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可为多种业务提供数据支撑。但由于采集设备故障、通信信道不稳定以及外界干扰等原因,往往会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异常的电量数据,这会造成基于电量数据的各种应用分析失去准确性甚至无法进行。因此,必须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异常电量数据进行识别与修复。文章基于负荷数据与电量数据的物理规律以及相应的数学算法,提出了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异常电量数据的识别与修复方法。该方法将出现异常电量数据的用户按负荷数据分为有完整负荷数据、有不完整负荷数据以及无负荷数据三种类型,并分别建立了各类型相对应的异常电量修复数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Ice中间件集成了分布式运算环境,利用Ice提供的load balancing功能,把M个规约处理请求合理的分配到N个规约服务上,并在不影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实现规约服务实例及规约处理应用的动态增减。基于Ice的分布式规约服务,具备负载均衡能力、很好的可伸缩性及灾难冗余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晓梅 《网友世界》2014,(19):102-102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能源节约观念不断深入人心,电力企业对线损进行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线损给人们生活、生产以及电力企业带来损失。随着创新技术的发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应用不断广泛,它的应用效果也表明能够促进线损率的不断降低,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和正常运行提供充分数据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企业提升自身效益的需求日益强烈,企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用电信息采集发展,然后从智能电能表、无线网通信、智能化营销三个方面出发,浅谈了智能电网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海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从而解决海量用电信息数据实时并发采集入库的速率问题、历史大数据的秒级查询和计算问题,提高了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和可用性,满足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治区级集中模式下的各盟市、县级操作人员对实时采集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当前,电能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动力。在计算机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依靠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建设智能电网已成为电力行业共同的选择。智能电能表是智能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设备。智能电表的应用为采集大范围的用电信息提供了便利,缩短了供电公司采集数据的时间,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效率。根据智能电能表反馈的用电信息,供电公司可进行负荷预测、故障分析,实现智能化侧管理和自动抄表,并可将实时电价、用户用电信息、缴费信息等及时反馈给用户,并能根据用户的用电情况提出用电优化建议,促使用户参与用电负荷调节中来。  相似文献   

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每天都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据自动分析能力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本文介绍了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概念和存在的问题即数据处理问题,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异常分析数据的异常,对电能计量数据异常的特征进行了有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消费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增加,不同时期电力资源消费状况呈现出波动性变化,为满足各时期电力需求,并对波动性变化进行有效控制,电力企业积极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一方面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用户用电计量数据,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供电服务,使电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迅猛发展且应用的不断深化,对用电信息采集建设的后期维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新的运维模式的优势,提出了规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工作措施并分析了具体案例,取得了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在工作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目前供电企业应用十分广泛,它也实现了自身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化等,它具有两大常用的功能,集抄功能和报警功能,在反窃电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数据分析和检测作用,可以监控电能表的使用数据发现用户窃电的方式,然后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情况,及时发现制止有窃电现象。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单信道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无法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量大和并发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分簇网络的多信道MAC协议.网络簇间通信采用多信道并行传输方式,簇内通信采用基于信道质量实时评估的自适应信道切换机制.基于OMNeT++的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信道MAC协议相比,该MAC协议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中首先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得出了理论研究较多,涉及到实际产品研发较少的结论。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基本架构和逆变器拓扑结构,重点对比研究了工频变压器隔离并网型(DC/AC+AC/AC)、非隔离式并网型(DC/DC+DC/AC)、高频变压器隔离并网型(DC/AC/DC+DC/AC)等3种常见逆变器结构;然后结合家用这一实际情况对这3种结构进行了一一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C/DC+DC/AC/DC+DC/AC的3级架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斩波电路、推挽升压电路、逆变电路三部分;最后以STM32ZET6单片机为系统核心控制器件,设计并完成光伏发电系统中各个硬件板卡的焊接和调试功能,通过测试样机得到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DC/DC+DC/AC/DC+DC/AC架构设计方案易实现,实验样机能源利用效率和稳定性较高,体积小,能够满足家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逆变器调节速度快,且利用光伏电站的调频能力可降低常规调频备用容量,光伏电站深入参与电网一次调频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在光伏电站自动发电控制(AGC)系统基础上增加光伏电站有功-频率下垂控制特性,使光伏电站在无需额外硬件增加或改造基础上实现AGC和一次调频功能一体化集成;其次,增加一次调频和AGC配合策略,实现二者无缝配合;最后,针对有功功率跟踪能力的不足对有功分配策略进行改进,提高了有功功率控制精度,提升了调频贡献能力。经过西北电网组织的新能源电站快速调频试验的验证,基于光伏电站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的光伏电站一次调频控制具备较好的响应速度和调频贡献能力,能够为电网频率稳定提供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系统浏览器客户端与服务器首次连接时,服务器发送JavaScript脚本到浏览器客户端,并在客户端创建AJAX引擎;该引擎采用异步交互的信息处理方式,实现监控页面实时数据的快速刷新;服务器采用基于回调函数的消息响应机制,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返回相应的响应消息;采用线性链表结构存储交互过程中需要的网页文件.该系统操作简单,运行效率高,可以满足光伏发电监控系统中数据频繁更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系统设计将独立逆变与并网逆变相结合,使系统既可以工作在独立逆变状态,为负载提供正弦交流电源,也可以工作在并网逆变状态,将太阳的能量或蓄电池的能量回馈到电网。本系统采用TI公司32位定点DSP芯片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利用PIC16F877A单片机构成系统的人机操作界面。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键盘监控和液晶显示、串口通讯功能,为家庭使用提供了方便。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太阳能电池工作在最大功率点(M PP),提高光伏阵列的转换效率,研制了一种光伏系统功率优化器,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设计了降压斩波电路(BUCK电路)、驱动电路和采集电路等系统模块电路,建立了光伏系统功率测试系统,于静态和动态2种环境下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由测试上位机软件实时显示,结果表明:系统跟踪MPP的效率为99.38%,在2种情况下均能够准确、实时地跟踪MPP,且系统稳定,检测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故障诊断方法都是从分布式光伏组件外部特性进行故障判断,对于内部参数的变化缺少观察,导致分布式的故障类型诊断准确率低,因此,设计一种基于智能监控系统的分布式光伏故障自动诊断方法.以两级分布式光伏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并网运行的数学模型,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得到内部参数故障评判特征值,采用崩溃点直接计算的方法计算电压崩溃、越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基建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成果,设计了一种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给出了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其各子系统的功能模块,最终完成了系统开发。本系统的各项功能均符合设计需求,能够改进和规范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偏远地区旅游景区配电设备常出现超负荷运行和火灾隐患的情况,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了低压配电用户安全预警系统。研制了保护控制器并对各低压配电用户电气量、开关量及温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将用户的地理位置和对应数据显示在系统中。系统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可以实现用电安全与火灾隐患预警功能。该系统可以较好的适应旅游景区低压配电设备复杂的特点,提高低压配电网的可视化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