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星云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对星云湖流域土地利用信息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体与裸地7种土地类型近30年间的土地利用状况信息,并与湖泊水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星云湖流域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种土地类型均有明显变化,流域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5种。建设用地与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显著,主要占用耕地与草地;草地与裸地面积在逐步减少,大量草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水体面积在小范围内波动,林地覆盖范围变得破碎化;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主要流入来源是草地与林地,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交通运输用地。2)星云湖在1995年前各项水体污染指标变化不明显,为Ⅲ类水质;2000年开始水体污染指标逐步增加,水质类别下降为Ⅳ类,2005年后水体污染指标增加明显,水体恶化显著,水质下降为Ⅴ类,处于中度-重度富营养状态。3)星云湖流域耕地、建设用地与交通运输用地与水体污染均有强烈的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星云湖的水质恶化可能是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的共同作用结果;草地与裸地同水体污染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透水性下垫面对污染物具有明显截留、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市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对于指导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基 于岳阳市 2013—2019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结合重心转移模型、Arc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对 岳阳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岳阳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 主,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由 2013 年至 2019 年增加了 4.05%,其中 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是岳阳市最主要的碳源,林地对碳汇的贡献量最大,同时总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呈现出先 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岳阳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呈现出一转多的特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 重心均集中在岳阳县,整体上均向东南方向转移,转移距离分别为 2.96 km 和 16.15 km;2013—2019 年岳 阳市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效应表现为碳排放增量高于碳吸收增量 5 168 294.63 t,且建设用地侵占 耕地、林地是碳排放总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林地带来的生态效益较为显著,在平衡碳循环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山丘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时空演变及地形梯度效应,以渝东北11个区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覆被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研究区ESV的时空演变及不同地形要素ESV的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覆被以耕地和林地为主,面积占89%以上。随着时间变化,林地、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土地覆被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2)研究区森林ESV占主导地位,面积占67%以上。随着时间变化,ESV逐渐增加,其中水域ESV增加最显著,为39.19亿元,次为林地,17.92亿元,草地和耕地ESV分别减少16.27,2.09亿元。研究区ESV的空间分布呈显著正向自相关关系,高值与低值呈明显集聚特征。(3)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ESV随海拔梯度增加而减少,随坡度和地形起伏度梯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随地形位梯度增加,整体呈波动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规划、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雄安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不清晰的问题,以2005年、2015年和2020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不同时列下,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数量、转变方向,建立RSEI模型,评价研究区生态质量时空特征,并探讨土地利用和生态质量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主要转出类型是耕地和水域,其次是林地;主要转入类型为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转移而来。2015-2020年间,主要转出类型是耕地,其次是林地;主要转入类型为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转移而来。2005年、2015年和2020年RSEI均值分别为0.52,0.43,0.40,生态质量整体维持在“一般”状态,并且有变差的趋势,空间上来看,雄安新区西部生态优于东部,生态质量变好的地区主要是安新县西南部唐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质量的典型贡献是:当地表覆盖为植被时,RSEI指数高;当地表覆盖为裸土地或建设用地时,RSEI指数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情况对流域水循环演变特征的影响,以灾害多发地带的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流域及周边12个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以M-K检验方法为主,分析流域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同时,选取沙颍河流域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1961—2013年,沙颍河流域的年降水量表现为减—增—减的变化趋势,年均气温呈减—增的变化趋势,年潜在蒸散量为下降态势;②年降水量在1982年发生突变,年均气温和年潜在蒸散量分别在2001年和1970年发生突变;③年降水量、年均气温以及年潜在蒸散量的演变周期分别以29、28、28 a为主;④沙颍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林地为主,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发生在耕地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之间,耕地面积逐期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逐期增加。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借助RS和GIS技术对滁州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居民用地和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较小。2000—2015滁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居民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稳定。变化过程主要是耕地转化为居民用地和林地。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滁州市景观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提高,异质性增强。滁州市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城市化和退耕还林是滁州市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8,1994,2003年3期陆地资源卫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和分层信息提取法,提取江苏省新沂市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年间,新沂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筑用地、林地逐年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逐年减少。用地主要以耕地向其它各类用地转移和未利用地向耕地转移为主。林地和建筑用地的动态度较高,耕地和水域的动态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2002年两期TM影像数据,基于马尔可夫模型,借助MAPGIS,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等角度,对沁阳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沁阳市12年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占用耕地来实现的),三者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受退耕还林、耕地动态平衡政策的影响,林地面积增加,部分建设用地、水域、园地通过整理复垦变为耕地.  相似文献   

9.
