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搁置的时间,考证认为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法部奏准的<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实际取代了草案的立法空缺,而光绪三十四年九月法部继续覆议的奏折是以清朝官场传统的方式宣布草案退出覆议程序.因此,草案搁置的确切时间点应该是在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因为此时法部进呈的继续覆议奏折标志着草案以体面的方式宣告退出法案覆议程序.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案件快审快裁、繁简分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拟增设民事小额诉讼程序规定,小额诉讼程序审理诉讼标的额为人民币5000元以下的民事案件.在未对案件性质和种类作出限制的情况下,只以诉讼标的额来决定是否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根本无法实现其方便、快捷、对案件繁简分流、低成本地实现正义的司法目标.建议我国民事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宜采用“概括+列举+排除”为主,经验判断为辅的模式确定  相似文献   

3.
释明一直是实务界和学术界讨论不休的话题。学术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释明与辩论主义的关系、在实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中起到的作用、在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中分别以怎样的性质存在等几个方面。释明是大陆法系国家特有的制度,而为了填补对抗制的缺漏并实现诉讼效率的提升,美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出现了释明的相关应用,实现了两大法系诉讼理论的交融。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现行法律《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定》都对释明有相关的解释,普遍认为,《证据规定》第三条、第三十五条属于释明范畴。文章借助比较法研究,针对释明的一些普通观点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对我国释明制度的实践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按照赫伯特·帕克对刑事程序模式的分类,比较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在刑事诉讼目的及其实现手段上的差异。美国坚持正当程序模式,日本受到了美国的一些影响,但实际实施的仍然是以职权主义为背景的刑事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对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讨论正处于热潮之中,很多学提出了增设“小额诉讼程序”的设想。本拟从国外小额诉讼制度的特点、我国学主张设置的理由及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和实践中操作效果这几个方面的探讨,来论证“小额诉讼制度”在我国设置的不必要性,并提出简易程序完善的设想,以期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方面经历了谨慎推行与大力推行两大阶段。根据试点期间我国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来看,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权及所处的强势地位,使其在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上相较于其他社会主体具有较大优势。总结出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点及主要原因后,提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当以社会力量为主,国家力量为辅,从现实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当坚持"必要性原则",另一方面,应当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社会力量作为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我国刑事诉讼从强制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转型,但是我国的检察机关集控诉和法律监督职能于一身,将破坏控辩平等这一基本诉讼结构。检察机关当事人化的命题主张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重新探讨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问题,将检察机关还原为承担控诉职能的一方当事人,进而将其职权进行调整,以期在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审判中立的诉讼结构框架内,实现诉讼公正,切实发挥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前,《行政诉讼法》及《民事诉讼法》已经增加检察机关可以作为原告提起公益诉讼的规定。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可避免会造成民事诉讼"等腰三角形"平衡结构的失衡,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角色,不仅会使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也与民事诉讼的本质根本背离。回归到我国现行体制下的检察权,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仍面临权能基础缺失的问题,因此检察机关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是否真正具有合理性,仍面临来自其自身性质、权能限制、程序公正等诸多方面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刑事被害人合法民事权益的保护,但由于立法规定的比较简单,该制度在司法适用时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修订和完善该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构建和解制度,有助于缓和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之间紧张的关系乃至仇恨,恢复稳定的社会关系,更好地实现我国刑事立法的意图.在构建和解制度时,应当注意保障各诉讼主体的权利,设置必要的监督机制,在实现司法效率的同时,确保司法的正义和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