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奋奋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43-145
两汉灾异频发,以震灾、旱灾、水灾和蝗灾为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在儒家传统天命观、天文历法知识的成熟和树立天子权威、制约天子权力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以天人感应为主流思想的灾异观,不仅对两汉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对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持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58-61
儒家音乐思想中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礼乐教化、仁、和的审美态度,形成了儒家学说"心物感应"、"天人感应",礼乐和谐和美善统一的音乐美学观.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后世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的行为须与天地自然保持一致,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人形成了"天人相应"的饮食观念,即日常饮食不仅要顺应四季的变化,还要顺应当地的物产。这种观念随着中国古代文化传到日本,对日本的饮食思想和传统饮食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大米+日式汤底+蔬菜"的饮食结构主要受岛国地理环境、江户时代历史环境、自然变化和四季更替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杜莉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8-11,15
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深受道家及道教思想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养生之道。文章在阐述四川饮食养生之道产生的文化背景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具体内容及表现。 相似文献
5.
许陆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52-53
本文主要论述司马迁的历史巨著《史记》中所反映出来的唯物论思想与宗教神学思想的矛盾,并对其矛盾思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他的这种矛盾思想是由于作者所处时代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大量感应重熔和火焰喷焊工艺试验,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实验等多种手段,对铁基自熔合金粉末Fe60涂层的组织性能进行比较研究,涂层材料的顺磁性质导致感应加热湿度场的特殊分布,从而造成较大的基材热输入的结论,并提出了实际生产上克服这一缺陷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奕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Z1)
分别介绍了由带调整弹簧的负载感应控制器构成的负载感应齿轮泵,以及在此基础上增加卸荷阀或先导溢流阀构成的复合控制负载感应齿轮泵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将它们与传统的负载感应柱塞泵或叶片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感应电动机消耗了电网总电量的40%,因此运行中的节能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感应电动机轻载下降低定子电压,可使铁耗与激磁电流减小,功率因数与效率可以提高。本文结合电动机参数与负载机械特性推导了功率因数和效率与定子电压率和负载率的关系。提供了JO2型30kW和3kW电机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为了轻载节能,定子电压和负载机械特性必须同时控制。 相似文献
10.
11.
糜杨凡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67-68
本文通过阐述"印宗秦汉"提出的历史背景及这一理念的历史发展,分析秦汉印自身的独特魅力,说明"印宗秦汉"理念的提出是秦汉以后印学衰落的现实要求,而这一理念得以实现是历史的必然,进而指出"印宗秦汉"的要义是精神上的回归秦汉,主张在实践上要做到"古中求新,新中见古"。 相似文献
12.
胡鑫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85-87
西汉武帝时期,适应大一统政权需要的经学被定于一尊.尚未发展至自觉阶段的文学在其强大话语权的裹挟之下,或者被强行地纳入了经学的阐释体系,或者主动地调整步调以与之相应,这便是“文学经学化”的过程.它在造成了文学正常成长进程阻延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为文学之渐近自觉累积了重要的文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设计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秀琴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66-68
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文化乃至设计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汉代艺术设计的样式、色彩及装饰纹样等方面着手,着重论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金前文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107-110
汉赋在主题表现上,以“君”为中心,阐述了君德,褒扬了合德之君,对君的失德进行了谏,谏时又极为委婉,采用了“讽谏”的方式。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曾莉 《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2008,(6):112-116
本文从文本的互文性研究视角分析了《圣经》、《白鲸》、《老人与海》中有关人、鱼之战的互文主题,阐明三部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与变迁在三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武利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23(5)
汉代建筑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建筑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布局向合院式的发展、高台建筑向高层建筑的变化上。汉画像石、汉墓壁画、汉画像砖中以建筑为描写对象非常之多,涉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形象地再现了东汉庄园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结合文献记载,为复原展示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提供了更为可信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7.
吴正格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26(2):34-38
改革开放以后,"满汉全席"得以商品形式复出于餐饮市场。一旦为消费者享用,立即引起轰动效应,并迅速构成一道新闻风景,引起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当今"满汉全席"的经营制作,已成冬葛夏裘,脱离了实际应用的轨道;其研究工作也因诸多原因,与"满汉全席"的实践行为存在隔膜。应当重视"满汉全席"遗产价值,同时改进其铺张糜费的负面传统,并在相关食俎文化研究过程中,突出其实践技能并注意其用语和文体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18.
从占有黄金数量最多,支配黄金权力最大,直接决定黄金流向的封建帝王和豪强贵族的消费行为入手,依据丧葬习俗、储藏黄金的习惯以及贸易逆差等各种原因诠释汉朝巨额黄金流失之谜,简明扼要地勾勒了汉朝巨额黄金的流失方式和流失原因。 相似文献
19.
徐小柏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70-72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对自然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人类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入反思,重新确定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正确界定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成为现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肖瑞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3,(3):241-245
《天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以哲学为基点,而以政治为落点,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理论命题,而且藉以为永贞革新张目、为革新志士正名,这正是它鲜有其匹的高妙之处。它以无可辩驳的周密论证给唐代元和年间的哲学论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