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绝热性能、外形尺寸与重量、施工工艺、制造成本及维护、使用寿命五个方面对PUH、PUB改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包覆绝热与真空多层绝热的低温液体管道输送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在使用上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对某型号芯一级液氢输送管绝热性能试验系统进行了简介,对如何保证输送管绝热性能试验结果更加符合真实情况等进行了重点阐述,给出了输送管绝热性能试验结果;针对试验结果与CZ-3A液氢输送管试验结果差别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及计算,指出由于试验系统的局限性,CZ-3A液氢输送管及某型号芯一级液氢输送管绝热性能试验结果均不符合真实情况;最后给出了接近真实情况的绝热性能数据和试验系统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应用广泛的堆积型绝热结构低温液体管道,它具有投资小、结构简单、绝热效果明显等特点。并详细介绍了这种绝热结构几项改进措施和理论计算过程,以及该厂新增液氮贮槽工艺管路的改造。图2表1。 相似文献
4.
液氢管路绝热设计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液氢管路绝热设计和使用的经验,着重分析了夹层气体压强与漏热和表观导热系数以及气体压强回升与时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工程设计中绝热性能及真空寿命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列出了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低温导热系数,并且对其影响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还扼要地指出该绝热材料应用于低温工程中的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7.
8.
填充二氧化碳(CO_(2))的真空绝热结构在低温下因其真空度提升而改善绝热性能,有望被用于低温工程的绝热层。建立并验证了填充空气和CO_(2)的真空绝热板的热导率计算模型,并比较采用空气和CO_(2)填充时真空绝热板的绝热性能;针对有填充材料的真空绝热层建立了表观热导率计算模型,预测了不同条件下管道绝热层的表观热导率。结果表明,当其它条件相同且填充物为玻璃纤维时,填充气体为CO_(2)的真空绝热层的表观热导率低于填充空气的绝热层;相较于二氧化硅气凝胶,绝热层内填充玻璃纤维的绝热性能更佳;当CO_(2)填充压力为10 Pa时、绝热层平均温度为140 K时,表观热导率小于1 mW/(m·K);当CO_(2)填充压力为100 Pa、绝热层平均温度为210 K时,该结构用于LNG输运管道绝热层的表观热导率约为聚异氰脲酸酯硬泡(PIR)的1/10。预制的CO_(2)冷凝真空绝热结构在低温工程领域(如低温液体输送管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低温推进剂长时间在轨贮存的要求,搭建了绝热系统地面验证测试装置。本测试装置通过维持高真空及恒壁面温度条件,可以较好地模拟在轨条件;通过贮箱颈管处设置的温度补偿器,有效的屏蔽掉颈管导热漏热。测试装置可实时监测系统中的真空度及壁面温度变化,可对贮箱蒸发排出气体流量和绝热系统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进行测量。针对10 mm硬质聚氨酯泡沫和30层多层绝热的复合绝热系统,在真空度2×10-3Pa,冷热壁面温度分别为96 K和313 K条件下,测得液氮日蒸发率为0.210%,折算液氧日蒸发率为0.156%。 相似文献
11.
12.
低温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热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是非常有效的绝热方式,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的影响因素很多,具体包括反射屏之间隔层的材料特性、反射屏的层数、层密度、真空度、捆扎的松紧程度等。运用热阻网络分析了间隔物为纤维材料的低温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热阻组成,对总热阻中固体导热热阻Rconduction(solid)、辐射换热热阻Rradiation、残余气体导热热阻Rconduction(gas)分别建立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计算推导,得到了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结构总热阻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低温绝热气瓶漏放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绝热气瓶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搭建气瓶漏放气及残余气体分析实验台,开展了室温和低温下容器漏放气和残气分析的实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得出:室温下,气瓶真空夹层内残余气体中H2的含量约为70%,可以利用复合材料扩散放气模型预测低温绝热气瓶的漏放气;低温下,气瓶真空夹层内残余气体中H2的平均含量达到81%,可以利用金属材料扩散放气模型预测低温绝热气瓶的漏放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真空维持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产品的寿命、降低成本和确保产品的可靠性,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液氢液氧加注真空多层绝热管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39A、39B发射场液氢液氧加注真空多层绝热管路的技术特性,评述了管路夹层真空皮获得并长期保持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低温液体储运设备的绝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理设计整体支撑结构,对造成漏热的几条主要途径加以控制.以30 m3液氧储槽为例,用近似的理论计算做绝热设计,得出该储槽漏热小于按国家标准液氧蒸发率计算允许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