯合剂,构建了离子液体[C_nMIM]PF_6-双硫腙萃取体系。研究了该萃取体系对含铅废水中Pb~(2+)的萃取性能。研究发现,阳离子侧链增加有利于提高Pb~(2+)的萃取效果。另外,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pH值、含铅废水与离子液体的体积比对Pb~(2+)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_8MIM]PF_6-双硫腙萃取体系对含铅废水中Pb~(2+)的萃取率可达93.5%,并且Pb~(2+)萃取率受pH值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田采出污水稀释混配聚合物溶液粘度较低的问题,分析了胜利油田孤东某联合站内的配注水水质特征,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及亚铁离子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评价了除铁剂(IR-1)对配注水中铁离子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低时,其粘度与浓度近似线性关系;微量Fe~(2+)引起聚合物溶液粘度剧烈降低,且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中的降粘率相对较高;除铁剂(IR-1)在投加量为80 mg/L、反应时间为40 min左右时溶液除铁率达到80%左右;经除铁剂(IR-1)处理后的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保粘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5.
《辽宁化工》2021,50(10)
研究了利用P204萃取净化浸钴液后的负载有机相,使用硫酸进行反萃,反萃下来的铜锰液进行深度除铁、铝、锌、钴、铜、钙等杂质,回收硫酸锰,具体工艺包括:取204反萃液,锰质量浓度约为50 g·L~(-1),加入理论量1.2倍的活性氧化锰进行氧化溶液中的Fe2+,锰液加入配制好的硫化钠水溶液进行除锌、钴、铜,再使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5.0进行除铝,加入溶液中Ca~(2+)摩尔浓度2倍的氟化钠,在90℃下反应2 h进行除钙。通过前述工艺铁、锌、钴、铜、铝、钙的净化率高达95%以上。最后以净化除杂后的硫酸锰为锰源,加入配制好的碳酸氢氨溶液使用沉淀法制备碳酸锰,最后通过过滤洗涤得到工业级碳酸锰。结果表明:通过上述除杂工艺,杂质金属离子和钠离子含量均达到工业级碳酸锰的要求,锰的回收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禽类羽毛纤维作为吸附剂,吸附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Cu~(2+)、Zn~(2+)、Ni~(2+)、Pb~(2+)、Cr~(6+)。考察温度、pH值、吸附剂投加量、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等对羽毛纤维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建立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羽毛纤维能吸附重金属离子,随着温度、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大,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降低,羽毛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逐渐提高。随着pH值的升高,羽毛纤维对Cu~(2+)、Zn~(2+)、Ni~(2+)、Pb~(2+)的吸附率提高,对Cr~(6+)的吸附率降低。羽毛纤维对Cu~(2+)、Zn~(2+)、Ni~(2+)、Pb~(2+)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羽毛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顺序为Pb~(2+)>Cu~(2+)>Zn~(2+)>Ni~(2+)>Cr~(6+)。  相似文献   

17.
制定了氯化物锌-钴合金镀液中氯化锌的分析方法。在氨性溶液中加热至沸腾的条件下,用过硫酸铵将Co~(2+)离子氧化成Co~(3+)离子并与NH_3反应生成[Co(NH_3)_6]~(3+)配离子,Fe~(3+)在pH=8~9的条件下生成Fe(OH)_3沉淀,加氟化钠掩蔽Al~(3+)杂质,以Cu-PAN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锌。分析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13%,回收率为99.49%~99.92%,满足容量法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电解锰渣中湿法回收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清水洗渣一铵盐沉淀法从电解锰废渣中回收可溶性锰,探讨了沉淀剂用量、pH值及絮凝剂浓度对Mn~(2+)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CO_3~(2+)):n(Mn~(2+))=1.3:1,pH值为7,絮凝剂浓度为0.4 mg/L,沉淀时间60 min时,电解锰废渣中锰的回收率可达到99.8%以上.回收得到的含锰沉淀物中锰含量达到31%以上,可用于电解锰的生产,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固体二次铝灰为主要原料,通过预处理、酸浸、除铁、浓缩蒸发得到低铁硫酸铝,浸出过程重点考察了浸出时间、温度、酸浓度、配料比等实验条件对铝的浸出率的影响,浸出后采用亚铁氰化钾沉淀法除铁,主要考察了配料比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当硫酸浓度25%~3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100℃,浸出时间6 h,铝灰的铝提取率可达到76%。除铁配料比达到1.4时,除铁效果达到98%,Fe含量仅为0.005%,可得到低铁硫酸铝产品。  相似文献   

20.
戴昌隆 《中国氯碱》1993,(11):32-35
离子膜工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对二次盐水的质量要求相当高,除了对盐水浓度、温度、pH值有较高的要求外,对盐水中的二价金属阳离子的含量有特别的要求。离子膜工艺制碱法要求盐水内含二价金属阳离子总量在50pph以下,其中主要是Ca~(2+)、Mg~(2+)、Sr~(2+)等。实际工业生产中,一般均控制在20pI)b以下。如此高要求,不能采用传统的盐水精制法除去杂质离子。为了达到此要求,各国目前均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盐水进行二次精制处理,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