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银川城市空间发展的目标.在分析银川城市空间发展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市域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区"的未来银川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昆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正在向多中心空间结构发展,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8年昆明市中心城区36 891条餐饮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局域Getis-OrdG~*_i指数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昆明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餐饮活动热点区域及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昆明餐饮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初步形成多中心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显著性热点连片集聚于"老城区",新城区还未形成传统意义上的餐饮热点;住宅小区数量对餐饮业分布影响程度大于公交站点数量与学校数量,对餐饮业分布均存在一定促进作用.传统"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餐饮业发展差异明显,餐饮业布局还需进一步引导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制定城市空间规划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以中国深圳市为例,基于全市2010、2015和2019年兴趣点(point-of-interest, POI)数据,综合考虑功能密度与功能多样性,构建城市中心性指数,基于空间聚类法并结合阈值法,识别不同年份的城市中心,进一步通过区位熵对城市中心的功能类别进行判定,从空间格局、中心级别和功能类别等多个维度对深圳市城市中心体系的空间特征及变迁进行分析,并评估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多中心结构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深圳城市中心体系从原特区内向原特区外蓬勃生长,城市中心性空间格局呈现从原特区内集聚向全市范围均衡发展的总体特征;至2019年末,深圳已形成“1主6副多组团”的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深圳市原有城市中心在面积规模、中心性水平和社会公平性功能占比等层面均强于新兴中心,但差异程度随时间发展逐渐缩小.深圳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城市更新活动的实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均对城市中心体系的形成与变迁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中心识别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可实时评估城市规划实施效果,为城市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态及绿带建设情况 (一)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 按照英国著名学者彼得.霍尔(PeterHall)等学者的归纳,城市空间结构扩展有两种基本的模式:一是单中心圈层式,中心城市处于城市区域的中心位置,城市空间向各个方向等速推进,1944年阿伯克隆比(Abercrombie)主持的大伦敦规划是其典型代表,城市由中心区、环形放射路、封闭绿带和卫星城构成等四个圈层构成;第二种是轴向扩展式,城市以城际间快速交通走廊为轴线呈辐射状扩展,轴线之间穿插楔形绿地,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是其典型代表。我国大城市作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集合中心,往往是人流、物流、资本流的集聚地,功能上的过度集聚使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为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历史地图与Landsat遥感影像图,复原了明光市6个时间截面下城市建成区范围与城市道路网络,综合运用分形理论与空间句法理论,分析了明光市城市外部空间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明光市城市空间扩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成长、加速四个阶段,城市呈扇面状向东北扩展,外部空间形态由简单趋向于复杂,由紧凑趋向于松散;2)城市全局集成核范围不断扩大,集成核向东北方向转移,局部与整体耦合度较好,但新旧城区联系度有待加强;3)城市内外空间协同演变,空间扩展方向与集成核转移方向一致,内外空间发展相互引促进;4)从明晰发展方向、空间集约发展、优化交通网络三个角度为明光市城市空间发展提出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嵩口古镇为研究对象,从事件空间视角梳理嵩口古镇事件空间结构、归纳其演变特征,以期得到古镇事件空间演变机制.运用GIS空间点模式核密度与K函数将嵩口古镇的古代、近代与现代景观空间内事件进行点模式量化,对不同时期的嵩口古镇事件空间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嵩口古镇事件空间已形成明显的事件点核、事件廊道、事件簇群空间单元结构,目前事件空间结构为"一核多心三廊道六簇群".从事件空间视角解析其景观空间的演变,得到更丰富、功能性更强和历史人文更受重视的嵩口古镇事件空间事件类型演变特征;从其事件空间演变机制得出,自然优势为演变的基础,开放发展引导演变的方向,商贸发展为演变的驱动力,交通优化为演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物质载体,其空间扩展时空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城镇化过程以及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至关重要。基于不透水地表数据,从城市空间的形态、结构、过程紧凑三个维度,对长三角地区26个中心城市空间扩展的形态特征、集聚扩散特征、空间扩展模式,以及规模与结构的协同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层面,城市空间呈现出“集聚性的扩散”特征,且在不同时段边缘扩展模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心城市层面,26个中心城市空间集聚发展势头较好,部分核心城市扩展模式率先转型;城市空间扩展中的规模与结构密切关联,随着城市规模增大,城市空间结构紧凑度提升,空间扩展方式也更为集约紧凑。未来城市规划编制重点应从形态控制向空间结构、增长过程控制转向;同时应完善城市空间政策配套,促进紧凑型空间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住区空间模式逐渐解体,大面积封闭式的住区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从历史发展纵轴上分析国内外住区空间模式演变过程及存在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多学科视角横向研究我国住区空间模式及设计要点,提出大开放、小封闭的住区空间模式,为我国住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法进行城市空间集成度的比较与分析,并选取全局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两个参数进行深入解读,评估《商洛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近期与远期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情况与规划方案有一定的偏离.规划方案中城市中心跨越了丹江呈单核心式发展,而实施情况为城市中心由老城区向丹江一侧转移且为双核心式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结构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同城化中的辅城而言,充分发挥城区发展的动力机制,既能有效地承接主城部分外溢的功能,又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其关键是选择合理的空间拓展模式。