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GIS技术和Markov模型对江淮丘陵地区滁州市南谯区的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南谯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其次为居民用地和水域,草地面积最小.2000—2015年南谯区土地利用总体上表现为居民用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巢湖流域为例,构建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基于 1980年、1990年、2000 年、2010 年、2020 年五期土地数据,运用转移矩阵与图谱、重心转移,分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特征,运用生态环境效应模型分析生态效应规律。结果表明:①数量上,生活空间面积显著增加,生产空间面积大量减少,生态空间面积相对稳定。②空间上,城镇、工矿、耕地空间重心转移明显,2000 年后土地转移主要集聚在城区。③生态效应上,1990 年后生态质量持续下降,密集的城乡生活空间是主要低值集聚区。④生态贡献率上,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转型为城乡建设空间对耕地、林地、草地的侵占,使其改善的主要转型则为耕地向林地、水域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凤台县张徐地区的土地整理工作可使已建各项目区相互连接成片,对各项目区的进一步配套完善起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张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的调查,分析了该区域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运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清、监督缺失、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方法单一等问题。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从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公平高效的征地程序、完善法律体系、尝试多种安置途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地价评估方法发展回顾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地价评估方法发展回顾及土地市场发育对地价评估方法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地价评估方法,认为我国地价评估方法体系将由间接的地价评估向直接的地价评估,由分类基准地价评估向分区基准地价和标准宗地地价评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在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显现出来.由于土地的承载性和生产性特点,对土地利用实行宏观调控,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中长期土地收购、储备和供应计划是管理和调控城市土地市场,保障房地产市场及国民经济健康、  相似文献   

15.
结合小城镇的特点,分析土地制度对土地置换的效率和模式的影响,探讨小城镇土地置换的特点、置换中存在的问题。从明晰土地权属,完善征地标准,以"土地供给市场化"推进小城镇土地置换市场化运营,加强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的引导作用以及创新土地置换、开发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江苏省68个城市的地价空间分布,发现城市体系地价具有分形特征,并提出若干分形模型:以区域中心的某个城市为圆心,用半径范围内城市面积的和为自变量对地价属性进行分形维数测度;以地价特征排序后的城市面积和作为自变量对地价属性进行分形维数测度.采用软件SPSS为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分形特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变量为半径范围内的城市面积和的分形特征显著且有效,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地价的空间变化与分形维数服从一定的关联关系.此外,发现以地价特征排序后的城市面积和为自变量的分形维数反映不同区域城市地价的等级体系差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天津市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的创新性设想,并从收购储备制度的准备、试运行与完善两个方面阐述了实施步骤、最后,就合理分配收益、收购资金不足、收购价格、储备数量等几个难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城镇土地潜力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城市土地潜力是城市建设者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的基础。本文以唐山市为例,对城镇土地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单元、评价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并基于RS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土地利用潜力分析评价系统,该系统结合了近年来土地信息化管理的科技成果,不仅实现了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功能,还拓展了土地利用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打印输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产生了自然法学、功利主义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以及社会法学等流派。这些理论中蕴含着对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诸如洛克的自由理论、奥斯汀的实在法理论和霍姆斯等的现实主义理论等,因此,从法理学的视角探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理论基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二级地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0—2007年的动态变化分析,揭示了地类的变化特征。并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政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