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石油焦的煅烧过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着重讨论了石油焦煅烧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和电磁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高温煅烧石油焦反应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忠胜 《炭素》2001,(2):3-5
研究石油焦在1420℃~27520℃温度范围为煅烧。氧和二氧化碳与煅烧石油焦的反应率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反应率的降低是由于煅烧石油焦平均结晶高度增加的结果。煅后焦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1 前言电极糊是一种纯炭制品 (分子式 C) ,类似于电池中炭棒 ,在工业生产电弧炉中作电极 ,广泛应用于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窖炉。包头明天科技电极糊厂始建于 1 988年 ,设计规模 2 40 0吨 /年 ,由贵阳铝镁研究院设计。建成后由于种种原因 ,生产一直断断续续 ,产量产值没有  相似文献   

4.
目前石油焦细粉含量越来越高,已严重影响了预焙阳极煅烧、配料等生产过程,选用不同于煤沥青的4种黏结剂对石油焦细粉进行成型、煅烧等工艺处理,并分析了真密度、粉末电阻率、强度、热稳定性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能改善细粉含量过高石油焦的煅烧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煅烧石油焦概述及其分类出发,主要讲解了石油焦煅烧技术方案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石油焦煅烧回转窑综合传热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石油焦煅烧回转窑内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对回转窑内传热过程的影响,并在对回转窑内的物料输送过程、传质过程和传热过程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石油焦煅烧回转窑的综合传热数学模型. 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传热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求解,预测了窑内气体、物料和窑壁内外表面的轴向温度分布. 结果表明,窑内的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挥发分大量燃烧的区段上,三次风的注入会引起窑内气相温度的明显下降,但不会造成料床温度的明显变化;在物料与气体、窑内壁之间热交换过程中,物料与被覆盖的窑内壁表面之间的对流换热和气体与料床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为主要的传热机制. 计算预测的结果与测量数据在规律上和数值上都能较好地符合,从而为石油焦煅烧回转窑的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焦必须经过煅烧后才能生成熟焦.借助元素分析,FTTR,XRD,DSC,TG等手段,研究了生焦原料性质和煅烧过程对煅后焦的组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适当反应活性的流线性结构的生焦原料,经过1 400℃煅烧后可以获得优质煅后焦.煅烧过程是热解和缩聚过程,是晶体转化和结构重排的过程,也是增加平面度和有序度及降低熵值(△S)的过程.煅烧工艺能够改善石油焦的晶体结构,提高石油焦的热稳定性能.石油焦的晶体转化温度在200~700℃,煅后焦的晶格参数Le为4.7~5.1 nm.d002为0.3453~0.3456 nm.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在回转窑煅烧石油焦的生产工艺方面虽然去的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集中煅烧方面。因此分析回转窑煅烧石油焦关键工艺技术因素对于加快我国回转窑煅烧石油焦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技术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中主要对石油焦煅烧技术方案中的罐式炉、回转窑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石油焦煅烧技术的节能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介绍了目前较为流行的三种石油焦煅烧设备——罐式煅烧炉、回转床、回转窑。对这三种设备的工艺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国内外的煅烧设备现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煅后石油焦热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温导热系数测试仪、TGA/DSC1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煅后石油焦的导热系数、比热容等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煅后石油焦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均升高,当温度超过200℃时,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均出现异常变化,煅后石油焦的氧化起始点为200℃;对导热系数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煅后石油焦的导热系数实验关联方程。  相似文献   

12.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alcined petroleum coke (CPC) on the dry sliding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omer modified phenolic resin-based friction composites. Other ingredients common in brake formulations like fiber, filler, and solid lubricant were excluded in the present formul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exclusive effect of the CPC concentration on the frictional,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The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hot mixing followed by compression molding, and subsequent post-curing.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COF) and the specific wear rate of these composites sliding against a cast-iron disc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change in surface topography of these composites before and after sliding oper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 effort was made to correlat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se composites before and after sliding with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CPC inclusion improved the anti-wear behavior as it formed a uniform transfer layer over the rubbing surfaces. In case of optimum CPC loaded (200 phr) composite, the average COF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values were found to be 0.15 and 0.61 W/m-K,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0.12 and 0.25 W/m-K for the base composite (without any CPC).  相似文献   