在研究同城化中辅城空间拓展的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辅城空间拓展的四种模式及其选用范围,为同城化中的辅城空间拓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银川城市空间结构能够良性发展提供依据,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银川市从1980年以来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与经济及城市规划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三大主导因素,各影响因素与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变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对银川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提出了银川城市空间今后重点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推进空间功能分工是当前区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地区差距的关系问题仍然有待验证。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小地理空间范围内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地区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的地区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特征,且长三角和滇中城市群目前处在倒"U"型曲线的右侧阶段,地区差距处于缩小阶段;其余城市群均处于地区差距仍然在扩大的阶段。因此,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理想空间始终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内在追求,建构其可操作性的概念,是当今城市规划的一种选择。理想空间具有两种认知途径,其一是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层面的理想空间模式;其二是特定地域的城市理想空间模式。地域性"理想空间"是被时代的族群或群体认同的某种想像的空间模式。理想空间具有动态性、差异性和超越规划的本质特征,是推动城市形态演化的方向性动力。武汉城市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折射出其理想空间模式经历了从沙州-公园化-整体化的演化轨迹。从城市形态历史演变角度研究其理想空间,对促进城市形态演变人文化、指导城市变迁、追寻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变动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在系统阐述城市化及城市空间区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分析了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而探寻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并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合肥的居住空间主要受到交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航空运输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对航空运输网络的研究已成为分析城市体系格局的重要视角. 基于2016年全国207个主要机场的航空客运数据,运用ArcGIS、社会网络等分析方法,探讨了航空网络视角下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联系. 研究发现:从等级结构上看,全国共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方性中心城市4个等级,城市数量自上而下递增,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为中心,全国城市体系形成近菱形网络结构; 从空间联系上看,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全国城市的空间联系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性,东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联系强度,长三角城市群为全国的核心,全国呈现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多中心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连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岸开放带的纽带,其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湘江流域分布有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534个建制镇,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处于极化阶段,点轴走廊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镇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轴线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为了实现湘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采取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使水系成为区域联系开放性通道,并加强不同等级的城镇建设,构建“一区三圈四轴”的开放性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国家提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大西安,对西安来讲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闻名世界的东方古都,大西安的规划建设应在西安优秀的城市规划传统上发展起来.本文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视野分析了西安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定位,总结了西安历代城市设计的历史经验和北京、巴黎等名城规划的启示,提出了大西安应在延续现有城市轴线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城市...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微观角度对城市空间形成的客观机制进行解析,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以温岭市区为实例,研究了城市空间各阶段演化过程,对建设用地结构及规划许可证发放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建设项目的空间分布数据为出发点,利用网格系统建立空间数据模型,探讨了中小城市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项目与城市空间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温岭市区城市空间演化和建设项目布局特征基本吻合,建设项目不同的选址布局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促进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演化,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应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改善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体制.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是城市科学研究中较活跃、成果较丰富的领域之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北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并提出了强化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二级城市、协调行政管理、合理进行区域规划、构建网络型城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