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丙烯酸钠-N,N-双羟乙基丙烯酰胺交联共聚物。研究了共聚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诸因素对共聚物吸水率、吸醇率、吸盐率的影响,及共聚物的吸水速度和保水率。制得的共聚物吸去离子水可达1484g/g,吸0.9%NaCl溶液可达687g/g,吸50%醇溶液可达705g/g。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原料,以蒙脱土(MMT)为无机添加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盐性AM/AA/MMT复合吸水材料,优化改进了其合成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合成条件是:单体AM和从的质量配比为6/1,MMT用量为7.5wt%,交联剂浓度为0.08wt%,水溶液pH值为6,引发剂浓度为0.07wt%。吸水材料在10%NaCl溶液中吸液率达64倍,在15%NaCl溶液中吸液率达45倍,在20%NaCl溶液中吸液率33倍。  相似文献   

3.
高吸液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为单体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高吸液性树脂。该树脂吸水率可达 60 0 g/g ,吸甲醇率达 60g/g以上。对影响其吸液性能的多种因素 ,如单体、单体配比、油水相比、引发剂及交联剂和分散剂用量等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探讨了其吸醇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三元共聚物吸水材料。考察了合成条件对共聚物吸液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配方,即AMPS:AA:AM摩尔比为1:2:7,交联剂用量0.01%,引发剂用量0.1%,溶液pH为10。评价了该共聚物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液率和抗温抗盐性,结果表明,在160g/L高矿化度盐水中吸液48h,吸液率达57g/g;90℃高温老化14d后吸液率无变化;在220g/L盐水中吸液率也无明显变化,说明此三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吸液率和抗温抗盐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为单体 ,Ni(NO3) 2 ·6H2 O为交联剂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其水溶液聚合 ,制得吸甲醇率达 64g/g、吸乙醇率达 48g/g的高吸醇树脂。考察了后聚合时间、单体质量分数、放电时间以及交联剂与单体质量比等操作参数对树脂吸醇率的影响 ,得出了试验条件下的最适宜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6.
顺丁烯二酸二丁酯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丙烯酸酯与顺丁烯二酸二丁酯为单体 ,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 ,研究了单体的结构和组成、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共聚树脂性能的影响 ,并对树脂的吸油速率及对水面浮油的回收性能进行了考察。制得的树脂吸煤油倍率可达 15 .4 g/ g。  相似文献   

7.
甲基丙烯酸酯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甲基闪烯酸异丁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共聚单体的配比、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诸因素对高吸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制得的树脂可以吸收自身重量10.3倍的煤油,15.8倍的苯。  相似文献   

8.
吸水树脂作为调剖剂,在地层中吸水膨胀,封堵大孔道,起到调整吸水剖面,提高采油效率的目的。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聚乙二醇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高强度吸水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的用量、单体浓度为、单体比例、引发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吸水树脂吸盐水后强度最高的反应条件为:聚乙二醇(PE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交联剂用量为4%,单体浓度为40%,n(AM)∶n(AA)=2.5,引发剂用量为0.04%,n(氧化剂)∶n(还原剂)=1,聚合温度为30~35℃。最优化条件下吸盐水率可达86g/g。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改性棉短绒高吸油性材料的研制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棉短绒为基材,丙烯酸长链酯为单体,双丙烯酸二元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接枝共聚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材料,考察了棉纤维与单体的投料比、交联剂种类与用量、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该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丙烯酸长链酯与棉纤维接枝聚合制备吸油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当以丙烯酸辛酯为单体,对棉纤维和单体总重量的比为60%,以1,4-二丙烯酸丁二醇酯为交联剂,其用量为0.6%时,制得吸油材料的最高吸油倍率为16.0g/g。  相似文献   

10.
抗盐性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合成条件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周明  蒲万芬  杨燕 《石油化工》2003,32(4):314-316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将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结果表明,适宜的接枝共聚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 5h,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5/1,淀粉占单体质量的20%,丙烯酸中和度为75%,交联剂和引发剂(占单体和淀粉)的质量分数各为0 05%、0 8%。在5%NaCl水溶液中吸盐率达58倍,在15%NaCl水溶液中吸盐率达38倍。  相似文献   

11.
高耐盐性超强吸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Span60为悬浮稳定剂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耐盐性超强吸水丙烯酰胺 -马来酸酐交联共聚物。研究了共聚反应的单体配比、中和度、交联剂含量、引发剂含量诸因素对所合成共聚物的吸水率和吸盐率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的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合成的共聚物吸水率达 840 g/g ,吸 0 9%NaCl溶液可达 2 70 g/g。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位,K_2S_2O_8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进行水溶液聚合,再对产物进行磺化反应,制得耐酸性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该树脂吸水性能与磺化程度的关系,pH值、温度等因素对磺化效果的影响,以友该树脂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水张力。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出AM - AA - SSS三元共聚物.结果表明,聚合最佳条件为:AA用量10 mL,AM用量3.3g,SSS用量0.5 g,引发剂用量0.040 g,交联剂用量0.010 g,反应温度60℃.在此条件下,试样的吸蒸馏水倍率为259g/g,吸盐水倍率为42 g/g.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AA)和腐植酸(HA)为原料,N,N-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高HA含量的AA-HA复合吸水树脂。研究了MBA用量、APS用量、单体浓度、AA的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对AA-HA复合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当m(AA):m(HA)=4:1,4:2,4:3,4:4时,在适宜条件(n(NaOH):n(AA)=0.6:1、80℃、c(AA)=2.31 mol/L)下合成的AA-HA复合吸水树脂的吸液率分别为635,570,350,300 g/g。探讨了AA-HA复合吸水树脂在不同pH溶液、不同离子强度盐溶液和不同环境温度中的吸液性能。采用FTIR方法对AA-HA复合吸水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AA-HA复合吸水树脂为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15.
乌头酸与丙烯酸钠的微波辐射共聚制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K2S2O8-Na2S2O4作为引发剂,将部分中和的丙烯酸钠和乌头酸与少量交联剂乙二醇缩水甘油醚在水溶液中进行微波辐射共聚,可制得吸水倍率500倍以上、保压吸水倍率90倍以上、吸盐(NaCl水溶液)倍率75倍以上的高吸水性树脂。发现加入单体乌头酸改变了树脂的网络空间,明显提高了保压吸水倍率。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蒋永华  彭晓宏 《石油化工》2003,32(6):513-516
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合成实验,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树脂吸水倍率的关联式,分析可知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水倍率影响显著。优化的合成条件(质量分数):水50%~60%;单体35%~45%;引发剂0 01%~0 03%;交联剂0 004%~0 008%;反应温度50~70℃。在此合成条件下,吸水倍数可达650~700g/g,吸盐水倍数为80~90g/g。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的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P(AA-AM)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配比、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与敞开体系水溶液聚合法进行了对比,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中和度为80%,引发剂用量0.8%,交联剂用量0.02%,m(AM)∶m(AA)=1∶10,微波功率1 000 W,辐射时间60 s时,产物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最佳,达1 350 g/g和125 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