13.
杨哲君  张素军  李菊香 《化工进展》2015,34(9):3238-3243
对盐浴螺旋盘管式结构的焦炉上升管高温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进行了以烟气代替荒煤气的传热性能模拟试验,得到了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螺旋盘管环形套筒的外壁温度分布、上升管内烟气侧的传热系数、环形套筒内螺旋盘管外盐浴的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等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装置螺旋盘管环形套筒的外壁温度分布并非均匀,随上升管内烟气温度的升高而波动增大;烟气侧对流传热系数在Re数高于2900后随Re数的增大而明显上升;螺旋盘管外盐浴的自然对流传热系数随熔盐温度的升高几乎不变。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环形套筒内螺旋盘管外盐浴的自然对流传热关联式,为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薛玲  祝艳  江映翔  吕彦文  左磊 《云南化工》2020,(1):76-78+81
研究了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对石油焦脱硫率的影响,测试了微波辅助有机溶剂在不同微波功率和照射时间下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微波辅助邻氯苯酚萃取石油焦脱硫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功率550W,微波照射时间15min,脱硫率为29%;微波辅助糠醛萃取石油焦脱硫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功率700W,微波照射时间15min,脱硫率为23.5%;微波辅助复合溶剂萃取石油焦脱硫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功率400W,微波照射15min后,脱硫率为35.3%。比较三种有机溶剂的脱硫率效果,得出复合有机溶剂的脱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石九菊  周勇敏  周全 《化学工程》2011,39(10):51-55,72
为了探究燃烬率与燃烧因素的关系,在对石油焦燃烧过程的分析,对燃烧反应进行合理的假设基础上,以缩核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石油焦气固悬浮燃烧反应的物理模型.运用质量作用定律、扩散理论和阿累尼斯定律等,得出石油焦悬浮燃烧的燃烬率与其影响因素(停留时间、燃烧温度、颗粒的粒度、燃烧气氛)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计算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石油焦...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焦炉多余热回收系统中能量的利用情况,依据分析理论,通过对某焦化厂实际案例的计算,对现有的余热回收方案进行分析,指出3个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回收的薄弱环节。结果表明:干熄焦、荒煤气、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效率分别为55.16%、17.18%、51.75%,干熄焦系统的损主要为换热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逆换热损失,荒煤气系统的损主要为出口损以及不可逆换热损失,烟道系统的损主要为烟气出口损。在此基础上依据各等级能量匹配利用的原则对原方案进行优化,并使用分析理论对其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过后的余热回收系统的总效率为58.72%,相比优化之前提高了11.07%,系统总不可逆换热损降低了155.49MJ/t干煤。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重点分析了国内延迟焦化装置的发展情况、石油焦各牌号产品的生产、应用及市场供求情况,并对炼化企业针对石油焦的进一步综合利用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对石油焦的进一步利用对延迟焦化装置的操作优化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石油焦成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羧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和1种含有木质素磺酸盐的工业废料作为分散剂,考察了2种石油焦的成浆性能。结果表明:2种石油焦的成浆性能相近,黏度为1 000 mPa.s时,与4种分散剂的成浆质量分数均在69%左右;水焦浆多为胀塑性流体,且稳定性较差,24 h内均出现硬沉淀;加入含有聚丙烯酰胺的工业废料作为稳定剂后,水焦浆全部转为假塑性流体,出现硬沉淀的时间超过72 h,但黏度有所提高,导致石油焦的成浆质量分数下降到64%左右。石油焦较低的内在含水质量分数和强疏水性是决定石油焦的成浆质量分数、稳定性和流变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探索新原料、降低储氢材料成本和改善其吸放氢性能等方面考虑,采用无烟煤、石油焦等含碳原料与镁粉复合制备新型纳米级储氢材料,并进一步添加少量金属,研究其对材料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SO2为活性气体对3种不同的原始高硫石油焦进行活化形成高硫石油焦样品。采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等仪器和方法研究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对样品的脱汞能力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SO2气体改性石油焦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载硫过程;经过SO2改性后的高硫石油焦表面负载有大量有机硫(噻吩),具有较强的脱汞能力;高硫石油焦表面的含硫量和硫形态对其吸附脱汞能力有很大影响,高硫石油焦表面的微孔结构和微观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脱汞能力;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吸附温度的降低,改性高硫石油焦的Hg0穿透率呈下降趋势,即汞脱除性能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