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石油普查详查勘探中,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找礁的一种主要手段,而地震地层学是解释上的重要课题。文中对地震工作从测线布置、数据采集、处理到解释提供了一些方法。对于复杂构造和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则使用三维面积勘探和地震地层岩性解释最为有效。多种物探方法和解释主要是指三维地震,VSP、全波声波测井、合成记录、合成声波测井、合成VSP和新发展的地震层析成像法等。文中扼要地介绍了这些方法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根据不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释礁的三维详细构造形态、确定礁与围岩的边界和礁内油气藏等,文中对各种方法提供的例子作了简单介绍。最后提出对我国找礁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陡构造在四川油气地震勘探中占有重要地位。陡构造地形复杂,出露地层岩性变化大,反射界面陡曲,层状结构被断层切割,表层和深处地震地质条件复杂;记录剖面多变,图象奇异,资料处理和解释有若干特殊性。文中介绍了陡构造山区动静校正的做法,在各种偏移方法中,肯定了变范围等效速度二维绕射扫描偏移的效果,指出各种偏移的局限性;比较了影象追踪法;提出以变范围偏移做初始模型结合正演,逐次逼近求得相对准确的地质解释剖面,以及应用变范围等效速度偏移使复杂的深部断块基本归位,影象射线追踪将构造高点归位。通过实例说明对陡构造山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技术已有显著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是一种日趋成熟的地震成像处理新技术,已逐渐成为地震偏移成像的主导技术,在国内外油气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叠前时间偏移是现阶段复杂构造成像较为理想的适用配套地震新技术,可用于中国大部分探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能够获得更好的构造及地层成像效果和储集层预测效果。同时,叠前时间偏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叠前偏移的技术思路贯穿于采集、处理的每一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目前实际应用中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Kirchhoff积分法为主,需要加快研发成像精度更高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及其实用配套技术,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对地震成像精度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地层落差大,地层倾角陡,断崖断坎较多、地表条件复杂多样,给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给构造和沉积储层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针对该类地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采用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叠前时间偏移、相对保幅处理、相位一体化处理和精细速度分析等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研究成果,对我国西部盆地部分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复处理。新、旧处理结果相比,其浅层信噪比有所提高,频带拓宽,偏移归位准确可靠,解决了以前的欠偏移问题,使地层接触关系更清楚,从而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构造特征分析等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内的一个富油凹陷,近年来开始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工作方法寻找各类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藏,但多局限于单井和二维层序地层分析,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地震、测井、岩心资料的作用,而且由于该凹陷具有多物源、近物源、相变快的特点,容易造成层序地层分析的多解性。2007年对凹陷主体3150km。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连片时间偏移处理,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提高。研究以歧12凹陷勘探实践为例,充分利用三维大连片数据体。提出了层序地层三维体解释技术的概念,系统阐述了该方法的技术要点,克服了从二维角度认识地质体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有效降低了岩性圈闭多解性,提高了岩性圈闭预测成功率,实现了岩性地层油藏的工业化勘探。  相似文献   

6.
在东濮凹陷文南三维区块200km2范围内,经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取得了以下主要地质成果:1.在断层解释方面,纠正了以往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走向断层、横断层解释的不合理性,提高了断层的解释精度,使解释的断层与钻井钻遇断层符合率提高了22.3%。2.在地质构造解释方面,进一步落实了该区的构造形态,提高了解释的地质构造与钻探的符合率;而且还新发现断鼻构造和小潜山三个。3.在地层与岩性解释方面,纠正了文113井钻井分层资料的错误,S2地层新增含油砂岩面积26.9km2。这些地质成果说明,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解决细致地质问题方面确实比二维地震勘探效果要好。因此,在二维地震资料不好,但有可能拿到相当油、气地质储量的地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相对保幅的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片处理方法研究。玛湖斜坡区的风城南、艾里克湖和玛2井区等3个三维勘探区,勘探时间、采集参数、处理参数等各不相同,3个探区的地震资料在能量、频率、相位上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存在差异,给岩性解释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地质任务和处理目标要求,提出了相对保幅的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该方法有3个关键技术,即子波处理、面元均化处理和连片野外静校正处理。对这3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分别以实例进行了说明。利用相对保幅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对3个探区原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资料拼接处的能量、频率、相位一致,拼接后的剖面整体品质提高,符合岩性解释对资料品质的要求。在连片处理的资料上进行了岩性解释,识别出了玛2井区玛4井北的二叠系下乌尔禾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和玛005井北的百口泉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促进“85”期间三维地震勘探的开展,中国石油天然总公司于1990年10月10日至16日在物探局召开了三维地震勘探效果总结报告会。总公司阎敦实总地质师到会就三维地震勘探使用和作好三维地震勘探效果总结作了重要指示,物探局吴奇之副总地质师就深化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进一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效果作了发言。各油田和物探局的8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各单位向会议提交了29篇报告。这些报告充分展示了十年来石油物探系统三维地震勘探取得的显著技术进步和丰硕成果。报告涉及早期三维、滚动勘探和开发,以及油田开发后期的三维地震勘探使用效果;构造、断层、地层岩性、生物礁等不同油藏类型的勘探效果;大面积地面障碍的三维地震特殊采集方法以及利用人机解释系统、各种地质地球物理测井信息进行三维资料综合解释的效果和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国三维地震勘探采集了179块,满覆盖面积达1,6万km2,处理了1.02万km2,占采集量的63x10-2,解释或初步解释的面积为8300km2,占采集量的50x10-2,占处理量的81.4x10-2,在站处理为6600km2。由三维地震勘探提供的钻井井位达1500口,完钻井近1000口(含开发井),获工业油气流井占86.7x10-2。钻井成功率比以往提高30~50个百分点,估计少打干井约360口,可节约费用约7亿元,大致相当8000km2的三维地震勘探的投资。粗略统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几亿t和相当规模的控制储量。  相似文献   

9.
吉林探区将面临"低幅度、小断层、薄砂层"等复杂油气藏勘探领域。为了利用地震资料来分辨垂直断距5m以上的断点,查清延伸长度0.5km以上的断层;落实幅度大于5m、面积大于0.3km2的小构造和识别岩性圈闭,吉林油田在松辽盆地南部的乾西北地区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通过野外基本参数试验和观测系统属性分析,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勘探实践已经证明:采用砖墙式观测系统(12线×140道×18炮,覆盖次数为6×10次)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经高精度采集攻关和精细处理解释而得到的乾西北地区三维地震成果,不仅有助于快速刻画和认识地下油藏三维地质特征,而且为勘探提供了准确的钻探目标,有效地解决松辽盆地现阶段存在的微幅度构造、小断块圈闭和薄层岩性问题,提高了探井成功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陡坡带构造下伏地层地震成像精度决定着陡坡带构造的落实程度。采用过邻近井地震偏移剖面解释成果设计复杂模型,应用射线追踪法正演模拟分析陡坡带构造对地震波成像精度的影响,探讨了引起地震波成像精度的机理,为野外勘探方法和资料处理成像手段的优选提供指导。经实际应用,提高了陡坡带构造地层地震波的成像精度,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